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費縣袁尚村的訪古求美散文

費縣袁尚村的訪古求美散文

早就聽說山東費縣朱田鎮袁尚村是壹個美麗的古村落,古韻悠長,珍珠玉石。我和幾個朋友特意選了壹個初夏的周末,去探過去,尋美景。

1.5km從朱田鎮向西,就來到了隱藏在沂蒙山區腹地的袁尚村。袁尚村是壹個名副其實的小山村,背靠崎嶇的牛頭山,東臨溝壑縱橫的臥龍山,西靠沂蒙山72山之壹的余吾更。然而,袁尚村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幹旱,山上壹年四季都是流水。寬闊的朱田河在村前靜靜流淌,滋潤著這個生機勃勃的古村落。又因曾是王、清代大理寺、後世鄉間別墅“芳林苑”居住之地,故名“袁尚”,壹個頗具文化魅力的村落。

袁尚村歷史悠久,沒有證據證明它建於哪個朝代。但沿村東100多米就是古臺,又稱“神仙臺”,是商代文化遺址。臺北有古窯址,有碎瓦,有未燃盡的木炭。在牛頭山東麓,有占地100多畝的漢群。出土了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文物,如紅、灰陶鼎、壺、盆、石鏟、鑿子等。雖然遭到破壞,但100多塊石刻浮雕大多完好無損。其中的《牛耕地圖》在中國很少見,曾被用作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封面插圖。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來,人類就明白了靠水生存的道理。袁尚村歷史悠久,風景優美。因為泉水多,水好,所以被我們的祖先選為風水寶地。據記載,袁尚村有五個古泉,分別是“秦權”、“龍泉”、“珍珠泉”、“天井泉”、“百花泉”。其中古臺東北有泉,穿墻圍石,嘩然而下,聲如琴韻,名曰“秦權”;秦權向北走,跨過小溪80多米。有形狀像水龍頭的奇石群。石間有泉,水如註,為“龍泉”;距龍泉30米處還有壹處清泉,無數氣泡順著水柱沸騰,如壹串串珍珠滾動,神秘奇妙,故稱“珍珠泉”;珍珠泉北側小路不遠處還有壹個泉。水明如鏡,映藍天,青山倒影如畫,名曰“天凈泉”。村裏還有壹處泉水,幾處泉水噴湧出朵朵銀撐藍花,令人嘆為觀止,取名“百花泉”。

千百年來,古泉源源不斷,滋養庇護著萬物。人們崇拜古泉感恩,視他為神,流傳著壹些美麗的傳說,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天凈泉。據當地人說,泉水能分辨善惡,做了錯事的人在這裏原形畢露,就像神話中的西天寶鏡。因此,袁尚村民風淳樸,尊老愛幼,自古鄰裏和睦。

為了壹睹古泉的風采,我們在村民們的熱情引導下在村子裏四處尋找。但由於世事變遷久遠,我們只能看到兩個古泉的痕跡——“秦權”和“天凈泉”。沿著古臺下的土路向東北方向望去,順著路邊溝底的流水,找到了壹塊寫有“秦權”字樣的石碑旁的“秦權”。秦權泉水量很大。雖然泉水周圍都是村民用適當鑲嵌的石頭,但是從泉水深處流出來的清澈的水還是很輕松地越過了石頭柵欄,在巖石間跳躍。壹對婆媳在泉邊聊天洗衣服。看到我們對泉水很好奇,他們介紹:因為這泉水甘甜清澈,冬暖夏涼,雖然家家都有自來水,但村民們還是喜歡用它來做飯、澆地、洗衣服...

天凈泉石碑上的碑文已模糊不清,但天凈泉三個大字依然蒼勁有力,左下方依稀可以辨認出石碑右上角刻著的“朱泰來,西苑居士,致父書”小字和“王陵、王在園上為左海父題詞”小字。顧名思義,泉眼張開,水亮如鏡。當妳俯下身去仔細參觀的時候,妳的樣子是清晰的,是可以學習的。與此同時,妳驚訝地看到,有成千上萬朵白雲在水中飄過。穿越時間的恍惚感油然而生。站在泉邊,可以遠眺牛頭山的漢群。這種情況更讓人感慨和懷念。

可惜百花泉被毀,失去了原貌,只剩下壹塊石碑,龍泉藏在石碑下,珍珠泉淹沒在壹條河中。

進村時經過龍泉西邊的古龍泉寺遺址。古寺前還有壹棵明代的銀杏樹。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但依然枝繁葉茂,巍然屹立。銀杏樹的濃蔭下,是村民的天然會所。男女老少都愛聚在樹下聊天。當我們去那裏時,碰巧壹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給我們講述三國時代的“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大橋。經過交談,我們了解到這位老人已經92歲了,兒孫孝順,衣食無憂。因為解放前在私塾學過兩年書,教過書,所以喜歡講歷史故事逗大家開心。幾位老人自豪地介紹,由於袁尚村的泉水甘甜,富含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當地人長期飲用這種水強身健體,因此村裏有很多長壽老人。在這個300多人居住的小山村裏,有7位90歲以上的老人,3位百歲老人。

袁尚村以泉水和石頭而聞名。清官王留在芳鄰院的三塊奇石,至今仍與壹起被村視為吉祥的。說起王,袁尚村的村民們都頗為自豪。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的故事很多。壹對扛著鋤頭回來的中年夫婦,聽說我們要找三塊奇石,就熱情指導。

王家後人的農舍旁,南北方向排列著三塊奇石,其中壹塊就像含苞待放的荷花,名叫“青蓮花”。中間最大的壹個在蓮花石底座上刻有豎篆,最北的壹個已經建成農民的院墻。石基背陰處刻有“銅池美秀”四個字,題字為“瑯琊黃佐昌”。

根據奇石基座上的銘文,這些奇石是王的兒子買來送到這裏的。因為戰爭,它們沒有及時豎立起來。40年後,由王的孫子王豎立,王的女婿黃友昌題寫文章鐫刻在石碑上,紀念長輩,傳承家風,希望後人永遠銘記。

那壹刻,我明白了王和他的後人建造“森林花園”的良苦用心。奇石“青蓮花”是“清廉”的諧音,石頭也是“現實”的諧音。王敬先精心挑選了這些石頭,不僅是為了裝飾庭院,還為了有更深的意義。壹方面表現了其父王清正廉明的高尚品格,另壹方面也教育了後代以王為師。

歷經千年風雨的“芳林苑”早已蕩然無存,但三塊寓意深遠的奇石依然保存完好,無言佇立,默默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傳承著美好的家風。

當我告別袁尚村時,天色已晚。站在脊坡上,我回頭,正好看到這個綠樹環繞的小山村籠罩在壹片絢爛的晚霞中,美極了。就連我剛才看到的那些普通的石質墻磚也發出不同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