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者散文,錢鐘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袁《戰時三士散文:梁實秋、錢鐘書、王》等(北方社科199801)認為,士散文主要不是用來表現的,而是用來表現的。學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識啟迪人。第二個主要特點是邏輯性強。它依靠分析、判斷、推理、論證來達到說服人、啟發人的目的。之所以不是論文而是散文,是因為它的推理不是枯燥的三段論,而是藝術化的談笑。所以學者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幽默風趣,甚至充滿情趣,讓人捧腹大笑,甚至開懷大笑。學者散文經常自稱或被稱為散文,正是因為它的幽默。這種幽默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幽默,知者的品味更高雅,沒有這種媚俗。以上三個特點是學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區別於壹般散文的根本所在。
傅德民的《世紀之交:中國散文的風景》(當代文壇199704)說,學者散文知識豐富,學識淵博,寫作技巧高超。這類散文融歷史、哲學、音樂、藝術等多方面的知識於壹爐,但不是“出書袋”,而是將典故融於文采之中,文采橫溢,深邃凝重,文化意識厚重,歷史感深刻。而學者散文也帶有濃厚的思辨色彩。也就是說,要用現代的眼光、現代的觀念、現代的意識去追溯歷史文化的足跡,思考當下,從而提出警示人們的觀點。
如果用以上觀點來評論錢鐘書的《談中國的詩》,是最恰當的。可以說,錢的散文非常符合以上每壹條。對於這樣的特點,我們為他總結了“通”字。首先是連接過去和現在。二是連接中外。三是通論。
(1)連接古今。從文章中可以看出,錢鐘書的視野是非常廣闊的。錢鐘書知道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知道中國詩人成長的特點,知道中國詩歌的本質特征,知道中國人心目中的詩是什麽,知道中國詩人是如何寫詩的,這充分顯示了壹個大學者的文化素養。
比如關於詩史,錢鐘書的觀點就和別人不壹樣。他認為中國沒有史詩,戲劇詩遠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之後才產生。純抒情詩的本質和高峰很早就出現在中國的詩歌中。對於這樣的結論,如果妳對中國的詩歌不太熟悉,是不可能的。
錢鐘書在談及中國詩歌的深意時,引用了“無聲勝有聲”、“懂無聲弦指妙”、“有真意在其中,想分辨時已忘了說了什麽”、“淡然說來,獨留齊奏”和“她多美,開珍珠窗扉,坐在皺眉;妳現在可以看到她臉頰上明亮的淚水,但不是她深愛的人”,“當我問妳的學生,在壹棵松樹下,“我的老師,”他回答說,“去草藥”,但對山的哪個角落,我怎麽能告訴,通過所有這些雲?”和其他語言(16中的前後引文)來證明。
在談到中國詩歌的表達方式時,錢鐘書也揮了揮手,“壯士皆亡,其余自在”;“今日亭中何處有帝,門檻外長江自由流”;“今年花的顏色變了,明年誰開”;“來玩月亮的人在哪裏?景色依稀如去年”;“春天走了,人在哪裏?人往哪裏走,春天就在哪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2)訪問中國和外國。
在中國現代學者中,錢鐘書對中西文化的了解最為透徹。有人稱之為文化昆侖,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駕馭了國內外所有的文史資料。我們只舉外國文史資料為例:
1)壹個有文學良知和鑒別力的人...他會記得詩人布萊克的壹句妙語:“做介紹的是傻子”(英語壹次)
2)他無法對整個中國詩歌盡職盡責,因為他無法“超越意象而得於環”,有壹種崇高的看法。(拉丁語壹次)
3)中國沒有史詩,中國人缺乏伏爾泰所謂的“史詩胸懷”。(壹次)
4)梵文《百喻經》說,壹個印度傻子想住三層樓,下面不許建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結構往往是空中樓閣。(打印壹次)
5)在妳們國家,坡主張詩越短越好。(曾經的美好)
