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對為官之道深惡痛絕,向往隱居深山的生活,所以假造這首詩,借畫眉鳥的啼叫來表達自己的苦悶。鳥類是自然的產物,只有回歸自然才能大顯身手,尤其是鳥類,更何況人。只有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我們才能展示我們的抱負。詩中的“鎖”代表詩人解不開的心結,金籠如財富。如果妳能拋開這壹切,退隱山林,或許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畫眉鳥
作者:歐陽修朝代:宋風格:四絕
原文
成千上萬只鳥的叫聲,與它們自己的心靈相呼應,山上成千上萬朵紫色的花在樹木的高低上。
這才明白過來:聽那只鎖在金籠裏的畫眉的叫聲,遠不如在林中悠閑地歌唱。
詩歌註釋
註(1)鳥鳴委婉。(2)忽高忽低。(3)金鳥籠是壹種昂貴的鳥籠。
歐陽修的《畫眉》中,前兩句描寫的是風景,畫眉載歌載舞,把五顏六色的山花襯托得更加賞心悅目。看到那些關在籠子裏的鳥,真羨慕畫眉在森林裏飛翔,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裏還應該知道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為被排擠出朝而被貶至滁州,由此可知寫這首詩的心情。
鳥語花香(歐陽修畫眉賞析)李烈南(2009-08-26 11:25:28)
歐陽修《畫眉鳥》和《紫樹》的散文分類
普通的鳥語讓我們深思。歐陽修畫眉鳥賞析
李烈南
北宋文學泰鬥歐陽修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他的成名作《畫眉鳥》就是壹部非常發人深省的作品。這首普通的詩的深度和廣度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成千上萬只鳥的叫聲,與它們自己的心靈相呼應,山上成千上萬朵紫色的花在樹木的高低上。
這才明白過來:聽那只鎖在金籠裏的畫眉的叫聲,遠不如在林中悠閑地歌唱。
這首詩是詩人知道滁州時寫的。這壹時期,歐陽修經常徜徉於滁州山水之間,寫出了《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等名篇。在欣賞滁州風光時,壹只聰明好唱的鳥——畫眉的無數叫聲引起了他特別新鮮的感覺,於是他唱了壹首詩《畫眉鳥》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百音》——請聽,畫眉的啼聲多麽動人。壹個“謔”字,把畫眉聲之美描述得簡潔生動;再仔細聽,這小畫眉,頸鳴,音韻多變,聲調萬千,風情萬種,令人心曠神怡(“百”“千”指無,聲多招數)。這種情況讓歐陽修感到新鮮和驚訝,同時也註意到了形成畫眉數百種習俗和韻腳並能自由活動的森林環境。“隨意而動”二字放在“百音”之後,既襯托出畫眉自由飛翔、跳躍歌唱的姿態,又隱約表現出後者與前者的因果關系,為結局“不如林中自由啼哭”埋下伏筆,心細如發。
細心的詩人繼續觀察:“山花紅紫。”滁州的春天,壹朵“山花紅紫”絢爛多彩。畫眉鳥在五顏六色的樹枝間跳上跳下,自由地歌唱。這多彩的自然色彩和廣闊的空間是畫眉這種小生物興奮和刺激的靈感來源。“讓他們歌唱,並要求他們友好的聲音”(詩經瀟雅伐木)——他們可以壹起飛翔,互相呼應。難怪他們的歌那麽響亮,投入,深情!
