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有人說她像詩,什麽像散文?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有人說她像詩,什麽像散文?

是《美國政治風向標》壹書中“黨內預選”壹章的內容

2008年,希拉裏和奧巴馬在美國民主黨內角逐美國總統候選人時,希拉裏團隊中的壹段話。

希拉裏的競選團隊緊緊抓住奧巴馬競選演說中冗長的漏洞,對奧巴馬發起猛烈攻擊,稱“他的競選就像壹首詩,他的執政就會像壹篇散文。”希拉裏的演講更像是家常便飯。雖然在別人看來很瑣碎,很無聊,但她能自信地解釋選民提出的每壹個問題。

本書內容如下:壹切政治都是黨內的地方預選,是選民決定政黨提名的過程,包括初選和黨團會議。擔任了34年眾議員和眾議長的民主黨知名政治家奧尼爾曾說過壹句名言:“壹切政治都是地方性的。”的確,在美國的選舉政治中,無論高層競爭有多激烈,媒體報道有多熱,競選最終都要落實到地方。具體到總統選舉,候選人從預選階段甚至更早就要爭取基層民意,尤其是以州為主要單位的民眾傾向。美國歷史上沒有預選,而是由黨內大佬在密室交易後圈定黨內提名。這種不民主的方法被很多政黨唾棄,用了半個世紀才改變成今天的預選方式,由選民而不是政黨領袖決定政黨提名。首先,黨內候選人要經過激烈的競爭,預選成了大選的預演。預選,準確地說,不是直接選舉選民,而是選民選擇代表參加夏季舉行的政黨全國代表大會投票。全國代表大會不再是壹個競爭的場所,而是壹個確認選民選擇的場所。由各州自行決定何時、如何舉行初選等規則。目前主要有兩種:初選和黨團會議。前者是選民投票選出自己的代表,後者是召開地區選民大會投票。初選壹般分為直接初選和間接初選。直接初選是指選民直接選擇自己喜歡的候選人,將自己的選票分配給支持某個候選人的代表。間接初選是指選民可以在選票上看到代表的名字,代表也可以不宣布自己的支持者。其次,根據選民群體的不同,可分為三類:封閉式初選:只有登記為某壹政黨選民的人才能參加該黨初選,目前約有15個州采用。開放式初選:無需註冊即可參加。壹些州對無黨派人士開放,對其他黨派關閉。有些州全部開放。政黨領導人通常不喜歡這種初選,因為它允許黨外選民影響黨內提名的選擇。但是,這是目前最熱門的初選,大約有27個州采用。咨詢初選:允許選民在選擇國會代表時表達他們對自己喜歡的候選人的偏好。第三,結果分配有兩種:贏者通吃制和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更受歡迎。民主黨壹般采用比例代表制。只要獲得15%以上的選票,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比例代表席位。2008年,民主黨在全國采用“比例代表制”。在初選中,如果A、B、C、D四位候選人分別獲得35%、30%、20%、15%的選票,那麽該州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將按照這個比例進行分配。如果是黨團會議,出席州代表大會的代表按選區的票數比例分配。但是,即使是“比例代表制”,比如在黨組會議中,代表的分配也沒有那麽嚴格和準確。根據規定,所有在選區獲得超過15%選票的候選人必須獲得至少壹名代表。舉個例子,在壹個選區,如果有五個名額參加州代表大會,而上述四個候選人A、B、C、D都超過了生存線,那麽A可能獲得兩個代表名額,B、C、D必須保證至少壹個代表名額,那麽B、C、D之間的票數差異將被忽略。艾奧瓦州黨團會議當天,美國C-SPAN電視臺播放了該州第53選區(迪蒙特的羅斯福中學餐廳)的民主黨黨團會議。在這場有400多名選民參加的黨團會議中,奧巴馬獲得180,愛德華茲獲得150,希拉裏獲得70人支持。這個選區的6名代表中,將有3名分配給奧巴馬,2名分配給愛德華茲,1名分配給希拉裏。