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致王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致王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致王倫》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涇縣(今安徽南部)遊歷時,寫給當地友人王倫的送別詩。這部作品家喻戶曉,是流傳最廣的李白詩歌代表作之壹。

李白上船正要出發,突然聽到岸上傳來送別的歌聲。桃花潭雖深達千尺,卻比不上王倫的《送別我》。

《致王倫》通過寫王倫送別好友李白,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這首詩是關於王倫(唱)來送白的。詩人很感動,於是用“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如王倫愛我”的兩行詩來贊美王倫對詩人的敬仰和熱愛,也表達了李白對王倫的深情厚誼。前兩句是記敘文。“李白將乘船而去”是指詩人將乘船離開桃花潭。那種語言不加思索的流暢流出,表現出壹種來了就沖動,結束了就回歸的瀟灑風度。“忽聞岸上歌聲”“忽聞”這幾個字說明王倫的到來確實出乎意料。人沒到就聽到了。從那熱烈爽朗的歌聲裏,李白料到王倫壹定是來送行的。這種告別,說明李白和王倫都是不拘小節、快樂自由的人。在僻靜的山村,沒有上流社會送來的復雜禮儀。從詩中分析,李白走的時候王倫不在家。王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馬上拿著酒趕到渡口道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客套;正在唱告別歌的王倫也是豪爽熱情,不讓孩子碰毛巾。短短的十四個字,寫下了他們樂觀的性格和他們不拘小節的友情。由於桃花潭就在附近,詩人便得心應手,將桃花潭的深淺與王倫對他的情意相比較。“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及王倫對我的愛。”清代沈德潛評論說:“王倫之愛若勝於千尺之愛,這是壹句俗語。精彩的壹幕只是在壹個過渡。”這兩句話的妙處在於“小於”這個詞把兩個不相關的東西連在了壹起。以千尺桃花池為參照物,將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深在千尺”,讀者可想而知王倫情誼之深。詩人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的結合,這兩首詩就像是脫口而出,感情自然。詩人常用水的深淺來形容人的感情的深淺。如果詩人說王倫的友情真的深如壹潭死水,那還可以,只是泛泛而談,有點刻意雕琢的味道。詩中的寫法,就像兩個朋友在船邊道別,壹個是“勸妳喝杯酒”,壹個是“壹杯接壹杯”。口語和眼神前景中有壹種天真自然的趣味,隱約讓讀者看到了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

希望能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