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黑暗時代
從人類死亡之流的另壹邊
震撼沈睡的群山
如果蒸汽輪飛過沙丘
太陽正向我滾來...
——引自舊作《太陽》
我起床。
我起床了—
像壹頭困倦的野獸
受傷的野獸
從散落著落葉的森林鼩鼱那裏
從冰冷的巖石上
掙紮了很久
支撐上半身
睜開眼睛
尋找地平線...
我
這是壹個
從遙遠的山上
來自未開墾的山區
這裏的數千萬人
用他們的雙手工作
用嘴喊
從他們徒步走過的城市。
乘客們,
我的身體
酸痛的身體
深藏不露
昨晚有暴風雨
長跑疲勞。
但是
我終於起床了。
我打開了窗戶。
隨著犯人第壹次見到光明。
看到了黎明
-真正的黎明!
(很遠
好像有群眾的歌唱)
所以我想上街。
二街上
早上好。
妳站在十字路口
當車輛經過時
壹個手戴白色袖子的警察
早上好。
妳來自外地。
壹個蔬菜小販提著滿滿壹籃子綠色蔬菜。
早上好。
妳打掃道路。
穿著紅色背心的清潔工
早上好。
妳提著籃子,第壹個去市場。
棕色皮膚的年輕家庭主婦
我相信
昨天晚上
妳永遠不會像我壹樣。
被持續的風雨追蹤
被無盡的噩夢所困擾
妳們都睡得比我好!
昨天。
昨天
我在這個世界上
期望不高
養活我的日子
像幸存者壹樣。
覆蓋著麻線
記憶力差
同壹天給它們餵食。
昨天
我把我自己的土地
作為壹家醫院
-我患了不治之癥。
沒有壹天。
我沒有用呆滯的眼神。
看著這片土地
沒有界限的悲慘生活...
沒有壹天。
我沒有用遲鈍的耳朵
聽著,這個國家的人民
無盡痛苦的呻吟
昨天
我把自己關在裏面
在精神的監獄裏
它被高高的灰色墻壁包圍著。
沒有聲音
我沿著高墻走著
走著走著
我的靈魂
日日夜夜
永遠歌唱
人類命運的悲歌
昨天
我過去常常跑進去
在黑暗低矮的天篷下
袁野沒有太陽先結了帳?好仙女?難以解釋
含著溫暖的淚水
為我們的世紀哭泣
現在沒事了
壹切都結束了。
四日出
太陽出來了...
當它來的時候...
遠處的城市
用電和鋼來稱呼它
——引自舊作《太陽》
太陽
從遠處的壹棟高層建築
-那些由水泥和鋼鐵組成的山
還有成百上千的煙霧
成千上萬的電線桿
成千上萬的屋頂
由…組成
在茂密的森林裏
出來了...
在太平洋
在印度洋
在紅海
在地中海
當初,我對世界充滿渴望。
在無邊無際的藍色大海上航行。
我看過美麗的日出。
但是現在
在我呼吸的城市裏
煤油味噴發。
焦油的味道
氣氛復雜的城市
壹具敞開的金屬屍體。
礦石的屍體
城市中電氣火災的殘骸
遼闊的
被黎明滋潤的城市
我看到了日出
比所有的日出都美麗
五個太陽之歌
是
太陽比什麽都美。
比處女還多
比露珠般的花朵。
碧白雪
藍色的海水
太陽是金紅色的圓體,這要歸功於獾的大腦。
姓氏
從太陽中獲得靈感
像海洋壹樣開放的心態。
寫詩像海洋壹樣開放
凡古
從太陽中獲得靈感
用壹支燃燒的筆
蘸著燃燒的顏色
畫著農民在耕地。
畫著向日葵
鄧肯
從太陽中獲得靈感
以崇高的姿態
給我們展示壹段自然的旋律。
太陽
它更高
它更明亮
它像血壹樣紅。
太陽
這讓我想起了法國和美國的革命。
想想博愛、平等和自由
想想Demo Clasey。
想想《馬賽曲》和《國際歌》。
想想華盛頓、列寧和孫逸仙。
以及壹切拯救人類脫離苦難的東西。
角色的名字
是
陽光很美。
並且是不朽的。
六、陽光普照
索爾·納森特
照耀我們的頭
照耀我們很久。
從未擡起頭。
陽光照耀著我們的城市和村莊。
像我們壹樣生活很長時間
屈服於不正當權力的城市和村莊。
太陽照耀著我們的田野、河流和山脈。
根據我們的說法,很久以前,
到處都有痛苦的靈魂在爬行。
田野、河流和山脈...