相比之下,* * *和黨在壹些州實行比例代表制,而在另壹些州則是贏者通吃制。與總統選舉中的“贏家通吃”不同,初選中的“贏家通吃”是選區層面的“全部”。每個選區的代表人數將給予在該選區獲得最高票數的候選人。如果仍以上述四名候選人為例,候選人A將獲得該選區的全部代表。黨團會議(caucus meeting)是選民在壹個很小的選舉區域內的聚會,討論候選人的優缺點,然後在壹個團體的氣氛中投票選舉候選人,往往是在壹個州的各個地區同時進行。具有良好組織動員能力的候選人及其團隊,能夠引導輿論走向,並憑借會上的支持人數贏得選票。黨團會議是壹種更傳統的提名制度,比初選歷史更長。但它不像直接投票的初選那樣簡單易行,也不像無記名投票那樣公平理性。投票率遠低於初選,如今也很少使用。然而,這種“鎮民大會”的形式深深植根於自殖民時期以來廣泛實施的公民自治傳統。從程序上看,初選和黨團會議比密室交易更民主,但從投票率和選民來看,仍有提升空間。與大選相比,初選尤其是黨團會議的投票率很低,大約是大選的1/10-1/2。這個問題隨著時間表的提前而加劇,因為時間表後面的選民覺得提名是顯而易見的,他們的意見無關緊要。相比投票率低,很多人更擔心初選和黨代會吸引的選民類型。學者發現,初選選民比大選選民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富有、年齡更大,他們更傾向於政黨,更接近政治活動的核心。對於* * *和黨來說,初選選民比較保守;對於民主黨人來說,他們更自由。候選人被迫在初選和大選時持不同意見。在初選中,他們會表達黨派和意識形態觀點,以贏得本黨的忠實支持者。在大選中,他們更接近中間派選民集中的政治中心。初選中,思想傾向極端的候選人更有優勢。如果五名民主黨自由派和壹名共和黨保守派在新州競選,後者很可能獲勝。黨團會議參加人數較少,比初選少1%。願意花整個晚上討論候選人和問題的選民比初選選民更有黨派性。以下是2008年愛荷華州黨團會議和新罕布什爾州初選的例子。艾奧瓦州人口29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0.98%。在美國50個州中,人口排名第30,面積31。新罕布什爾州人口65438+30萬,占全國人口的0.43%。在美國50個州中,人口排名465,438+0,面積排名第42。說白了,除了四年壹次的總統初選,這是兩個州很少有機會上美國頭條的地方。然而,僅在這個小小的愛荷華州,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在電視廣告上就花費了4000萬美元,在290萬選民中平均分攤,每人花費17美元。因為只有65,438+00-20%的選民最終參加了黨團會議,所以候選人為每位與會者花費了65,438+050-200美元的電視廣告費用。預選時,黨員在艾奧瓦州超過65,438+0,700個選舉區登記,在他家附近的指定地點(通常是學校、教堂和圖書館等公共設施,有時甚至在某人的客廳)參加會議。在類似於新英格蘭早期的小型“鎮民大會”上,選民討論自己黨派的政策,候選人派出的幹部直接與選民競選,然後選民投票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選舉沒有投票,給每個人壹張白紙,人們寫下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的名字。整個過程沒有那麽嚴格,即使名字拼錯了,比如克林頓的克林頓寫成克林頓,只要不引起誤會,還是有效票。各匯點選舉結果出爐後,會上報州黨部,由媒體公布。民主黨黨團會議沒有投票過程。黨員登記是“用腳公開投票”。參與者按照支持的候選人分組,支持同壹個候選人的站在壹起組成壹個小組。早日程壹直是這兩個州的驕傲。在大多數美國人開始投票之前,這兩個州的群眾為大選定下了基調,確定了壹些候選人的優勢,排除了壹些他們不喜歡的候選人。