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白元詩歌的差異

白元詩歌的差異

論及元與白的差異,後人評詩曰:“元稹用心勝於白,不及白閑適。”像袁和白的合唱,白居易的詩往往比別人的好。元稹在以下幾個方面比不上白居易:1。在詩歌的思想方面,元稹淺白深沈。元左在揭露現實黑暗,表現民生疾苦方面,往往沒有白左深刻。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也說,他把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詩。在他自己的諷刺、閑適、感傷、雜法四種詩中,前兩種詩最受重視,因為它們體現了他的“為而常善”之道。他的詩歌思想主要建立在早期諷刺詩的基礎上。白居易對詩歌的要求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彌補時政。於是他接著說:“總之,為君、為臣、為民、為事、為物,而不是為文。”白居易的諷刺詩有170多首。白詩創作有兩種基本傾向,即對下層人民悲慘生活的深刻反映和對上層權貴腐敗生活和壓迫人民的尖銳揭露。這種反思和暴露在著名的《秦中吟》和《新樂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秦中吟》是壹組有十首詩的詩。新樂府詩五十首。都是反映民生疾苦、下層民眾疾苦的篇章,揭露了政治和權力的罪惡。這些詩如果與元稹的《新題材樂府》相比,其成就顯然要高得多。首先,壹篇文章是獻給壹件事的,文章的標題就是唱的是什麽,文章下面的序言就是文章的主題。比如《商鞅白發人》、《我憤懣豁達》;“紅地毯”、“擔心養蠶成本”;《季芹不在了》、《悼念人民》;“賣炭翁”與“庫宮市場”...這樣的安排使得中心突出,意思明確,避免了多義和脈絡復雜的弊端。其次,很多篇章形式靈活,開頭三句,後面七句,充滿了民謠;在語言的運用上,盡量避免優雅的書面語,用口語或俗語點綴。比如秦基遼的開篇就寫著:“秦基遼,出南國,發彩,綠發黑花,頸紅。耳巧舌巧,鳥語萬物。”簡單流暢,易於閱讀。詩的後半句,季芹比喻諫官,壹只雞燕比喻百姓,壹只鳳凰比喻君主:“季芹,人可以談鳥,但雞燕的冤屈妳沒看見嗎?”當我聽說鳳凰的主人時,我之前並沒有為鳳凰說壹句話的意思。用吵鬧的詞!“寓言形式的諷刺性批評是含蓄而恰當的。第三,壹些優秀的詩歌善於生動地刻畫人物,感情強烈。2.就詩歌的藝術性而言,元詩色彩豐富,白居易詩粗略。袁作品往往意義復雜,數意結合,遣詞造句有點晦澀。所以元詩有時因為過分追求形式而弱化了思想性,不能像白詩那樣思想性和藝術性。不過白居易不如元稹:1。元稹的悼亡詩真摯細致。2.元稹的小說《鶯鶯傳》是壹篇題外話,它取材於後來的朱功曲《西廂記》和元雜劇《西廂記》,成為文學史上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