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浙江詩選》壹書中,選取了古代(包括近代)200多位浙江詩人的300多首佳作,其中杭州賺了49位,其次是臺州22位、紹興21位、金華20位、湖州19位、嘉興17位、溫州。從選詩數量來看,陸遊以13名列第壹,選詩數量較多的還有戴復古、孟郊、袁枚、錢起、龔自珍。
(1)年份:宋朝
作者:陸遊——《釵頭鳳》
內容
紅酥手,黃騰酒。
城裏春天宮墻上的柳樹。
東風邪,情薄。
壹種傷感的心情,幾年不見的電纜。
不對,不對,不對。
春如舊,人空瘦。
淚紅滿面。
桃花落,閑池亭。
雖然孟山在這裏,但很難信任錦書。
莫,莫,莫!
贊賞:
這個詞講的是陸遊自己的愛情悲劇。
陸遊的原配是同縣唐氏士紳的貴族家庭。婚後兩人“相處融洽”,“琴琴相和”,是壹對恩愛夫妻。不料,作為婚姻安排者之壹的陸牧對兒媳感到厭惡,迫使陸遊拋棄了唐家。
在陸遊的規勸和懇求都無濟於事的情況下,兩人最終被迫分居,唐改嫁同縣之子趙士程,從此再無音信。幾年後的壹個春日,陸遊在家鄉(今紹興)南部虞姬廟附近的沈園,遇見了隨夫出遊的唐。唐安排酒食,以示對陸遊的安慰。陸遊被人的感情深深打動,就取了《醉吟》壹詞,在園墻上寫了壹封信。第壹首詩描寫了詩人與唐的相遇,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深深眷戀和向往,也表達了詩人難以言說的悲傷和怨恨。
詞的第壹部電影通過回憶過去幸福的愛情生活來感嘆被迫離婚的痛苦,有兩層意思。
前三句是影片的第壹層,回憶起當年我和唐壹家出遊時的美好場景:“紅酥手,黃騰酒。滿城春色。”雖然是回憶,但不可能把整個場景都寫下來,因為是抒情,不是散文,不是回憶錄,所以我只選擇壹個場景來寫,這個場景只選擇壹兩個最有代表性、最有特點的細節來寫。《紅酥手》既描寫了唐對詩人殷勤備至的優美姿態,又概括了唐整個人的美(包括她的內在美)。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體而生動地表現了恩愛夫妻之間的柔情以及他們婚後生活的幸福和快樂。第三句為春園中的這對情侶勾勒了壹個廣闊而深遠的背景,指出他們正在享受春光。羽絨的紅潤臂膀,酒的黃色印章,柳樹的綠色,給這幅畫以明亮和諧的色彩感。
“東風邪”四個字是第二層,描寫作家被迫離婚下來後的痛苦感受。在前壹層,我寫的是《春色》裏的春情,無限美好。當我突然轉到這裏的時候,憤怒情緒的潮水壹下子沖破了詩人心靈的閘門,勢不可擋。“東風邪”這個詞是壹個內涵豐富的雙關語,是整個詞的關鍵,也是詩人愛情悲劇的癥結所在。原來東風可以使大地復蘇,給萬物帶來生機。但當它狂吹亂掃時,也會破壞春態。下片說“桃花落,池亭閑”,這是它帶來的嚴重後果,所以叫“惡”。但主要是比喻,是“惡”的力量造成了詩人的愛情悲劇。至於陸牧是否也包括在內,答案應該是不可否認的。只是因為不方便說出來,但又無法回避,只好用這種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下面三句話進壹步表達了詩人對“東風”的痛恨,與“惡”字相得益彰:“情薄。我難過幾年。”美滿的婚姻被迫破裂,恩愛的夫妻被迫分離,讓他們承受了巨大的情感折磨和痛苦。幾年的分離生活只給他們帶來了悲傷和怨恨。難道不就像燦爛的春花被無情的東風摧毀,雕謝了嗎?接下來“錯,錯,錯”,壹連三個“錯”字,連爆,感情極其痛苦。但是誰錯了呢?是否定“不敢違逆尊者之願”,最後“娶之女”嗎?是對尊者壓迫行為的否定嗎?是對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否定嗎?詩人沒說清楚,說清楚也不容易。這個“千斤橄欖”(紅樓夢),是留給我們讀者去品嘗的。雖然這壹層很直白,但是憤怒的感情就像河水壹樣,壹瀉千裏。但也不是絡繹不絕,“東風邪”和“錯,錯,錯”這些詞很有意思。
詞的第二部分,從感覺過去回到現實,進壹步表達了妻子被迫離婚的巨大悲痛,也分為兩層。
把前三句改成第壹層,寫下沈媛再見面時唐氏的表現。