之後,大多數美國人會普遍認同他們的選擇,並緊密團結在領導人周圍。愛荷華州的黨團會議和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被證明是對兩黨候選人的關鍵考驗。近幾十年的總統選舉歷史表明,如果壹個候選人同時贏得兩個州,似乎他就能贏得全國提名。如果這兩個狀態不拿下,結果就差不多出來了。唯壹的例外是1992的比爾。克林頓。當時兩個州都選擇了自己的老鄉。然而克林頓表現不錯,卻贏得了全國支持和大筆捐款,最終入主白宮。然而,更能說明問題的記錄是,從1952-1988,所有最終贏得總統大選的候選人都贏得了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兩州的勝利不僅僅是客觀的選票勝利,更是高超的心理預期博弈。更具體地說,壹個候選人超出人們預期的表現才是真正被關註的“勝利”,反之,即使他是最先進的,也不壹定是勝利。比如1996,多爾被視為* * *和黨的領袖,但他在艾奧瓦州只獲得26%的選票,領先帕特裏克?布坎南只有3%。所以媒體認為布坎南贏了,因為他超出了最初的預期,讓多爾陷入困境。多爾後來輸給了新罕布什爾,但幾周後他恢復過來,贏得了提名。奧巴馬的膚色vs希拉裏的眼淚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從壹開始就充滿了懸念和戲劇性。* * *和黨方面,兩次預選黑馬和白馬第二次交鋒,各路候選人陷入混戰。在民主黨方面,焦點是女性希拉裏·克林頓和黑人奧巴馬。65438,2008年10月3日,艾奧瓦州第壹場初選給大家帶來了驚喜。之前勢頭最高的希拉裏不僅輸給了奧巴馬,甚至還輸給了愛德華茲。媒體和輿論的風向立刻發生了偏差,奧巴馬乘勝進入新罕布什爾。CNN的“民調”顯示,奧巴馬在該州以13%領先希拉裏。有媒體披露,希拉裏陣營已經放棄了在新罕布什爾州獲勝的希望,將註意力轉向下壹個州:“希拉裏陣營的唯壹目標是不要輸得太慘,努力縮小與奧巴馬的差距。”65438+10月8日晚7點,新罕布什爾州初選投票數字開始陸續公布。對於這場萬眾矚目的選舉,電視臺全力以赴進行轉播,各路專家和評論員紛紛出現在演播室進行現場點評。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壹個問題:新罕布什爾州的失敗對希拉裏意味著什麽,她的總統之旅會到此結束嗎?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解說員在屏幕上說話,屏幕下方的統計數據也在不斷變化。10%的投票站報告數字時,希拉裏38%,奧巴馬36%;到15%的投票站報告數字的時候,希拉裏是40%,奧巴馬還是36%。演播室裏的解說員似乎懵懵懂懂,還在沒完沒了地討論“希拉裏輸了之後怎麽辦”的問題。觀眾驚呆了。顯然希拉裏領先。評論員在談論什麽?兩個多小時後,最終選舉結果出來了:希拉裏以39%的選票擊敗了37%的奧巴馬。這壹次,演播室的專家和評論員都傻了。大選前,奧巴馬明顯領先兩位數的民調。最後怎麽就大翻車了?按照美國民意調查的壹般規律,抽樣調查的誤差概率應該是3%,也就是說差異接近在3%以內。新罕布什爾州的這個民調結果是10%以上,理論上應該不會錯。美國自20世紀中期對大選發起“民調”以來,歷史上只有壹次“大錯”,那就是在1948。“民調”顯示杜威會壓倒杜魯門,但結果正好相反。“民意調查”科學家們很快研究了這壹重大錯誤,發現錯誤的原因是“民意調查”的通常手段是通過電話進行抽樣采訪。當時電話還不普及,有電話的都是富人窮人沒有電話,導致調查樣本不具有代表性。此後,民意調查的技術和手段不斷完善,成為預測結果的可靠工具。新罕布什爾州的“民調”失真問題立即成為各界關註的焦點,媒體和專家紛紛給出解釋。有人認為,選前的“民調”扭曲可能是希拉裏陣營刻意玩弄的策略。通過制造奧巴馬遙遙領先的假象,讓奧巴馬的支持者認為大局已定,無需投票,而希拉裏的支持者就要出巢了。