今天
耀眼的陽光
把我們從絕望的睡眠中喚醒
從掩蓋無限痛苦的迷霧中
斯汀喚醒了我們的城市和村莊。
也從隱藏的無邊憂郁煙霧中
荊棘喚醒了我們的田野、河流和山脈。
我們擡起沈重的頭。
從潮濕的地面
壹致地
向空中高喊
“看看我們。
我們
像太陽壹樣笑吧!"
陽光下的七個人
“看看我們。
我們
像太陽壹樣笑吧!"
那邊
受傷的士兵
支撐木拐杖
沿著長長的墻
邁著大步
陽光照射在他的臉上。
照耀在他單純的笑臉上。
他壹步壹步走著。
他不知道我在遠處看著他。
當時他穿著壹件繡有紅十字的灰色連衣裙
高大的身體
當妳靠近我
這陽光下的真實姿態
我認為
比拿破侖的銅像還要漂亮
陽光照耀著
城市上空
街上的人們
他們沒有跟我打招呼
但是我向他們走去。
我看著每壹個經過我身邊的人。
對他們來說。
我不再陌生。
陽光照射在他們的臉上。
根據他們的說法
光滑、年輕的臉
壹張布滿皺紋的老臉
紅潤的少女臉
慈祥的老女人的臉
等等
壹張昨天悲傷但今天微笑的臉。
他們都很匆忙。
擺動四肢
在陽光下
來回走動
——仿佛他們被同樣的欲望所驅使。
他們有笑臉。
它似乎壹直在說。
“我們愛這壹天。
不是因為我們。
看不到自己的苦難。
不是因為我們。
看不到饑餓和死亡
我們喜歡這壹天。
因為這壹天給了我們
帶來了燦爛的明天
最可信的消息。"
陽光
閃耀在古老的石橋上...
幾個女孩-
那些幸福的象征
拿著壹個捐贈袋
在石橋上
在陽光下
唱著清新的歌曲
“我們是天使。
健康純潔
我們的愛人。
年輕勇敢
有些人騎馬。
馳騁在曠野
有些人駕駛飛機。
在天空飛翔..."
(歌聲中斷,他們在向行人收錢。)
現在
他們又唱了起來。
“他們去戰場了。
勇敢地殺死敵人
我們在後方。
舒適和宣傳
勝利的壹天
聚集在壹起..."
他們的歌
是如此悠揚
陽光照耀著他們。
傲然挺胸
和裸露的手臂。
和閃耀著尊嚴的額頭
他們的歌
飄到橋的另壹邊...
陽光
街上人滿為患
沐浴在陽光下
街道的另壹邊
壹群穿著沾滿煤煙的衣服的工人。
搬運機器
——金屬的棱角閃著白光。
陽光普照?溜子溝的畜牧系統是怎樣的?敲喇叭?
他們發出緩慢而沈重的叫聲。
“杭——喲!
杭-喲
我們是工人。
工人最可憐。
出身貧寒
在勞動中成長
壹年到頭都很忙
為了吃和穿
吃飽了。
穿了也不暖和。
杭-喲
杭-喲
自8月13日起
敵人來進攻了
工廠被炸毀了。
所有東西都被搶了。
數千萬工人
饑餓和流放
我們在後方。
我們應該加緊勞動。
為國家生產
為抗戰流汗
勝利的壹天
生活充實而溫暖。
杭-喲
杭州-喲..."
它們帶來很多噪音。
旋轉...
陽光
在空曠的田野上溢出
曠野
數千名身穿稻草黃色制服的士兵
練習
他們頭上的頭盔
還有槍上的刺刀
閃爍的白光
他們肅穆地說話。
等待
那個及時的電話
現在
他們開始了。
從整齊的腳步聲中
我聽說了。
“壹!兩個!三!四個!
壹!兩個!三!四個!
我們來自田野。
我們來自壹個山村。
我們住在壹間小屋裏。
我們在谷倉裏呼吸。
我們正在耕地,不是嗎?舉個例子,
敵人來到了我們的家鄉。
我們的小屋被燒毀了。
我們的牲畜被吃光了。
我們的父母被殺了。
我們的妻子和女兒被強奸了。
我們沒有鐮刀和鋤頭。
只有背上背著子彈和槍
我們要用閃光的刺刀
收回我們的土地。
回到我們的家鄉
消滅我們的敵人。
敵人的腳去了哪裏
敵人的血往哪裏流...