“春色依舊”出自最後壹句“城中春色”,是此時見面的背景。還是和以前壹樣的春日,但是人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以前,羽絨的皮膚是那麽紅潤,充滿青春活力;現在,她在“東風”的無情摧殘下,憔悴消瘦。雖然“人是空的,是瘦的”這句話只是描述了唐外貌的變化,但卻清晰地表現出了“遠離電纜幾年”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像詩人壹樣,她也患有“憂郁情緒”;像壹個女詩人,她總是愛著老人。不然怎麽減肥?寫外貌外貌的變化來表達內心世界的變化是文學作品中很常見的手法,但瘦就是瘦。為什麽要在裏面加壹個“空”字?“國君自有妻子,羅敷也有丈夫。”(《古詩》)。從婚姻的角度來看,兩者早已不相幹。覆水難收。為相思折磨自己不是浪費時間嗎?用這個詞,詩人的憐憫、安慰、痛苦等感情都表達出來了。“眼淚”壹句,通過唐的面部表情和動作,進壹步表現了她在這次會議上的精神狀態。當我們在老花園重逢,回想起往事,她能不哭不淚嗎?但詩人並沒有直接寫眼淚,而是用線描的手法,寫出了她的“淚紅而悲”,更委婉,更從容,更生動,更感人。而壹個“頭”字,不僅表現了他的眼淚,也表現了他的悲傷。在最後壹部電影的第二層上,編劇寫了自己,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這裏,當她寫唐的家庭時,她改變了她的技巧,只寫了她的外表和姿態的變化以及她痛苦的心情。因為這壹層寫出來的東西被詩人看在眼裏,也就有了“壹見如故”的藝術效果。可見詩人不僅比感情深,也比文字深。
詞的最後幾個字是下壹部電影的第二層,描寫的是編劇落魄後的痛苦心情。《桃花落》這句話和前作《東風邪》這句話互相照應,突出了寫風景雖然是寫風景,但也隱含了人事。不是嗎?桃花雕零,園子無人照管,這只是事物的變化,但人事的變化甚至多於事物的變化。如花似玉的唐氏,難道不是被無情的“東風”吹得憔悴消瘦?詩人自己的心境不也和“閑池亭”壹樣淒涼嗎?同時具有兩種含義是巧妙而自然的。接下來,我轉而直接深情道:“孟山雖在,難托書。”這兩句話雖然只有幾個字,卻能表現出詩人自己內心的痛苦。雖然我感覺自己像塊石頭,癡心不改,但是我怎麽能表達出這麽真摯的心呢?明明在愛,卻不能愛;明明不能愛,卻不能剪斷這根愛情的線。剎那間,有愛,有恨,有痛,有怨,看到唐憔悴的面容和淒慘的處境而產生的憐惜和安慰,真是百感交集,壹種說不出的悲涼又從他的胸膛裏沖了出來:“莫,莫,莫!”覆水難收。已經無法挽回了。妳想讓它做什麽,妳說它能做什麽?所以快刀斬亂麻:就,就,就!明明詞猶未盡,意猶未盡,情猶未盡,卻偏偏就這麽丟了,整首詞在壹聲極其痛苦的嘆息中結束。
這個詞壹直圍繞著神院這個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壹部從追過去變成了撫現在,轉向了“東風邪”;影片結束後回到現實,《春如舊》呼應了上壹部影片《城中春》的句子,《桃花落,閑池亭》呼應了上壹部影片《東風邪》的句子,讓不同時間同壹空間的事件和場景生動疊加。全詞采用對比法。如以上影片所示,過去夫妻* * *同居時的美好場景越多,越能感受到被迫離婚後的悲傷,越能表現出“東風”的無情與可憎,從而形成強烈的感情反差。
上壹部寫“赤手空拳”,下壹部寫“人又空又瘦”。在形象和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展現了“遠離繩索數年”給唐氏家庭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整個詞的節奏很快,聲音悲傷而緊張。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這兩個字,已經嘆了兩次了,讓人難過的說不出話來。
總之,這首詞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壹,是壹部獨樹壹幟、催人淚下的作品。
(2) 。
年份:唐朝
作者:孟郊——《流浪的兒子們》
內容:
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長途跋涉的兒子趕制衣服。
出發前,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破損。
誰敢說像弱者這樣孝順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陽光壹樣回報母親的愛?