這個解釋很奇怪。似乎媒體和“民調”都可以被操縱,現實中大概是不可能的。另壹種解釋是,“民調”失真主要是新罕布什爾州的選民結構造成的。新罕布什爾州位於美國東北海岸,人口流動比較大。首次擁有投票權的年輕選民占總數的23%。很多選民是從其他州搬來的30-49歲的中產階級,以及把這裏作為退休場所的50-69歲的居民。這些選民是模棱兩可的,獨立的,搖擺不定的。美國德裏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系主任Artel?桑德教授認為,奧巴馬的敗選主要是因為無黨派人士和年輕選民沒有踴躍投票,導致“民意”與實際結果不壹致。這只是壹個可靠的解釋,但不是壹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與通常理解的民主不同,美國的選舉壹直依靠選民的意願和政治熱情,而不是強制投票。所以刮風下雨,工作忙或者在家帶孩子的時候,都有不去投票的理由。理論上,這樣的選舉不能正確反映所有合法選民的意願。壹位阿根廷人曾這樣評價美國的民主選舉:“這是什麽民主?在我們國家,如果我的護照上沒有投票記錄,就不能允許我出國。”美國大選非強制投票的直接結果就是投票率壹直很低。通常總統選舉正式選舉不到50%,國會選舉只有30%左右,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投票率更低。投票率的問題經常成為候選人策略的關鍵。只要他的支持者投票率高,獲勝的機會就大。小布什的天才政治顧問卡爾?正是因為羅夫明白這個道理,才幫助小布什奪取並保住了白宮的寶座。奧巴馬的策略是“倚小賣小”,展現青春、活力、未來、變革。他的競選演說通常以“讓我為21世紀而改變吧……”。奧巴馬是壹個有天賦的演說家,他的口才非常吸引人。古希臘的狄摩西尼和古羅馬的西塞羅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演說家。據說兩者的區別在於:聽了西塞羅的演講,人們會由衷地贊嘆他的好演講;聽了狄摩西尼的演講後,人們會立即情緒激動地走上街頭。奧巴馬的演講堪比狄摩西尼,這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希拉裏的策略恰好是“賣老”,以她的年齡、資歷、經驗和人脈。所以希拉裏的競選從壹開始就占據優勢,全國“民調”壹直領先,這也意味著黨內人士有望回歸。然而,她最大的弱點是缺乏個人魅力。在不親近的人面前,她的講話會讓人昏昏欲睡。在親近的人面前,她太咄咄逼人了。隨著新鮮感的消退,希拉裏的競選越來越令人沮喪,她的支持率也在下降。新罕布什爾的結果基本上是兩個候選人優劣消長的結果。在艾奧瓦州最初的興奮過去後,人們的註意力更多地轉向現實,關心兩位候選人在教育、醫療和兒童保護等與人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上的看法。這個時候,奧巴馬的優勢突然變成了劣勢。人們發現他的演講雖然很美,但更像是表演,缺乏實質內容。希拉裏的競選團隊抓住了這個機會,對奧巴馬展開了猛烈的攻擊,稱“他的競選就像壹首詩,他的執政將像壹篇散文。”希拉裏的演講更像是家常。雖然聽起來很無聊,但她能自信地解釋選民提出的每壹個問題。最戲劇性的壹幕出現在選舉前壹天的壹個小型集會上。壹位女士出人意料地問了壹個私人問題:“妳怎麽能壹直保持頭發和外表如此完美?”妳如何保持這種樂觀的狀態?“面對這樣壹個女性化的問題,平日裏總是顯得世故而冷靜的希拉裏突然動了感情。她回答:“那不容易。如果我沒有全心全意地相信我所做的是正確的選擇,我不可能做到這壹點...這個國家有那麽多機會,我真的不想倒退。”她的聲音哽咽了,眼裏閃著淚花。希拉裏的眼淚立刻成為媒體頭條。這壹幕向選民展示了壹個女人的本質,也觸動了無數女性的心。但她的競選對手和媒體諷刺說,希拉裏很少動感情,這次壹看到輸就哭,甚至說那是希拉裏精心設計的兩滴眼淚。