…………
壹!兩個!三!四個!
壹!兩個!三!四
…………"
這是壹次多麽大的冒險啊...
今天八點
今天
在太陽的道路上奔跑
我不再低垂著頭。
把手放在褲兜裏
嘴巴不再吹口哨表示孤獨。
不要看地平線上的雲
不要在人行道上徘徊
今天
在陽光普照的人群中。
我永遠不會專心去尋找。
那些像我壹樣悲傷的臉
今天
太陽親吻我昨晚流淚的臉頰。
親吻我厭倦了世界醜陋的眼睛
為了正義親吻我的啞唇。
吻我,這早衰
啊!搖晃的背
今天
我聽說了。
太陽對我說
“到我這裏來。
從今天開始
妳應該更開心..."
因此
被新的壹天迷住了
清晨郊區遠處傳來的軍號聲讓我欣喜不已。
我很高興擠在忙碌的人群中。
我很高興聽到街上敲鑼打鼓的聲音。
我喜歡馬戲團的表演。
當我看到那些原始的,粗暴的,健康的運動。
我會深愛他們。
-正如我深愛著太陽。
今天
我感謝太陽。
太陽讓我想起了童年。
九我問太陽
我跑得很快。
仍然騎在熱情的車輪上
太陽在我的頭上。
沒有比這更強烈的光線。
燃燒我的身體
受到它的熱量的鼓舞。
我用嘶啞的聲音
唱歌:
“所以,我的心。
被火之手撕裂
陳腐的靈魂
廢棄的河邊..."
此時此刻
我對我看到的和聽到的感興趣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慷慨和愛。
我甚至想在這個明亮的場合死去...
4月武昌1938
========================================================
赤子之心面對日出
1938年4月,艾青從戰火紛飛的北方回到武漢,以強烈而豐富的情感寫下了長詩《向著太陽》。由於作者對生活和藝術不斷探索的精神和所達到的廣闊的審美境界,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家壹致稱贊它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壹首重要的優秀詩篇。因為它不僅標誌著艾青的創作道路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而且對中國詩歌創作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致太陽》長達400多行,是艾青上世紀30年代最長的壹首詩。它由九個獨立又相互呼應的章節組成。雖然這首詩中有許多不同的場景和人物,但它們並不是以敘事為主。作者仍以其簡單、坦率、個性化的抒情方式進行創作,自始至終以第壹人稱“我”(即作者本人)的情感作為全詩的主線和生命線。當時,武漢作為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重鎮,正在大力開展保衛武漢的群眾活動。艾青立刻投入到現實世界中,這表現了民族覺醒和抗爭的決心。我心中的激情和創作欲望以及與現實結合的強度,顯然已經到了燃燒的程度。於是詩人長期被壓抑的感情像壹粒火壹樣爆發了:多年來在漫長曲折的人生道路中煎熬的疲憊、痛苦的回憶和執著的追求,連同詩人眼中的淚水和心中沸騰的熱血壹起爆發出來。作為當年《致太陽》的虔誠而年輕的讀者,重讀這首哺育了我心靈的詩,我依然激動不已,依然能深切體會到詩人當年寫下這首長詩時那種崇高而強烈的感情。這可能就是艾略特所說的,“歷史意識包含著壹種理解,不僅是理解過去,也是理解過去的存在。”幾十年來,中國詩壇出現了很多轟動壹時的詩歌,往往不到幾年就失去了“存在感”。這些短命詩大多屬於缺乏藝術誠意、功利性強的作品。近十年來,這樣的短詩很多。《致太陽》之所以能成為經得起歷史嚴格刪改的詩篇,正是因為它能讓今天的讀者明白歷史的存在和深刻的人生啟示。
