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
它又彎又長。
我用鑰匙。
敲著厚厚的墻
被歷史拋入黑暗的壹代年輕人,壹旦站在陽光下,自然會有壹種恍惚感。這種迷茫和失落,在北島的詩裏表現為“順著鴿子吹口哨/我在找妳”(《迷失》),在舒婷的詩裏表現為“隔著永恒的距離/他們絕望地對視”(《船》)。顧城沒有嘆氣,也沒有找鑰匙,而是拿起鑰匙尋找自己的房間和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位置。“巷子”是“彎而長”,“墻”是“厚”的。要找到它,妳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否則妳可能要走很長的路。但抒情主人公是堅定的,“我”在固執地敲,邊敲邊走。
詩人只選擇了幾個簡單的意象:“巷子”、“鑰匙”、“墻”,構成了壹幅流動的畫面,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圖中敲墻的英雄不是壹個人,而是整整壹代年輕人,包括中老年人。這個世界上不是有很多人壹輩子都在尋找嗎?
弧
鳥兒在疾風中
急轉彎
青少年去撿
壹便士
因幻想而產生的葡萄藤
和延伸的接觸線
海浪退縮了。
還有駝背
?詩人將四個弧線的意象平行排列,給人壹種暗示,壹種理性的思考。詩歌的“確定性”在於題目中對“弧”的描寫,在於四個意象所表現出的表層意義: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壹切運動都采取弧的形式,“不唯不行”、“不屈”是萬物運動的規律;詩歌“不確定”的壹面,隱藏在意象組合所構建的深層結構中。鳥兒在疾風中轉身,藤蔓自然生長,海浪自然變化,這不是很美嗎?而“少年”因為“壹分錢”而彎腰“撿”的人造“弧線”卻不能給人美感。詩歌的晦澀帶來了很多暗示,比如畸形社會中人的價值的貶值,不良社會風氣對天真心靈的汙染,自然弧線的和諧美與人為弧線的不和諧的反差,社會走過彎路的隱喻等等。讀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不求固定答案。詩歌不是為了回答什麽,而是為了啟迪。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壹些很美的句子,比如“茅店月雞鳴”“老藤昏厥”“壹股煙,滿城風,黃梅雨”。西方意象派詩歌有龐德的名句:“人群中的這些面孔是幽靈般的/潮濕的黑樹枝上的許多花瓣”(《在壹個地鐵站》)。顧城的詩還省略了連接元素的意象詩,這並不是原創,只是因為欣賞習慣的慣性,壹度被指責為“不知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