前兩句感情描寫,充滿了歐陽修的不凡情懷。詩人是什麽感覺?原來,很久以前,歐陽修曾見過壹只畫眉,但他看到的是壹只被關在金色籠子裏的畫眉。當時籠子裏傳來的畫眉鳥的歌聲也讓作者陶醉,以為當時的歌聲已經很美了;但當他來到滁州的森林裏,親眼聽著鳥籠外鳥兒激蕩的聲音時,他發現籠中畫眉的聲音沒有森林裏的動聽。於是他嘆道:“我才知道,聽金籠裏的歌,不如在林中自由歌唱。”如夢方醒是很大度的。
“始知”這個詞的時空跨度很大。這兩句話說明作者對林中飛鳥的吟唱遠勝於籠中道理,他過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同時,作者對林中之鳥勝於籠中之鳥這壹基本常識的理解,也為時已晚,溢於言表。“始知”二字在轉移中感受頗深。“小於”二字,將《金籠》中畫眉的生活場景與整篇文章所描述的林中畫眉的歌聲連接起來,形成了壹個渾然壹體的藝術場景,可謂完美和諧。
歐陽修的情感如此之深,有著深刻的政治背景。作者在滁州寫下這首詩,是因為在政治鬥爭中受到嚴重挫折而認識滁州的。清五年(1045),因生氣,為範仲淹等人誣陷結案,被告知去滁州。知道了這個背景,就知道了詩人羨慕林中飛鳥的根本原因。
歐陽修顯然把自己比作壹只逃出籠子進入森林的畫眉。眼前畫眉鳥鳴叫聲的甜蜜與愜意,簡直就是這位離開北京政治漩渦的詩人無憂無慮心情的寫照。了解了這個背景,讀者就不難感知到作者隱含的無憂無慮和情緒化的情感。值得思考的是,這首詩還傳達了另壹個信息,即詩人對籠中畫眉鳴唱的單調與林中歌聲的多樣的強烈反差。歐陽修細膩的鑒賞、品味、對比,也許是無意的,沒有深刻的寄托,卻很容易引起讀者對詩人所處社會、時代的深刻聯想。
首先,這首詩敏感地與宋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境遇聯系在壹起。眾所周知,宋朝統治者對文人的優待政策是史無前例的。秀才不僅擔任國家各級官員,離職時還能享受舒適的生活,甚至領取半薪。宋太祖曾發誓不殺大臣,宋太宗也指示不要過多追究文人的弊病。宋朝的統治者也允許並鼓勵士大夫保留藝妓,享受歌舞。但另壹方面,統治者加強了對文人的思想控制,根據儒家經典舉行科舉考試,各種哲學家的著作壹律不準使用,限制了思想自由(尤其是與唐朝相比)。歐陽修等宋代文人作為“高級知識分子”,迫切需要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人生感悟,為社會和自己尋求更多的精神營養。結果,作為朝鮮的官員,他們的工作甚至退休費用都由國家負擔,就像籠子裏的畫眉,不擔心“生計”。但相應的,他們自由活動、獨立思考的空間也相當有限。詩人對林中畫眉的描寫和贊嘆,充滿了對廣博知識和豐富多彩生活的激情。
在這首詩中,“鎖”字突然引人註目,能給今天的讀者以深刻的聯想。歐陽修生活的時代,還處於閉門造車的階段。我們知道,歐陽修是壹個懷疑古代思想的領袖。他對傳統理論提出了許多質疑,並在壹些理論思想上取得了突破。他是壹個追求自由獨立研究的政治家和學者。在對真理的追求中,他總是對多方面的才能和知識有著渴求,對廣闊的世界有著向往。作者吸引天下英才的“野心”是很大的。為了得到那些經常躺著卻出不來的人才,他試圖通過《衣野老人》(《詭秘詩序》)來尋求人間的奇妙。在古籍整理方面,他透露自己勤於搜集古代文物並加以記錄,目的是“攜夫以史改錯,使其前車之鑒,多學而受益”;《蚯蚓的聲音》、《星宿雕零於地》、《日月五星皆東遊》(三本雜記)都引起了他的興趣和思考。此外,歐陽修在個人生活上有張揚個性、多元化的傾向。他“樂在其中”、“集三代以來金石萬卷,壹琴壹棋,總買壹壺酒”(《六壹俗人傳》)的人生,顯示了他在自由世界中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性情的價值走向。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生活的各種興趣,顯然與他對林中畫眉鳥自由鳴叫的欣賞相互輝映,誘發讀者進壹步探索歐陽修內心世界的興趣。
如果我們進壹步聯想和延伸這首詩的深刻性,我們還可以發現,它可以有另壹種解釋蓬勃的春天。題目可以從《畫眉》改成《林鳥的春天》。請看,前兩句“十萬聲隨意動,山花紅紫樹高高低低”,不正是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概括描述嗎?獨鳥不成春,獨花難成春。只有百鳥齊鳴,百花齊放,才是真正的春天。所以,理解“把鳥(不只是畫眉)關在金籠裏,不如在森林裏自由歌唱”這句話,是勢在必行,也是合乎邏輯的。
作者這樣解釋歐陽修的詩,當然不符合歐陽修的本意。但假設沒讀過這首詩的讀者先背這首詩再猜題目,恐怕《林鳥之春》的猜測應該是合理的。歐陽修的小詩能引起這樣的聯想,既與他抒情的景物有關,也與他的性格和心性有關。蘇軾曾經稱贊他的老師歐陽修說:“因此,王子少師歐陽公是世界上最好的。秀才有道中詞,遠求不如求眾。”(《錢先生詩話》)可見他胸懷寬廣,求賢若渴。由此可見,詩人對鳥兒飛翔環境的精彩描寫,無形中也在反映著他對萬千人才自由生長環境的期待。歐陽修是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領袖。他不同尋常的高瞻遠矚的領導氣質,在壹首關於對象的詩中流露出來,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