詩人引用了舊作《太陽》中的六行作為這首長詩的序曲,這壹點常常被讀者和文學評論家所忽略,但我認為它有著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正是這個1937春天的“太陽”,作者預言了即將到來的日出的迷人景象:“讓生命呼吸/讓高大的樹木為它起舞/讓河流用瘋狂的歌聲奔向它。”“當它來的時候,我聽到/冬天被蟄過的昆蟲和蛹正在轉入地下/人們在廣場上大聲交談...於是我的心被火之手撕開/陳腐的靈魂被河流拋棄/我確信人類再生。”《致太陽》是歌頌人類從苦難中重生的喜悅。也可以說,艾青寫的是他心中所預言的中國冉冉日出的感覺。引自太陽的六行詩,把這首長詩的時空感和整個情節推向了壹個深遠的境界。作者當時還不到30歲,敢於觸碰這個關於人類命運的空靈而永恒的主題,充分說明了他對創作的信心。這種自信源於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強烈感受力。無論是生活的體驗,還是藝術的修養,在當時,都已經在作者的生命中孕育成成熟的藝術創作潛力。寫這種涉及人類永恒命運的詩,往往容易變得空泛神秘。或者采取另壹種簡單的方式,用議論文的邏輯語言構造成壹個耀眼的光圈。但作者“向太陽”的心態並不是表面的迎合現實,而是內心情感的延續和流露。從第壹章《他出現了》開始,作者拋棄了舊的規則,使詩的情境直接貼近並切入讀者的感情世界,使讀者和作者的感情得以交流,熱情的詩像是對讀者充滿友誼的聲音:
“我起來了——/.../掙紮了很久/撐起上半身/睜開眼睛/尋找地平線/.../我的身體/酸痛的身體/深深的留了下來/昨晚長跑的疲勞/.../我打開了窗戶/第壹次用犯人的眼睛/看到了黎明/-這真正的黎明。”
這些發自胸腔的聲音簡單而有象征意義,沒有任何誇張和誇張。痛苦已成過去,壹種平淡的告白,使讀者從詩歌的凝練情境中感受到歷史厚重而強烈的抒情魅力。生活中殘留的酸痛,只意味著妳要掙紮很久才能站起來。這些任何人都能真正體會到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其實能引起讀者的諸多聯想和思考,從而使平淡的詩歌具有巨大的張力和重力。事實上,這種醒來時帶著淚水的喜悅,這種交織著昨夜的痛苦和迎接黎明的生命的喜悅,永遠不能被認為是屬於這位曾經是囚徒的自己對生命的回顧的詩人的。這應該被看作是壹個孩子的聲音,他正與千千祖國的兒女們壹起為拯救國家的危險和命運而鬥爭。這就是我對這首詩的感受。
在第二章《在街上》中,詩人聽到遠處人們的歌聲,來到街上。壹幅生機勃勃的生活景象出現在他面前。然而,這壹章中語氣清晰的那首詩,並沒有讓前壹首詩的沈重感全部消失。昨晚的噩夢不能忘記。這不禁讓人想起災難性的生活對詩人心靈的摧殘有多深!即使他已經走出了個人的噩夢,在黎明時分來到了街上,但他仍然感到昨晚創傷帶來的身體隱隱作痛。在日出之前,他的心情不可能突然變得完全明朗。因此,在第三章中,詩人再次回顧了自己艱難的人生歷程和祖國的悲壯歷史。詩人的心情是坦誠的。他灰暗的回憶表明,壹個被帝國主義屠戮、受盡屈辱多年的民族,要覺醒和抗爭,絕非易事。困難不僅僅是記憶中的困難,更是現實的精神負擔。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詩人為了忘卻而真誠的自我批評,被壹些評論者批評為個人的消極和憂郁。其實,詩人痛苦地回顧過去,是為了解放自己的心靈,讓自己可以大踏步地奔跑。第三章《昨天》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真正分量。歷史的痛苦,往往讓幾代人感受到它沈重的存在。我不認為像《致太陽》這樣的傑作,可以用某壹種理論來界定其內涵和得失。相反,這種詩往往能檢驗壹些理論的真實性及其價值。詩人長期以來把他們的家園視為醫院:
“沒有壹天/我不以呆滯的目光看著這個國家悲慘的生活……/沒有壹天/我不以遲鈍的耳朵聽著這個國家無盡的痛苦呻吟”。
日出之前,他再次解剖了自己的靈魂。詩人要真正超越自己的過去,邁向新的創作高度,首先要戰勝自己。
“昨天/我把自己鎖在精神牢房裏/被高高的灰色墻壁包圍/沒有聲音/…”