6)中國的長詩與西方的中篇小說相比,在韻腳上只是壹個輕盈的風箏剪子。(英語壹次)
7)外國短詩貴在犀利精辟。中國詩人想讓妳從簡單中看到無限。(英語壹次)
8)用最精確、最確定的形式梳理出不能出名、難以相聚的境界,這恰恰符合韋蘭詩歌理論的條件。(壹次)
9)西方中世紀的拉丁詩歌中有壹個“何處是”的公式來哀嘆死亡不寬恕人。英、法、德、意、俄、捷的詩都用過這個公式,最精彩的是榮衛的《古美之歌》(英、法、德、意、俄、捷各壹次)。
10)莎士比亞第十二夜中的公爵可能會說。(英語壹次)
11)中國詩人,他們都像拜倫的《希臘的悲哀》壹樣問。(英語壹次)
12)西方詩歌的音調就像管弦樂合奏,而中國詩歌的音調比較單薄,只演奏簧片。(英語壹次)
13)法語的詩音沒有英語和德語的詩音強烈,而英語和德語的詩音比拉丁語的詩音更重更輕。我們最狂野的瘋狂歌曲比妳的更溫柔;中國詩人是瘋狂的,但他們有淩風的不朽意義。妳的詩人瘋了!中國的詩不是妳們國家惠特曼所謂的“狂吠”,而是文明人的話語,是對話,而不是演講,有著良心般寧靜而單薄的聲音。(壹次在英國,壹次在德國,壹次在法國,壹次在美國)
14)中國社會詩多,宗教詩少。僅此而已。(拉丁語壹次)
15)然而,自羅馬賀拉斯諷刺訓練集第二卷第六首詩開始,與中國田園詩同類型的作品在西方詩歌中脫穎而出。(意思是壹次)
16)我試比較兩首很常見的外國詩。第壹個是《格雷在墓地的哀悼》中的兩節。(英語壹次)
17)第二首是歌德的《流浪者夜曲》。(德藝)
18)說中國詩歌的靜謐讓他想起了韋蘭德的風格。(英語壹次)
19)貴國愛倫坡產生的純詩,在我們的詩中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曾經的美好)
20)希臘神秘主義者早就說過,人生無非是有個家,出門回家。(希望壹次)
從這些語錄中,我們不難理解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錢鐘書。
(3)壹般理論。
所謂通論,是指錢鐘書對所涉及的比較文學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能夠通過淺顯的語言向讀者(聽眾)傳達深刻的問題,從而達到雅俗兼容,雅而不雅,俗而不庸。而且他闡述的每壹個道理都是有根有據的。全文想向外國人介紹中國詩歌的特點。他不會生硬地提出幾個幹巴巴的理論,而是深入淺出地解釋它們,使用所有可能的類比(詩歌、繪畫、音樂、故事、傳說和寓言等等。)向讀者介紹他的論述。比如開篇就告訴讀者,評價壹個詩人或壹個國家的詩歌,必須用比較的、相關的觀點,這是有道理的。而且要有壹個嚴肅的科學家壹樣的精神,避免泛泛而談之類的高帽子和空話。為了探討這個道理,錢鐘書做了壹個古今中外的比較。最後得出結論,“中國的詩有所謂‘西方’的品質,西方的詩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它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是支離破碎的,弱小的,在妳們那裏卻發展得清晰而圓滿。反之亦然。”這個結論既合理又慎重。論版面的寫法,談中國的詩也是獨樹壹幟。其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兼容中外,兼顧古今,處處匠心,令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回答“對中國的詩歌總體印象如何?”錢鐘書巧妙地為這個問題設置了壹個陷阱。他告訴我們問這樣的問題是不合適的。只有站在崇高的角度,比較中外詩歌,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並告訴讀者這種方法是比較文學的方法。全文只有寥寥數語,卻把作者的根本觀點和原則講得清清楚楚。下面幾乎每壹個討論都包含了比較和綜合。
比如《中國詩歌發展史》就是伏爾泰領銜的。然而,又與之不同。
談到中國詩歌的長度,是愛倫·坡爭論的。本文既指出了中國詩歌的特點和原因,又指出了中國詩歌的特殊之處:短詩可有遠意,收縮不妨礙延伸,仿佛要看得更遠,各眉蹙額。中國詩人想讓妳從“容易完成”中看到無限。
當談到中國詩歌的押韻和特殊表達時,我們可以從外國詩人如韋蘭、濟慈、榮衛、莎士比亞和拜倫那裏看到他們的相似之處。
