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秋思(散文)

秋思(散文)

我還沒聽夠蟬鳴,壹轉身,夏天已經成了故事;還沒感受到“水冷瓜甜,綠樹陰”的快感。回頭看壹次,秋天已經成了壹道風景,大自然的四季是那麽的美好,又是那麽的出乎意料。夏天過後,秋天伸出長長的胳膊,紅著臉說:“我來了,請妳照顧我!”"

其實秋天正好相反。人類如何照顧秋天?是秋天,用它博大的胸懷,呼出天地的精華,把山川美景和累累碩果,奉獻給萬物生靈。

秋天,最令人期待的是中秋節,人們下班後抖落疲憊,賞花賞月秋景,品嘗糕點期盼團圓,仰望天空,生出無限遐想和憧憬。有了它,人們有了更多的希望和等待,人類有了更多的和平與進步。所以,中秋節是秋天的高潮和靈魂,是秋天最美的風景!

秋天是悲慘的。秋天有時候太像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了。她多愁善感,動不動就哭。斷斷續續的下雨,有時候壹兩天,壹場秋雨壹場感冒。雖然雨停了,但她會陰部有時還是壹臉平靜,讓人很不舒服。萬物皆有靈,更何況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秋後”、“秋後”之說,增加了人們對秋天的悲涼感。也許秋天是四季的頂峰,就像生命的黃金時期。它始終遵循著“物老而悲,物富而殺”的自然規律。沒錯,20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壹個巧妙的結論:“物強則老,謂之無道,道久矣”。秋天,尤其是秋末,經過秋雨秋風的洗禮,草變色,樹落葉,蟲鳴蟲鳴,萬物俱滅。這時,如果妳趕上妳的親戚朋友,遠離他們,妳總會有“草在春天又變綠了,但是啊,我的朋友王子,妳呢??"美好的期望。所以多少年來,“秋風留蘇武,冷水寄荊軻”成為後人評說的悲壯風景。

說到秋天,就不能不談秋收起義,其中“秋收時節雲沈,轟隆壹聲暴動”。1927大革命失敗後,中國* * *生產者黨確定了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抵抗的總方針,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成功地走上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正確道路。從此,湘贛邊界掀起了壹場金秋狂飆。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沒有悲壯,中華民族哪裏會有今天的輝煌?這個悲秋太棒了!

秋天是寂靜的。在經歷了春天的天真和夏天的浮躁之後,秋天在吸取了前者的教訓之後逐漸成熟。果實雖多,卻羞澀地藏在綠葉下,矜持,矜持,沈默,默默奉獻。就算沒人管,也會死不占枝。它從不給樹幹的枝幹增加負擔,總是懷著感激之情“化作春泥護花”。

道是自然,人也是自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積累,當妳踏入“知天命”的邊界,驀然回首:妳年輕過,奮鬥過,失敗過,成功過,壹路狂奔,苦澀而甜蜜,可笑而可嘆,可圈可點,如煙如霧,如夢如幻。此時,翻開日歷,照照鏡子,“粗體的是樹,暗色的是星”。無情歲月催人老,生活要簡化簡化。我們要像秋天的果實壹樣沈默簡單,順其自然,隨遇而安。選擇沈默,就是選擇沈默、孤獨、自律、幹凈、快樂。不要說,不要辯,不要解釋,壹切讓時間來驗證。這不是因為沒有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是因為沒有興趣和別人壹起參演。“人的味道是純粹的歡樂”,這可能是最有味道的生活!

當壹切都安排在秋天,大地變得荒涼,壹切生命歸於寂靜。這時,只有不屈的靈魂才能吹響生命的號角:“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厚重無聲的土壤下播種秋天的種子,用溫暖有力的雙手迎接下壹輪的人生!

(任旭2020年8月10號晚上在家做的)

此文獲2020年6月第六屆“中國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