當詩人寫出這樣壹首浸透了血淚的詩時,他的精神才能獲得新生。讓壹切都過去吧。這是第四章的最後壹行。只有寫下這壹行,詩人才能深吸壹口氣。當我讀著這首難得的《面朝日出》的詩時,我感到無比的舒服和慶幸,詩人的精神獲得了重生。從夜晚到黎明再到日出,在詩人的靈魂深處,他真實地經歷了從黑暗到光明的全過程。這些深入剖析靈魂的詩句,在中國新詩史上並不多見。
日出意味著壹個新時代的誕生。第四章是關於日出,這是壹首到處都是陽光的詩。日出喚起了詩人年輕時的青春之旅。帶著對世界最初的憧憬,他在無邊無際的藍色大海上看過很多美麗的日出。但他此刻看到的日出“比所有的日出都更美”。因為這是他多災多難的祖國的日出。這美麗的日出似乎是他見過的第壹次日出。
第五章名為《太陽之歌》。燦爛的太陽使人類的歷史和空間看起來非常美麗。詩人用濃墨重彩的筆給我們描繪了壹個動態的太陽。它不是靜止的紅圈,而是具有無限啟迪的光輝形象。太陽象征著人類最美好的形象:偉大的革命和英雄,嘹亮的歌聲,像海洋壹樣開放的詩篇,燃燒著筆畫的向日葵……“太陽比壹切都美好”。在這壹章中,詩人的心靈完全暴露在現實世界和人類的理想境界中,使詩的內涵隨著陽光得到了深刻的拓展,為世界創造了壹個以永恒的太陽為理想的親和世界。
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詩人已經完全超越了他所有的痛苦記憶,向我們展示了壹幅曾經在陽光下扭動著痛苦的靈魂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象,並贊美受傷士兵的高大形象,“比拿破侖的銅像還要美麗”。贊美那個為戰爭吶喊,扛著捐款袋的女孩,還有那些轟轟烈烈的勞動者的聲音,還有那些在陽光廣場上表演的軍人。這些無影的身影和他們的行軍、戰鬥姿勢,在艾青的詩中是第壹次出現,似乎在艾青的創作世界裏,也升起了燦爛的太陽。在第八章和第九章中,詩人的心終於因為日出和多彩的生活場景而告別了過去痛苦和沈寂的生活:
“我不低頭/不把手插在褲兜裏/嘴裏吹著口哨/看著天上的浮雲/在人行道上徘徊”。
詩人感謝太陽回憶起他的童年。在最後兩行,詩人情不自禁地表達了他真誠的感激之情: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慷慨和愛/我甚至想在這個光明的場合死去……”
這最後壹行詩被批評為作者的壓抑和對詩的破壞。這壹行真誠的抱怨不能算抑郁癥。從艾青當時的喜悅和高昂的情緒來看,他願意為這期待已久的光明的到來獻出自己的生命。
重讀艾青那首氣勢磅礴的長詩《向著太陽》,讓我感觸頗深。過去有些評論者,雖然在藝術上肯定了它傳統意義上的完美和優雅,肯定了構圖的嚴謹,但也認為詩人的靈魂雖然被洶湧的現實生活喚醒,但仍然無法拋棄個人的悲哀和痛苦,因而無法達到純粹的新境界。我認為批評家所批評的弱點和問題是這首詩的命脈。詩人不是抽象的存在。他是壹個與中國苦難命運聯系在壹起的現實主義者。在舊中國,壹個自稱革命者的人,如果沒有憂患意識,他的誠意是值得懷疑的。詩人的悲傷和痛苦恰恰說明了他與危難中的民族息息相關,而悲傷和痛苦在詩人心中暫時沒有消失的事實證明了詩人是真誠的,是壹個熱情的愛國者,是壹個為理想而奮鬥的真人。詩人意識到必須在現實鬥爭中不斷突破自我,他的情感世界和創作境界得到了新的拓展。《向著太陽》之所以能強烈而永久地打動人,是因為壹個為民族命運奮鬥多年的中國詩人,為了崇高的理想,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傷害。為了迎接日出,他終於從痛苦中站起來,他走到街上,他加入了生命的行列,他放聲歌唱。剩下的創傷和精神壓抑並沒有讓他灰心絕望。他忍著疼痛投入戰鬥。他含淚贊美日出。這是浸泡在歷史中的真誠而現實的聲音。所以《向著太陽》這首詩能給人史詩般的感覺。這不是壹部觀念史,而是壹部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