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紅樓夢》詩、歌、賦賞析節選

《紅樓夢》詩、歌、賦賞析節選

1、曹雪芹與《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好的小說,是悠久燦爛的中國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驕傲。

《紅樓夢》故事被作者曹雪芹隱去的時間,其實是他的祖父母、父母和他自己生活的時代,即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這是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大清帝國的鼎盛時期。然而,在國力強盛、物質豐富的“太平盛世”表象背後,階級鬥爭、政治鬥爭愈演愈烈,各種隱藏的社會矛盾和深刻的危機逐漸顯現。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日益腐朽,封建倫理道德虛偽腐敗,政治動蕩變化。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集團、家族及其成員之間榮辱的迅速轉移,以及人們對現有秩序的深深懷疑和失望,都表明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也在發生動搖,並逐漸趨於崩潰。這些是時代的典型標誌。曹雪芹作為壹個作家是偉大的。他用無與倫比的生動之筆給我們留下了壹幅極其生動真實的歷史畫卷。

,,, ...

《紅樓夢》裏寫的東西太多了,建築、園林、服飾、器物、飲食、醫藥、禮儀制度、七歲風俗、哲學宗教、音樂藝術、戲曲娛樂,都有很好的描述。作者需要多麽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修養啊!在這方面,曹雪芹的多才多藝是無與倫比的,也只有他這樣的偉大天才才能寫出《紅樓夢》這樣壹部涉及領域廣泛的百科全書。

2000年7月,北京東皇城根南街84號。

2.論《紅樓夢》中的詩與曲阜。

真正的“文學準備”

曹雪芹這位我國人民引以為傲的大作家,除了壹部小說《紅樓夢》不幸成為殘缺不全的手稿,被後人補充之外,其他作品都代代相傳。然而,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多才多藝。小說家需要各種知識和素養,才能成功地描述復雜的生活現象,形成廣闊的時代圖景。在這壹點上,曹雪芹的才華是非凡的。他能寫詩,善畫,博學,學雜,無所不知。

自唐傳奇以來,“壹筆多體”成為中國小說體裁的壹大特色,但畢竟大多數情況下,在故事需要誇張或哀嘆的地方,加上幾首詩或壹段贊美、散文,以增加效果。所謂“款式多”真的很有限。而《紅樓夢》則不同。除了小說正文本身,它還融合了“多體”的長處,其他如詩、詞、歌、辭賦、歌謠、諺語、贊美、詩、對聯、書、謎語、酒令、駢文、準古文等。就詩歌而言,有五絕句、七絕句、五律詩、七律詩、編曲節奏、詩句、騷體;有懷鄉詩、事詩、景詩、謎語、打油詩、限定題詩、韻文、同題詩、分題詩、詠詩;而且有詩要量體裁衣的風格。它是多種多樣和豐富多彩的。這是真正的“文學準備”,這在其他小說中是沒有過的。

。。。

總之,從小說的角度來看,《紅樓夢》中詩詞歌賦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這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壹個很特殊的現象。我們要了解它的藝術特色,理解它,欣賞它,才不辜負曹雪芹這位大作家的心血。

1979五月在北京藤蘿園

13,食尚多(第壹次)

沒有補天的才能,入紅塵是虛度年華。

誰會記得給這個部門做壹個精彩的傳記?

解釋

作者虛構耿青峰下有壹塊頑石,講述了它被帶入紅塵後的經歷,背後還有壹首詩,就是七言絕句。吉吉,佛經中的歌詞,也指佛教詩歌。這是佛教梵文“松陀”音譯的縮寫,意為“頌”。

給…作註解

1.充滿天空-來自古代神話。傳說古時候天塌了,女媧的五色石煉出來修補。缺才補天就是用童話來說自己無力拯救社會制度的崩潰。《淮南子蘭明訓》:“昔四極(四柱撐天)廢,九州分裂,天不蓋(地因崩不能蓋),地不發達(地因崩不能載萬物)。火在燒(聲如練硯,燒得猛烈),卻不滅,水茫茫。野獸吃人(聲音意識,善良),而猛禽(猛禽)抓住(聲音意識,捕捉)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破鰲(音敖,大鱉)足立四極,殺黑龍助冀州(中原),積蘆灰止洪水。天補,四極正,淫蕩水竭,冀州平,狡蟲亡,民生毀。”

2.“白走了”的那句話——白白來到這個世界這麽多年。作者哀嘆虛度的歲月。紅塵,班固《西遊頌》:“紅塵四合壹,雲海相連。”這本書講的是長安的繁華,後來用來說天下熱鬧繁華。小說中有壹個情節是石頭“被廣大士子和神秘真人帶入紅塵”。

3.《此行》壹句——這是石頭前後經歷的故事。小說裏說賈寶玉在他面前是壹塊石頭,但是在人間經過壹番歷練之後,被“引到彼岸”,仍然變成了石頭,所以才這麽說。

4.“錢(青青)人”的句子——請抄下來給我做軼事。請叫我錢。聊齋誌異,即傳說,倒過來為韻,意思是聊齋誌異可以代代相傳。最早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說。這裏只取小說道聽途說的意思。

辨別和欣賞

這是作者根據神話說明《石頭記》創作原因的序詩。在小說的楔子裏,他虛構了壹個故事,說這本書是從石頭上抄下來的。它的原作者把它變成了通靈的寶玉,侍者申英(賈寶玉的前身)“把它帶到人間”,經歷了壹場夢,而曹雪芹本人只是壹個“讀書人”。不過這壹點已經被脂硯齋揭穿了,他評論這本書並抄襲,說“作者的筆很狡猾”,作者其實就是曹雪芹本人。

詩中借頑石說不能濟世,被世人所棄,落魄半輩子。我只好求助於壹本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寫成小說《紅樓夢》。所謂“無才”,看似慚愧,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氣話,是壹種“把奇人當詩人”的感覺;拿壹塊堅硬的石頭做比喻,以示不服俗的驕傲。

小說中出現的清朝乾隆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壹個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隨著時代的潮流,壹些老式的經濟基礎吸收了其他國家的思想,變成了壹種新的生產關系。筆者看到了“太平盛世”出現後,社會制度會發生變化。他對現實不滿,但又想“補天”,挽救頹勢。但他也看到了當時社會的“天空”是如此殘破,根本無法修復,於是感嘆自己虛度了壹生。這也是《紅樓夢》中經常流露出的虛無與悲觀。

但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堅持“循跡而行,不敢稍有漏洞,為民而失真”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這樣,就必然會如恩格斯所說:“我不得不違背我的階級同情心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滅亡的必然性,並將他們描述為不配擁有更好命運的人。”(《致馬·哈克納斯》)這使我們從曹雪芹的《前後》中,即小說中所描繪的壹個典型封建家庭的衰亡過程中,看到了整個封建階級必然“失敗”的不可逆轉的歷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