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因為社會學想象對不同類型的個體的內在生活和外在職業生涯都是有意義的,有社會學想象的人可以看到更廣闊的歷史舞臺,看到個體如何在混亂的日常經歷中常常誤解自己的社會地位。在這種混亂中,我們可以找到現代社會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我們可以解釋男人和女人的心理狀態。這樣,個人的焦慮集中在明確的煩惱中,公眾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參與到公共話題中。
這種想象的第壹個成就——因此也是體現這種想象的社會科學的第壹課——是這樣壹種思想,即個人只有處於自己的時代,才能理解自己的經歷,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只有當他意識到自己環境中的所有個人生活機會時,他才能理解自己的生活機會。在許多情況下,這是壹個可怕的教訓,而在許多方面,這是美麗的。
我們不知道人類潛力的極限。有高尚的追求也有自由墮落,有痛苦歡樂,有愉悅殘忍,有理性芬芳。但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已經開始明白“人性”的局限是如此廣泛,以至於讓人害怕。
我們已經開始了解某個社會中幾代人的個人生活;他活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這個裏程存在於壹定的歷史序列中。因為他是活著的,他就會為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演進做出貢獻,無論這種貢獻是多麽微不足道,甚至他自己也是被社會和歷史的推動所塑造的。
* * *
社會學的想象力讓我們理解歷史和個人生活的關系,以及它們在社會中的關系。這是他的使命和前景。實現這個使命和前景是壹個典型的社會分析師的標誌。.....那些想象自己工作前景的經典社會分析師總是會問三類問題:
(1)某個社會整體的結構是怎樣的?它的基本組件是什麽,這些組件之間有什麽關系?這種結構與其他社會秩序有何不同?在這個結構中,使它保持和變化的方面的具體意義是什麽?
(2)這個社會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如何?它改變的動力是什麽?它對於人性的整體進步有什麽地位和意義?我們正在考察的特定部分與它將進入的歷史時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那個時期的基本特征是什麽?和其他時候有什麽不同?它以什麽獨特的方式構建歷史?
(3)社會這個時期什麽樣的人是主流?什麽樣的人會逐漸主導主流?這幾類人是通過什麽渠道被選擇、被塑造、被解放、被壓抑,從而變得敏感、遲鈍的?我們在這個特定時期的特定社會中觀察到的行為和性格,揭示了怎樣的“生活”?我們所考察的社會各方面對“人性”的意義是什麽?
不管他們的興趣是強大的國家還是微妙的文學風格,家庭,監獄和主義,經典的社會分析家都應該問這些問題。他們是社會中人的經典研究的核心智力支撐,是具有社會學想象力的人必然會問的問題。因為這種想象力是壹種轉換視角的能力,從自己的視角到別人的視角,從政治學到心理學,從壹個簡單家庭的調查到世界各國預算的綜合評價,從神學院到軍隊結構,從思考石油工業到研究當代詩歌。就是這樣壹種能力,涵蓋了從最非個人化、最簡潔的社會變遷,到人類自我最個性化的壹面,並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應用社會學的想象背後,總有這樣壹種沖動:探討壹個個體在社會中,在他存在並具有自身特征的某個時代中的社會歷史意義。
查爾斯·德博拉:中國需要社會學的想象力。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作者:查爾斯·伯德
伯德:我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應該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現在基本都是美國的理論和規則在做。
經濟觀察報:很多人說全球化就是美國化。
伯德:這是美國化。他們選擇它並創造它。我的觀點是,如果妳把全球化看成壹個遊戲——人們稱之為遊戲,遊戲有壹些規則——那麽這個遊戲主要是由美國建立的,不是完全的,而是主要的。而且我相信美國體系的全球化正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
世界上每個國家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中國也是如此,這是世界造成的。走在繁華的街道上,常常讓人感到心疼。
美國式全球化的壹個標誌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每個國家,基尼系數都越來越大。另壹個主要問題是金融系統非常不穩定。想想上世紀90年代的亞洲經濟危機和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機就知道了。美國有巨大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也有嚴重的銀行問題,但它仍然管理著整個系統。
