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胡適的詳細介紹

胡適的詳細介紹

胡適是博士,正式的博士學位是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還有35個榮譽博士,後面有描述。

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也是壹個故事。6年(1917)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16年(1927)3月,胡適訪美,重新向哥倫比亞大學遞交了壹本《中國哲學史大綱》(第壹卷),才正式收到。

胡適(1891-1962),原名胡宏[馬鑫],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美國留學,入康奈爾大學,後轉學哥倫比亞大學。他師從杜威,深受其實驗哲學的影響。1917開頭《文學改良芻議》發表在《新青年》上。1917獲哲學博士學位(呵呵,不是真的),與北大教授同年回國。他參與了《新青年》的編輯工作,發表了關於文學歷史觀和建設的文學革命的論文,並出版了新詩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有影響的人物。1919發表《多研究問題,少談主義》,鼓吹改良主義。1920年,離開《新青年》,創辦《硬周刊》。1923年,他和徐誌摩等人壹起組織了新月社。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創辦《現代評論》。1932年與蔣婷[FU2]和丁文江創辦《獨立評論》。65438年至0938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46北京大學校長。1948離開北平,後轉往美國。1958年任臺灣省“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壹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和古典文學考證方面都有建樹,具有壹定的代表性。著有《中國文學五十年》、《胡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等。

胡適壹生的學術活動主要是在歷史、文學和哲學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壹)、《嘗試集》、《白話文學史》(壹)和胡適的《文存》(四集)。他最大的學術影響是倡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方法。晚年,他潛心於對朱的考證,但沒有寫出最終版本。1962死於臺北。

。com/forum/web_read.php?id=187

/課文/人物/呼市/

胡適壹生獲得了35個榮譽博士學位,這足以證明胡適是壹位舉世聞名的“思想家”和“學者”。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樣壹個事實:這35個榮譽學位中,有27個是在他擔任大使期間獲得的,超過總數的四分之三。在這27個學位中,超過壹半是法學博士學位(L.L.D),壹般授予政治家。所以胡適的這些學位並不代表胡適的學術水平或學術成就得到了美國人的認可。他們最多可以說,他的“事業成就”得到了美國人的認可。

也許有人會替胡適說,美國大學的榮譽學位是他們主動給胡適的,胡適自己並沒有爭取。是什麽讓傅斯年那些所謂的“反對者”指責他“非要有個人名聲,非要到處拿學位”?對於持這種觀點的人來說,首先要引起他們註意的是,第壹,胡適不是普通的大使,而是“戰時”的大使;第二,胡適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大使。1938年,孔祥熙總理在催促胡適就職的電報中說:“此壹美國之行,實為國家之前途。異能只是美,而且很重要,與我關系密切。”(王嵩、蔣《傳》,武漢出版社,1993,第9版,168)。在他“到處拿學位”的時候,中國大部分領土落入敵人手中,中央退守山城重慶,北大滯留西南,美國幾乎是中國堅持下去的唯壹希望。此時此刻,胡適不努力發動外交攻勢,爭取美援(胡適後來說,他任大使期間沒有為中國贏過壹槍壹彈,雖然沾沾自喜,但大部分是事實),卻接受了他從北到南的學位,對當時和平主義、孤立主義氣氛濃厚的美國來說,真是壹個好大使(胡適被解職後,《紐約時報》為他發表了文章);然而,對於饑寒交迫的中國政府來說,胡適的期望不僅僅是以梅花解渴,更是望洋興嘆。因此,宋子文告訴他:“妳還是少管閑事吧!”傅斯年勸他:“妳也可以在這種事情上節省壹點精力,然後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在大事上。”這個來自敵友雙方的“建議”足以說明問題的本質:接受了這麽多學位,影響了他對“事業”和“大事”的管理。

另壹方面,胡適對這些學位頗為關心和自豪。2月1940,1,胡適在日記中寫道:“昨天,他接受了布朗大學榮譽學位的邀請;我今天接受了WesleyanUniv的邀請。* * *今年有五個榮譽學位。”(《胡適完整日記》第七卷,第348-349頁)。21,65438,940年3月,胡適在家裏的壹封信中說,他去年有兩個榮譽學位(其中三個因病辭職),今年可以拿到八個,加上之前的13個榮譽學位。(耿:胡適年譜)。1943 165438+10月15、胡適在日記中總結了自己的榮譽學位,其中有四個文學博士學位(LITT。壹個古典文學(法學博士),十五個法律(法學博士)。(《胡適完整日記》第七卷第550-551頁)。這樣的斤斤計較不禁讓人想起魏晉“竹林七賢”之壹王戎的故事。

========================

胡適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正式的哲學博士學位。胡適6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1917),論文是《中國古代哲學方法進化史》。當時只有1的德國教授精通中文,所以論文被擱置了。胡適當時急著回國,論文答辯失敗,所以沒有被正式授予博士學位。民國8年(1919),胡適的論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定名為《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由蔡元培作序,胡適博士執筆,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當時有人質疑胡適的“博士”身份,說胡適是“假博士”。民國16 (1927)年3月,胡適訪美,向哥倫比亞大學重新遞交了壹本《中國哲學史大綱》(第壹卷),正式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胡適壹生獲得了35個榮譽博士學位。時間跨度從民國24年(1935)到1959。按學科分:法學24,文學9,人文學科1,未知學科1;按國家和地區:美國31,加拿大2,英國1,香港1。

胡適獲得的榮譽博士名單:

1935香港大學法學博士

1936美國哈佛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文學博士

1939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

1940美國威斯勒楊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杜詩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克拉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布魯姆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聯合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白令馬學院X X博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博士

1941年,美國加州大學法學博士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森林湖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狄克遜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米達裏學院法學博士

加拿大多蘭多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佛蒙特大學法學博士

1942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文學博士

美國丹尼森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奧柏林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托爾斯泰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東北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法學博士

1943美國伯克利大學文學博士

1945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

1949美國克羅克特大學文學博士

1950美國克萊蒙研究所文學博士

1959美國夏威夷大學人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