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秋蒲之歌》全文是什麽?

《秋蒲之歌》全文是什麽?

秋蒲之歌(十五)唐李白白發三千尺,命運似長恨歌。鏡中不知何處得秋霜。註意邊距:因為。答:所以;像這樣。秋霜:灰發的比喻。白發長達三千尺,正是因為悲傷才長得這麽長。不知鏡中這秋霜般的白發從何而來。古詩鑒賞《秋蒲之歌》第十五首,千尺白秋,緣份似長愁。鏡中不知何處得秋霜。這是李白的《秋蒲之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17首詩中的第15首。李白壹生多次遊覽過秋浦。(唐玄宗12流浪到秋浦)逗留期間,以下是邊肖整理的李白古詩《三根白發秋浦之歌》賞析。歡迎大家借鑒和參考。希望對妳有幫助。註:壹,壹:如此,如此;二、秋霜:形容頭發白如秋霜,詩詞翻譯:白發長達三千尺,因為長得醜,所以才長得這麽長。鏡中不知秋霜落在頭上何處。詩歌賞析:此詩是祖詩中流傳最廣的,白發三千尺,似長恨歌,劈空如潮,似火山噴發,震撼人心。讀到下壹句“愁如長刃”時,我突然明白,原來“三千尺”白發生於秋,因愁而長。愁白頭發的人,樂此不疲長達三千尺。該有多深的悲傷?十個字的平均重量落在壹個字“愁”上,所以寫愁是不可思議的異想天開。宋代詩人羅大靖在《鶴林玉露》中寫道:有詩人憂山憂玉,杜少陵說:“憂來如山,(據《齊終南》)洞不可破。”有人用水來形容自己的煩惱。李昕蕓說:“請量壹量東海之水,看淺深之憂。”李白找到了新的出路,而且,我對詩人的嘆息感到同情。人們看到頭上長出了白發,白發的長度是知道的,因為他們照鏡子。前兩句,半藏照鏡子,三四句會寫得清清楚楚:鏡中不知秋霜何處,秋霜白,代表白發。好像是重復和不重復。有壹種悲涼憔悴的情感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可以組合,而是前壹句的“未知”字。這兩句話不是問句,是氣話,是苦話。詩意的眼光在下壹句的“得”字上。妳怎麽會這麽擔心呢?“得”字直奔詩人半輩子所受的排擠和壓抑,壯誌未酬。所以他擔心自己白發蒼蒼,鬢角沾秋霜。我不知道為什麽他個人覺得。李百佑“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是他的雄心從未消失。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已經50多歲了,誌向沒有實現,年紀大了,要多吃苦。於是他看了壹眼鏡中的自己,觸目驚心,發生了“白發三千尺”的孤吟,讓世人知道了他的悲憤,也讓他的奇言異語流傳千古。可以說他是壹個好歌手!作者簡介:李白(701 ~ 762),本名太白,是繼屈原聖像之後最獨特、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有“詩仙”的美譽,與杜甫並稱為“杜麗偶像”。他的詩歌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高傲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善於描繪自然風光。語言流暢自然,旋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學、神話傳說中吸取養分和素材,形成其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圖標藝術的頂峰。詩1000多首,有的1000多首,還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