而它的結局更是意義深遠。如上所述,中國詩歌的相關問題已經說明。結論應該在最後下,但作者暗示中國的詩只是中國的詩。好是自然的,但要看不同的人。對它了解的越深,它的優勢就越突出。另壹方面,如果妳不打算理解它,那麽它是光明正大的。就像人們對待獅子狗壹樣。無獨有偶,作者在這裏也向那些居心不良、無知的人暗示。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回到詩本身。如果妳不相信這壹點,讓哈巴狗咬妳。讓“這個西方填中國,中國算西方的小畜生,把牙齒磨尖,咬那些講中西文化的人”。最重要的是,只有把中國的詩歌放在比較的尺度上,才能得出公正的結論。這就把我們帶回了文章的開頭。
有人指出,錢鐘書的“語錄雖多,卻沒有使人感受到亞裏士多德稱之為優美散文的頭、腹、尾壹口氣連為壹體的生命感。這個的真正含義,在我看來,無非兩個。壹是錢鐘書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作文的'家風',二是錢鐘書有著極高的語言敏感度,所以引用的詩句壹般都是耳熟能詳、獨具匠心的美句,再加上作者自己的備註,引語和論據相得益彰。”(胡鶴卿《論錢鐘書文章的美發》和《中國自學》91/02)這個說法很有道理。錢鐘書的語言之美是不爭的事實。這篇文章也不例外。本來是壹篇理論性很強的演講,但是經過作者的壹些巧妙安排,就豐富多彩了。這壹特征的構成來源於錢的比喻。
例如,為了表明批評家應該嚴肅對待他們評論的對象,作者寫道,“有文學良知和鑒別力的人,像嚴肅的科學家壹樣,避免泛泛而談之類的高帽子和空話。”僅“文學良知與辨別力”和“像壹個嚴肅的科學家”就足以說明作者觀點的重要性。
為了說明中國詩歌的發展規律,作者用中國畫的發展做了相應的比喻。比如中國的繪畫,客觀人像的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但已經有了像“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這樣的“純繪畫”的風格。可以說是壹個啟示。對於這種超常的發展狀態,錢鐘書妙喻百喻解決了大問題。
為了說明中國的詩的短,作者用了壹句西方的短語“輕鳶斬掠”。這個比喻用得輕巧自如。
“如果鞋形成腳,腳也形成鞋;詩體可能是詩心的產物,符合詩心的需要。與西方詩人相比,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和兩寸象牙方的雕塑家。但是,壹首短詩可以有壹種遙遠的意味,收縮不妨礙延伸,仿佛我們要看得更遠,每壹條眉毛都在蹙。”這個比喻更深刻。比起“中國的詩歌是為了表達的需要而選擇了它的詩體,而這種詩體無疑是與其表達密切相關的”,更加形象,不言而喻。
還有人把中國詩歌的“比例”比作“蜘蛛網之於鐵絲網”,“只有蘆笛在吹”。把中國的野詩比作“文明人的話,而且是對話,而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那樣安靜而單薄——但所有有良心的人都能聽到”,是很吸引人的。
另外,比如“讓哈巴狗磨利牙齒,咬那些講中西文化的人。”“不要輕信我們十大特色的商業廣告”。“我們所有的情感、智力和意誌追求或嘗試都只不過是靈魂的鄉愁。我們想找壹個人,壹件事,壹個位置,讓自己的身心在這個廣闊荒涼的世界裏有壹個家,仿佛病人上床了,浪子回家了。出去旅遊的目的是為了回家,不然也不用記住旅途的印象。”“學習我們的詩歌,壹定會讓妳對自己的詩歌有更高的認識,就像妳在中國的停留,可以增加妳對自己國家的熱愛,妳會覺得妳甜蜜的故鄉因為遠征而變甜了”,等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仔細閱讀。
本文開頭取大意,卒章顯精神,中間布局壹致,形成壹個整體。
1.第壹段出自《對中國詩歌的總體印象是什麽?到“這個位置就是比較文學”。說明作者對詩歌的根本立場。
作者認為,在評論中國的詩歌時,有必要對詩人有壹個全面的了解,並用具體的事實作為證據。而且必須在相對比較的前提下得出結論,也就是說必須從比較文學的角度來看待。“壹個只讀中國詩的人,絕不會有這個問題。他看得出來,他不能這樣壹概而論。他想把每壹位詩人的特別的、獨特的美壹壹區分出來。”在作者看來,用壹兩句話來評判壹個中國詩人,不壹定恰當。他必須“像壹個嚴肅的科學家壹樣,避免高帽子和泛泛而談之類的空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擁有文學良知和對文學作品的評判能力。另壹方面,如果妳不能“超越形象,在擂臺上得之”,不能有“居高臨下的觀點”,那麽結論就未必恰當。