我不想阻止繁榮,但我們需要不同的規則。這可能會在拉丁美洲創造更多像美國和阿根廷這樣的區域中心。拉美國家在美國規則下有過非常糟糕的歷史經歷,比如阿根廷,經歷了金融崩潰,但是這個國家創建了拉美貿易區。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也需要制定壹個強有力的、有創造性的地區協議,這樣它們才能更加獨立於美國。我無意停止與美國的貿易。我的意思是,這些不同的地區都是世界的壹部分,應該有適合自己情況的方式和結構規則。
妳需要考慮的是,50年後的中國會是什麽樣子?有人說,他們想成為美國那樣的人。關於未來的模式,答案似乎只有兩個,壹個是美國,壹個是日本。但我認為這是中國人應該避免的。妳應該思考壹下中國未來會走向何方。妳需要考慮美國模式。美國模式有很多積極的方面,但也有很多大問題。所以我想努力做的是探索壹些社會問題,經濟不能解決壹切。
我認為經濟學家生活在壹個幻想的世界裏。他們有壹個非常嚴格的理論,壹個非常學術的理論。這意味著這些理論和現實世界中的真人幾乎沒有聯系。這是壹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經常和美國的經濟學家爭論,感覺就像和另壹個星球的人說話。因為我覺得經濟學家說話是基於市場經濟應該如何運行的理論,但是妳知道,經濟生活的真實情況和經濟學家從教科書上了解的完全不壹樣。我說的不是做生意的人,而是在大學裏修改經濟理論的人。在中國很多地方,市場經濟理論成了新寵。比如,我和上海的壹位經濟學家聊過。他問我的哲學是什麽,我如何理解人類發展的基礎。我回答說要回到1948聯合國人權宣言,宣言肯定了人權的壹些基礎,我覺得也應該是國際社會人權的基礎。他不同意我的觀點,認為所有的社會發展都應該以市場經濟為基礎。
市場是什麽?市場是壹種社會制度。社會學家會說,市場不過是壹種社會制度。如果妳問經濟學家,市場從哪裏來?他們會回答這是自然的,因為人自然會有交換東西的需求,所以是基於自然規律的。然而,市場也是壹種政治結構。在任何國家,市場都是由統治者、世襲君主或民選領導人創造的。上帝沒有創造統治者,而是人民自己和政治制度創造了他們。事實上,市場從來都是建設的產物,政治社會的產物。人們在市場如何發展中扮演主要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麽有那麽多反對全球化,反對WTO等等的示威遊行。只要世界頂級財長參加會議,就會有大批示威者。我認為那是因為整個系統傷害了他們,他們必須想辦法參與改變這個巨大的經濟規則。同樣的,妳只要在最近的WTO會議上發現,窮國發起了大量的反對美國、歐盟、日本的力量的運動,他們在會議上也只是占主導地位。
最近壹直在討論對全球民主化的壹些看法。我想說的是,影響全球體系的不應該是某個國家(比如美國)的意見。在這個體系中,應該允許其他國家參與改變規則。美國制定的標準是雙重標準,比如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限。美國還簽署了保護國內農業的文件,同時阻止墨西哥政府保護本國農民。結果,成千上萬的墨西哥農民放棄了他們的土地,因為他們無法與受保護的農業生產競爭。美國的農業受到高度保護。美國的農民,種植糖料作物的農民和種植棉花的農民...每年接受政府幾百萬的補貼,所以他們的產品很便宜。他們迫使政府在全世界為他們的產品尋找市場,但是他們不允許其他政府保護他們的農民。這不公平。
我認為經濟學家想要的是在全世界推廣自由市場經濟,但這不是現實世界中的市場。在現實世界中,糖市場和棉花市場不是自由市場,而是由美國政府及其規則構建的市場。美國經濟最初的發展是在保護下進行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無法與英國抗衡。我覺得我的話在中國可能很難聽,因為中國大部分人只是單純的相信自己看到了開放帶來的巨大的經濟增長。同樣,大公司控制經濟也是個問題。
中國人很難聽到社會學家的批評,尤其是像我這樣的美國社會學家。他們會想:他說得容易,但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國家的巨大變化,我們有巨大的經濟增長。但是我認為中國已經取得了壹些成功,因為政府能夠控制局勢的變化。中國政府非常強大。妳知道幾乎每家美國公司都想進入中國,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了。然而,中國政府有壹系列市場準入標準。
經濟觀察報:但是中國很多人認為強勢政府會阻礙經濟的進壹步發展。
伯德:是的,我認為中國政府需要內部改革,但是中國在與美國關系上的優勢是值得稱贊的。我的觀點是,中國需要提高對內行動的能力,盡快行動;對外而言,中國應該成為與其他國家貿易的積極參與者。這並不矛盾。
經濟觀察報:對於社會學家來說,這個社會最大的敵人是經濟學家。當然,這是個笑話。
黛博拉:在我看來,經濟學家已經主導了西方政界的意識形態,甚至有點類似於宗教。社會學家最大的敵人不是經濟學家,而是強大的金融體系創造的不可替代的體系。
經濟觀察報:如果社會學家成為主流呢?