賞析:孟郊壹生落魄,直到五十歲才得到壹個卑微的職位,做了溧陽縣令。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依然心系山川,而公務疏於管理,縣令只給他半薪。在這個標題下,作者註明:“穆盈李商左”是他在溧陽生活時的作品。詩中深情地、真實地唱出了壹種平凡而偉大的人性之美——母愛,引起了無數讀者的贊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深沈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孩子。然而,對於常年顛沛流離的流浪者孟嬌來說,最難忘的時刻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這首詩描寫了此時慈母縫衣的平凡場景,卻表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前兩句,“壹個心地善良的母親手中的線,為她任性的兒子的身體做衣服”,實際上是兩個短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從人到物,突出了兩個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之間的骨肉之情。然後寫兩句關於人的行動和態度的話,重點放在慈母身上。出發前的這壹刻,老母親的壹針壹針都那麽細,怕兒子很久回不了家,要把衣服縫得更牢。其實老人的內心並不渴望兒子早日平安歸來!慈母的深情,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簡單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文字,也沒有淚水,但壹種純愛的感覺從這共同的場景中溢出,觸動著每壹個讀者的心弦,讓人潸然淚下,勾起了全世界孩子們的親切聯想和深深回憶。
最後兩句,基於當事人的直覺,挖掘出了下壹層的深意:“可是寸草有多少情,我得了三春暉。”《誰說的》有的版本是《誰知道》《誰會》,但最好是《誰說的》按詩。詩人的反問特別意味深長。這兩句話是對前四句話的升華,是通俗形象的對比,是對孩子熱烈的親情:壹個小草壹樣的孩子,如何回報像春天的陽光壹樣豐富的母愛?真的是“我要報德,我很迷茫”的意思,感情是那麽的真摯真摯。
這是壹首母愛頌歌。詩人在仕途失意的境遇下,經歷了世態炎涼,對生活的悲涼,所以越來越感受到親情的可貴。“詩由心生,當以悲為心”(蘇軾《讀孟郊詩》)。此詩雖無藻畫雕琢,但清新流暢,質樸無華,足見其詩味之濃郁醇厚。
這首詩是在溧陽寫的。清康熙年間,兩個溧陽人唱過這樣壹首詩:“父書滿籮,車猶纏綿”(石啟生《寫我懷》):“我總流多少淚,染我手,縫我衣”(彭貴《弟來省訪》,我心甚喜)。可見《遊子頌》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經久不衰的。
(3) 。
龔自珍-紀海雜詩(125)
九州風雷怒。
可惜千馬難行。
我建議上帝重新站起來,
不要拘泥於壹種模式,貶低人才。
贊賞:
憂國憂民,歷歷在目。在世界沈淪的時候,我渴望建立壹個電閃雷鳴的新世界。我雄心勃勃,勇敢無畏。“我奉勸上帝要有活力,不要拘泥於壹個模式去降人才”,以壹個男人的立場傲然屹立於天地之間。
(4) 。
他張之-詠柳。
碧玉扮作樹,垂下萬條綠絲掛毯。
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
贊賞:
這是壹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柳樹。
我應該從哪裏開始寫柳樹?毫無疑問,其形象之美在於那曼的長枝。壹年壹次,它長出新的綠葉,低垂著,在春風裏有壹種迷人的姿態。這是大家都能欣賞的。在古典詩詞中,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形象美來形容和比喻壹個美女苗條的身材和婀娜的腰枝。這首詩是原創的。翻過來。“碧玉扮作樹高”,壹開始,劉陽是以美女的身份出現的:“萬縷青絲掛毯垂下”,這些無數的垂絲就成了她的裙帶關系。前壹句中的“高”字,襯托出美麗婷婷的婉約風韻;下壹句中的“掛”字,寓意纖細的腰肢在風中搖曳。詩中沒有“柳”和“腰枝”兩個字,卻把初春的垂柳和柳所體現的美寫活了。《南史》說柳永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這些條紋很長,看起來像絲線."齊武帝把這些柳樹種在太常雲中和殿前,說它們“風流可愛”。在這裏,柳條被稱為“綠絲絳”,這可能是這個關於柳樹的著名典故的暗用。但這是壹種浪費,妳看不到任何痕跡。
“碧玉妝”引出“青絲掛毯”,引出“誰剪的”,最後,無形莫測的“春風”也被“剪刀”刻畫得惟妙惟肖。這些“剪刀”剪出了鮮艷的綠色花草,為大地披上了新的妝容。它是自然生命力的象征,是春天對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到《剪刀》,可以看出詩人意境的壹系列過程。詩歌中的壹系列意象是緊密相連的。
有些人可能會想: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美女,劉。為什麽我們要拿他們和賈斯帕比較呢?我覺得這有兩層意思:第壹,碧玉這個名字和柳樹的顏色有關,下壹句話裏的“綠”和“青”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第二,碧玉永遠在人們心中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會聯想到廣為流傳的碧玉之歌《碧玉破瓜時》,以及碧玉小家女(蕭藝采蓮詩)等詩詞。碧玉幾乎成了古代文學作品中對年輕貌美女子的統稱。把柳樹和碧玉相比,人們會想象這種美還沒有達到它的全盛時期;這柳還是早春的楊柳,還不是枝葉茂密藏鴉的時候;這也與下面的“薄葉”和“二月春風”有關。
(5) 。
羅茵-蜜蜂。
贊賞:
無論在地下,還是在高山上,哪裏有鮮花盛開,哪裏就有蜜蜂忙碌。
百花齊放做成蜂蜜之後,誰會為誰努力,誰會甜?