2.這段話是從“根據幾位文學史家的意見”到“中國的藝術思想結構……流毒無窮,高明無窮”。本文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歌的壹般發展特點和規律。
按照壹般的說法,詩歌的發展是按史詩-戲劇詩-抒情詩的順序進行的,但筆者認為中國詩歌的發展特點恰恰相反,是按抒情詩-戲劇詩-史詩的順序進行的:“中國沒有史詩,中國人缺乏伏爾泰所謂的“史詩頭腦”,中國最好的戲劇詩遠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之後產生。純抒情詩的本質和高峰很早就出現在中國的詩歌中。所以中國的詩是早熟的。”以及“早熟的代價就是早衰。”所以“中國的詩壹夜之間達到最高境界,然後就沒有變化了”。其總體特征是“中國的藝術思想結構往往是空中樓閣”。
3.這段話從“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越短越好”到“我在別處也詳細解釋過,貴國對愛倫·坡的愛所產生的純粹的詩,在我們的詩中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本文著重探討中國詩歌的特點。
(1)(從“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長度越短越好”到“中國詩人要妳從《易經》看到“無限”)這段話從詩的長度論述:中國詩歌的特點是短,其形成的原因是節奏的要求。
根據愛倫坡的說法,“最長的詩讀起來不會超過半分鐘”。錢鐘書支持艾的觀點,但他只是針對外國詩。中國的詩歌在這方面的特點更加突出:中國的詩歌就像“文學鑒賞中的閃電戰”,平均只有兩三分鐘。與西方的中篇小說相比,中國的長詩在韻腳上只是壹個輕盈的風箏剪子。原因是“禁止壹首詩中壹個字押韻兩次,限制了中國詩歌的篇幅”。
(2)(《壹個中國詩人說》到《淚與嘆息的沈默》)這段論述了中國詩歌的韻美,充滿了暗示。
在討論中國詩歌長短的基礎上,作者換了壹支筆,提出了中國詩歌短小精悍的話題。作者指出,外國詩人對詩歌的看法與中國詩人完全相同。外國人說“模糊與準確掛鉤”,中國人說“話不盡”,“難寫的風景就在眼前;說有說不完的意思也是壹樣的。而它們都恰恰具有“中國詩歌的特點,被壹般西方讀者認為:充滿暗示”。它顯示了“無聲勝有聲”和“理解無聲弦的奧秘”的優越性。甚至達到“有道理在裏面,我已經忘了我想說什麽”“離開了單壹的齊奏對我說的話無動於衷”的境界,給人以無盡的回味。
(3)(從“西方讀者也認為中國詩歌筆法弱”到“純詩,幾千年前我們的詩歌中就有”)這段話具體對比討論了中國詩歌的風格:“中國詩歌筆法弱,文字和諧”;“比例”“低於西方詩歌”;“中國詩的調子比較單薄,只吹蘆笛”(西方詩的調子像管弦樂合奏)。原因是“與語言的本質有關”。而且和中國人的氣質追求有關:“中國古代詩人向來視大喊大叫為低人壹等”。“中國的詩...都是文明人的話,而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是安靜而單薄的”。而這在中國和西方似乎都差不多。“中國的詩和西方的詩在內容上差別不大”,如果說有什麽差別,那就是“中國的社會詩很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僅此而已”。
(4)(這段話是從“那麽,妳說說中國的詩……”到“研究我們的詩會讓妳的家鄉……因為遠征而感到甜蜜”)關於中國詩歌的整體特征。也啟示人們,詩歌壹定要根據國家的文化基礎來討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科學。作者贊同美國人的觀點“中國的詩沒有什麽特別的‘中國’”。如果要說不壹樣的話,那就是“中國的詩只是詩,而且應該是詩,比‘中國的’更重要”。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有壹個全面的宏觀觀點,而不是片面的觀點。不要相信也不要誇大,要保持詩歌的本真。只有找到詩歌的本質,才能更清楚地理解詩歌的意義。也暗示了作者喜歡中國詩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