伯德:最重要的是增加普通民眾在權力和政治決策過程中的參與。我覺得社會學家是為社會正義服務的,他們應該代表社會沈默的大多數說話。我認為社會學家不需要特殊政策。他們只是想確保在決策過程中聽到所有的聲音。
在中國,這意味著中國的各種社會組織和力量可以充分表達自己,有表達的方式。我去過中國的許多城市,我剛從上海和香港回來。有多少有錢人,尤其是年輕壹代,我印象很深。他們對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但更物質化。他們看起來很開心,但在更大的領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為什麽說市場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學家說,因為人在市場中表達自己,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主體性和身份。但是18、19歲的人的自我形象是由時尚和媒體公司塑造的,不是嗎?人們只是想穿某個牌子的衣服。這壹切都很像美國。人無法用其他方式表達自己。他們只是用消費者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消費者已經取代了公民的概念。
退壹步說,我不認為我反對消費者。人們享受他們的生活,我不認為這有什麽錯。然而,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好的生活,人們不應該只沈浸在吃和穿。
經濟觀察報:妳認為從長遠來看,消費社會會成為主流嗎?
伯德:我認為消費主義是被大力提倡的。年輕人是看著美女的照片長大的,這種力量非常強大。然而,人們生活的真實情況比他們的夢想更糟糕,他們需要滿足幸福的東西和他們實際上能夠負擔的東西之間存在差距。首先,他們這個層次消費不起那種消費;第二,個人消費是壹件愉快的事情,但不是個人幸福的基礎。妳知道,我不反對消費。當我在上海的時候,我很高興看到許多年輕人穿著時尚。但危險在於,人們在這個階段很可能停滯不前,因為他們想要的壹切都已經在這裏了。有時候在上海和香港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想法。那裏有許多漂亮的年輕人,他們也很有才華,但他們花很多時間在商場購物。這麽說可能不太公平,因為我不是中國人,但是我確實有這樣的感覺,那些年輕人不去想壹些大問題,他們只想著自己的愛人,接下來買什麽等等。妳認為我這樣說對他們公平嗎?我覺得很可怕。這是壹個嚴重的問題。這就是經濟和社會的結構,這就是為什麽我說我們需要經濟之外的聲音。經濟只能給幸福這樣的選擇,但生活中除了經濟和物質,還應該有其他的東西。
經濟觀察報:為什麽同樣的消費導向心態出現在中美兩個差異巨大的國家?
伯德:這和歷史有關。壹些最強大的經濟組織,如壹些跨國公司和金融市場,具有全球性的“個性特征”。同樣的主題,同樣的意識形態到處傳播。我在中國看到了同樣的企業,從沃爾瑪到麥當勞到微軟。我走在北京和上海的大街上,就像走在波士頓壹樣。消費主義在如此多的不同國家表現相同的原因是,相同的經濟組織在全世界有相同的議程。在這些國家,公司、金融機構和政府之間的聯盟正在增加。
在美國,達到這壹點要容易得多,因為大部分人在物質生活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們知道消費主義可能帶來的問題,它會腐蝕社會,它不能真正讓他們快樂。但在中國不同的發展階段,很多人只是想獲得更多的市場和更多的利潤,這是可以理解的。
另壹個重要的問題是,中美之間會發生什麽?很多人認為,在21世紀,真正的較量和最復雜的競爭將發生在中美之間。但在我看來,中美之間不會有軍事危險。
參考資料:
u.edu.cn/dispbbs.asp? board id = 106 & amp;ID=7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