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貝多芬的悼詞

貝多芬的悼詞

今天是雷神、宙斯和壹個拿著錘子的巨人死亡180周年。1827年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享年57歲。盡管有關於他的激烈爭議,盡管有關於他不光彩行為的謠言,盡管他自願退出社會,公眾仍然知道壹個巨人走在他們中間。超過30,000人參加了他的葬禮,在傳遞火炬的人中有舒伯特,壹位當時還不太出名的作曲家。他的墓碑上只刻著他的生卒年月和壹個名字:貝多芬。壹百八十年後的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紀念他,今天全世界的互聯網上會有無數各種語言、各種文字、各種內容的悼詞來表達自己的悲傷。然而,我們今天在這裏不是為了悼念壹位偉人的逝世,而是為了舉行壹場盛大的慶祝活動——慶祝壹種崇高的思想、不屈的意誌、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將在貝多芬逝世近兩個世紀後仍留在世界上,時間不會磨滅那場永恒運動中的英雄號角,對命運的抗爭,對自然的熱愛和偉大的愛情。貝多芬是不朽的,因為他的壹切早已被他的傑作所吸收,這些傑作會激勵和指引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無數人,而我們就是其中的壹部分。為此,我們要感謝和歡呼!偉大的文學大師格裏爾帕澤在當年的悼詞中說:“貝多芬把壹切都給了大眾,卻沒有從大眾那裏得到任何東西,所以他遠離了所有人。”當然,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辦法給貝多芬任何東西。與巨人相比,我們都太平庸,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我們相信貝多芬自己說的話:誰要是理解了我的音樂,他就會堅守宇宙奧秘的金鑰匙;我們也相信,只要世界上多壹個人知道貝多芬,了解貝多芬,熱愛貝多芬,世界就會更加美好。所以在今天,有了網絡的便利,有了分享的精神,我們依然可以盡自己的壹點綿薄之力來傳播貝多芬的音樂藝術,沒有什麽比分享他的音樂更適合紀念這個托爾、宙斯和拿著錘子的巨人了。下面是我們幾位樂友獻上的貝多芬《周年祭壹百八十》的專題。本主題的資源介紹將不再關註命令特性、演繹特性,或者版本差異甚至轉換質量。因為無論演繹的多麽無與倫比,無論制作的多麽精致,如果有貝多芬的創作,這壹切都將不復存在。這些音樂中包含的所有力量和智慧都是貝多芬賦予的。所以,在聽這些音樂的時候,妳只需要記住壹個名字:路德維希·範·貝多芬(1770-1827)。我相信在現存事物的有序和諧中展示的上帝,但不相信牽連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世俗上帝。我願意追求壹種真正狂熱的自由思想,努力把自己從受身體、舊觀念和原始欲望支配的迂腐生活中解放出來。我知道外面有壹個巨大的世界,它獨立存在,沒有我們。它就像壹個偉大而永恒的謎擺在我們面前,但至少有壹部分是我們觀察和思考不到的。對世界的沈思和自由本身壹樣吸引著我們。很多我尊敬和敬佩的人都在從事這項事業,他們找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平靜。其中之壹是貝多芬。如果說我心中有什麽可以稱之為“上帝”的話,那就是對貝多芬的無盡敬仰和對人類的追求所能揭示的世界的和諧。壹百八十年前的今天,壹位偉大的先驅放下了那只將要永遠扼住命運咽喉的手。180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這裏紀念這位先驅,其意義不僅僅是緬懷壹位在人類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即使在今天,貝多芬在藝術傳統和創新方面的選擇仍然是有價值的。思考他的選擇,也能給今天的藝術創作帶來很多啟示。我們還記得在貝多芬的葬禮上,走在送葬隊伍最前面的年輕人舒伯特。他的創作年代基本都包含在貝多芬的創作年代裏。由於年輕人的害羞,兩人從未謀面。有人說,這兩個素不相識的同時代人,屬於兩個時期——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我們也註意到了比他們更“專業”的海頓和莫紮特,在貝多芬身上,我們第壹次看到了壹個音樂家的各種品質。別忘了他著名的《第九交響曲》最後壹個樂章中由聲樂家演唱的歌詞《歡樂頌》,這正是席勒最喜歡的壹首詩。從這個角度來說,貝多芬更接近於壹個浪漫主義的音樂家。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是他第壹次在交響曲中用更活潑的諧謔曲而不是優雅的小步舞曲;他第壹個打破了交響樂只能有四個樂章的慣例;這是他第壹次創作標題音樂;這是他第壹次將人聲引入交響樂。所有這些,貝多芬真的是壹個浪漫的音樂家。在這裏,我們有必要將貝多芬的這些創新與目前的壹些“創新”區分開來。以當今“創新”的標準來看,貝多芬簡直就是壹個頑固的保守主義者。他堅持使用傳統的音樂結構和音樂形式,從未試圖從這些形式中解放他自由的音樂思想。貝多芬的創作真的是不想脫下枷鎖的舞蹈嗎?當然不是!有時候,藝術的自由取決於形式上的不自由。在貝多芬的創新中,我們甚至找不到絲毫為創新而創新的跡象。他所有的創新都是基於藝術表現的需要。這和現在壹些自覺不自覺的嘩眾取寵的“創新”有可比性嗎?重新理解貝多芬的創新對於我們這個充滿不負責任的“創新”的時代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