贊賞:
蜜蜂和蝴蝶已經成為詩人作品中魅力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不同於華啊。它壹生都在為釀蜜而努力,積累了很多,享受的卻很少。圍繞這壹點,詩人羅隱懷著深厚的感情寫下了這樣壹個“動物故事”。光是它的意義就令人耳目壹新。這首詩的藝術表現有三點值得註意:
第壹,要抓住原因,就要堅強。這首詩著重於最後兩句的感情,給了蜜蜂壹生的事業,除了“辛苦”,壹無所有。但是前兩句幾乎是自吹自擂,說不管是平原田野還是高山,哪裏花開,哪裏就是蜜蜂的地盤。在這裏,作者使用了極端副詞、形容詞,如“不管”、“無限”、“用盡”,以及無條件句,說蜜蜂“占據了所有的風景”似乎與主題相矛盾。其實這只是壹種反其道而行之的說法,試圖抓住原因,為最後兩句話裝腔作勢俗話說:舉得高,摔得重。所以後兩句是前兩句的顛倒,說蜜蜂采花成蜜,不知道是誰的。如果把“占”字壹掃,表達效果會更強。如果壹開始就落筆,就不會這麽厲害了。
二、敘事反詰,唱嘆有情。這首詩采用了敘述和議論的手法,但議論不是明確發出,而是用修辭的口吻說的。前兩句以敘述為主,後兩句以討論為主。最後兩句,三個主要敘述,四個主要討論。“采百花”意為“辛苦”,“成蜜”二字意為“甜蜜”。但由於主要敘述和主要論述的不同,最後兩句有重復的意思,沒有重復感。原來,反問句的意思只是:妳為誰而甜,願意為誰而努力?但分為兩個問題:“妳在為誰努力?”“為誰甜蜜”?也重復和不重復。很明顯,努力是屬於自己的,甜蜜是屬於別人的。反復念叨,讓人深受感動。這位詩人充滿了憐憫。
第三,意義深刻,可以有兩種解讀。這首詩抓住了蜜蜂的特點,沒有做作,沒有繪畫,沒有修辭。雖然平淡而有思想,卻能讓讀者從這個“動物故事”中學到壹些東西,感受到其中蘊含著對生活的感悟。有人說,這首詩真的是世人努力造福富人的感嘆;有人認為蜜蜂是用來贊美勤勞的勞動者的,而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則被無情地諷刺。這兩種解決方案類似,但都是允許的。因為“寓言”詩有兩種:壹種是作者為某種說教做比喻,意思簡單確定;另壹種是作者帶著強烈的感情看事物,使事物看起來像人,這也可以借鑒,但“意義”就沒有那麽簡單確定了。在這樣壹首詩裏,作者大概是從蜜蜂的“故事”裏看到了當時苦日子的影子,但他只是把“故事”寫了下來,沒有直接說教,也沒有具體比較,塑造的形象也比較靈活。在現實生活中,苦的生活有不同的含義,與蜜蜂的相似之處主要有兩種:壹種是所謂的“苦到最後不多,閉目良久”(《紅樓夢》);壹個是“鋤地?”《群星入侵》和《歸小米的頭是屬於別人的。“這使讀者在兩種意義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勞動光榮已經成為壹種普遍的觀念,“蜜蜂”已經成為美德的象征。人們讀羅隱的詩,自然更傾向於後者。可見,“寓言”的含義並不是壹成不變的,古老的“寓言”也會日新月異。
(6)
於謙——石灰詩
贊賞:
只有經過千萬錘的敲擊才能從深山中提取出來,它把燃燒的火的燃燒當成了壹件很平常的事情。
不要怕被砸成碎片,把純真留在人間。
贊賞:
這是明朝大臣於謙寫的壹首詩。詩人通過贊美萊姆,表達了以天下為己任,為了國家不惜“粉身碎骨”的堅強意誌和決心。
石灰看似普通,卻蘊含著高貴的品格。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從深山中開采出來。在被火焚燒變成石灰後,它已經被砸得粉碎,但它卻快樂地用它的純真服務著人們的生活。“詩言誌”,大概只有高尚的人才能有獨特的眼光,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