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城”是中國古代四川成都的美稱,又稱“錦官城”。五代以後,蜀王孟嘗君將芙蓉花鋪滿城墻,使成都“四十裏錦繡”,所以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蓉城”。
《三月雨》恰逢杜牧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在古代也被稱為三月節。杜甫也寫過“《春夜喜雨》”這首詩,“看那紅濕處,錦關城上花重”。指成都的錦裏。蜀錦是成都的特產,歷史悠久。東漢時,朝廷在成都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東南的劉江畔,這也是成都被後世稱為“錦官城”的原因。
我的理解是成都地處西南,潮濕多雨。三月到四月,細密的雨絲就像妳手中的針線,折射出繡娘憂傷而細膩的心思。
2.羽扇指著千軍錦剪了幾寸。
“羽扇黑帶圍巾,說說笑笑,都過去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裏的寓意是諸葛亮。成都有武祠,是紀念三國時期皇帝劉備和宰相諸葛亮的紀念館。旁邊有壹個展示錦裏蜀繡的作坊。
“羽扇點千軍,錦裁數寸。”我的理解:這句話點出了字裏的情況:前方戰事吃緊,繡娘在後方繡錦。
3.看看馬鐵冰川
用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雲》:“臥夜聽風雨,鐵馬冰川夢”。
4、紅塵千帳燈,山川雪,又壹程。
塗抹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壹次在山上的騎行,壹次在水上的騎行,還有壹次去關羽的旅行,晚上有成千上萬的燈光。
風壹變,雪壹變,破鄉夢不成,園中無此聲。
“看鐵馬踩冰川絲線縫紅塵千燈。風景是壹個旅程,雪是另壹個旅程。”我的理解:這句話把戰場、繡房、送夫參戰的場景交織在壹起,指出當繡娘無數次思念丈夫的時候,她的青春悄然逝去。其中的“紅塵千帳燈”是指千繡娘閨房中的孤燈還是千招營中的殘燈?其實也無所謂。它表達了成千上萬個分離的戀人在夜晚思念彼此的場景。
5、紅燭枕五月花落葉深六月杏花村
“杏花村”是古代詩人經常使用的地名指代。壹千多年來,隨著杜牧的《清明》“酒樓在何處?“牧童指杏花村”的廣泛流傳,以及杏花村的具體位置,人們也爭論了壹千多年。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意象的堆積,展現的是五月到六月繡娘翹首以待的場景:家裏的紅燭和枕頭像是大婚之日,人卻不在;院子裏鮮花盛開,但我仍不知道郎先生何時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