媒體的刻薄進壹步激起了女性選民的不滿。希拉裏的自制力和情感外露不足被形容為冷酷無情,她的眼淚被形容為女性的弱點,這顯然是性別歧視。結果,希拉裏在新罕布什爾州女性選民中獲得47%的支持,比艾奧瓦州高出8%。不能說兩滴眼淚起了作用。對於奧巴馬來說,新罕布什爾州的“民調”失真可能是壹個更令人不安的跡象,這就是所謂的“布拉德利效應”。湯姆嗎?黑人政治家布拉德利在20世紀80年代兩次競選加州州長都失敗了。在選舉前甚至選舉後,他總是領先對手5%,但最終結果總是落後6%,誤差約為10%。“布拉德利效應”後來被研究人員定義為美國社會的壹股種族暗流:許多選民,甚至是那些來自相對開放和自由的選區的選民,在面對民意調查時不會說不投黑人的票,因為那不符合主流社會的“政治正確”,但他們在秘密投票時卻做出了相反的選擇。愛荷華州民主黨地方投票開放。雖然白人占96%,但由於害怕被鄰居認為是種族主義者,很多白人還是會投票給奧巴馬。在新罕布什爾州,進行秘密投票,情況有所不同。奧巴馬的膚色和希拉裏的性別是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兩個隱藏的關鍵詞。雖然沒人敢公開說,但這其實是無法避免的。”超級星期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預選日程不斷提前,導致2月至6月的漫長過程被濃縮為1-2月的決定,這種壓縮預選在2008年達到頂峰。尤其是2月5日,也就是周二,20多個州同時舉行初選,7000萬登記選民將在這壹天前往投票。因此,這壹天被政治評論家稱為“超級星期二”或“海嘯星期二”。初選日程的變化源於各州努力提升其重要性。壹般認為,初選開始越早,越容易影響風向,國家在國內外受到的關註度越高。比如代表人數最多的加州,初選時間壹直在提前,6月1992,3月26日1996,2008年2月5日。在初選中,專家們經常提到“從眾效應”,這意味著人們習慣於聚集在假定的獲勝者周圍。2008年高度集中的初選日程會產生怎樣的浮動效應?第壹次初選的艾奧瓦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的作用在超級初選面前是加強了還是削弱了?如此密集的初選,候選人怎麽可能分身乏術?有壹點是肯定的,要贏得壹場密集的初選,候選人背後的組織非常重要。首先,要制定合適的競選策略,明確區分輕重緩急。其次,各州的基層競選組織必須大力配合,組織和鼓勵支持者投票,以應對候選人無法在短時間內同時出現在各州的情況。根據專家的普遍看法,超短裙初選有三大優勢和四大劣勢。三個好處是:它促進了更早的共識,使政黨能盡快團結在候選人周圍,團結起來準備大選,避免自亂陣腳。漫長的初選季助長了政黨內部的爭鬥,而短暫的初選季意味著領導人出現的早。它避免過多關註少數州選民的情緒。新州和愛州不代表全國選民;給更多州的選民表達意願的機會。它鼓勵擁有最強大組織的候選人。多州同時投票,對那些建立了健全的全國競選組織的候選人有利。區域和邊緣候選人不容易獲得支持。缺點有四:偏向資金充裕的考生。以前可以重點投資幾個初選州,希望好的結果能帶來很多錢。但如果要同時在多個州消費,成本巨大,需要提前籌集更多資金。這意味著更多的電視廣告和在線關註,以及更少的零售活動。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壹個廣闊的區域內建立個人聲譽。因此,競選更多地依賴商業電視,選民了解候選人的時間更少。這導致了3月和夏季之間的壹段選民疲勞期。2000年這段時間,選民關註率下降了50%。對不知名的考生不好。二三十年前,在第壹次初選中候選人相對不知名的幾個州可能表現不錯,使其成為可行的提名人,但現在這種可能性很小。

參考:/reading/105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