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華山遐想:韓愈心灰意冷的去了華山,我在山上欣賞風景。

華山遐想:韓愈心灰意冷的去了華山,我在山上欣賞風景。

壹億多年前,秦嶺以北、渭河以南,壹塊完整而巨大的花崗巖被“切割成方形,高五千米,寬十裏”,從而形成了“天下第壹山”。因為它的峰頂從遠處看像壹朵花,所以叫華山。據說華山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壹。有人考證“中國”、“華夏”都是以華山命名的。

學校的壹本地理書,讓我知道西方有華山;壹部電影《智取華山》,讓我對“壹條從古代到華山的路”有了直觀的認識。然而,幾年前,當我真正到了華山腳下,擡頭看著刀斧劈下的絕壁山峰時,我的內心感受到了壹種強烈的沖擊——古代人是怎麽爬上如此高陡的山峰的!

據說歷史上文人吟詠華山的詩詞、碑刻、遊記有壹千多首,石刻也有壹千多塊。我想,李白杜甫真的不怕梯子斷了滾石嗎?他們寫的詩可能是壹點練習和想象嗎?

回來後,我搜了古代名人吟誦華山的詩詞。宋朝宰相寇準寫過壹首著名的詩《華山頌》:“只有天在上面,沒有山與和。仰望紅日,回望低低的白雲。”在我看來,這是壹首沒有特色的詩。它適合任何爬上那座高山的人。難怪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七歲。

李白有詩《西嶽雲臺之歌寄丹秋子》,道出了西嶽華山的雄偉與壯闊。其中寫著:“西嶽何其壯麗,黃河來如絲天。”“三峰堅如欲摧,崔涯丹谷高開。”他可能沒有登峰造極,但李白這樣的浪漫主義詩人,想象力特別豐富。

華山最淒慘的著名人物是唐代文人韓愈。

春歷,唐憲宗人,信佛,聽說鳳翔(今陜西扶風縣)法門寺佛塔裏有釋迦牟尼的指骨,於是大張旗鼓地迎接佛骨。作為刑部侍郎,韓愈演《佛骨桌上》,抱怨取佛骨之弊。

韓愈說不信佛的皇帝長壽,信佛的皇帝短命。像陛下(唐憲宗)這樣睿智的天子怎麽會相信佛骨有靈呢?這和無知者不壹樣嗎?

唐憲宗看了《佛骨桌上》帶著諷刺和勸導,勃然大怒,要將韓愈處死。幸好有多位大臣出面苦苦求情,韓愈才免於死罪。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安縣)刺史,限期就職。

韓愈在赴任途中,來到秦嶺腳下的蘭關(今藍田縣南)。這時,壹個道士的侄子韓祥子來送行。雪下得很大,寒風呼嘯。韓愈和他的侄孫借酒消愁。如醉如癡,韓愈為他的侄孫寫下了歷史上著名的七調:

韓湘子建議韓愈趁此機會去太華山壹遊,解解悶。韓愈聽了這話是對的。

第二天,韓愈登上華山。他爬上了“外太空三峰”的蓮花坪,在玉井樓下喝了壹點甜甜的玉泉水。我又去了南天門,看了仰天池和“空中棧道”,稱贊它是神仙之地。然後他開始下山,通過金鎖關和吳雲峰,來到黑龍嶺。此時天色漸暗,疲憊的韓愈感覺黑龍嶺狹窄的石階仿佛延伸到了萬丈深淵。他渾身無力,雙腿顫抖,幾乎要暈過去。

韓愈覺得自己不能下山了。聯想到自己的坎坷,他心灰意冷,悲憤交加,頓時感到絕望,於是寫下遺書,扔在懸崖上告別。幸好壹個華山樵夫撿了遺書,報了華陰縣令,華陰縣令趕緊派人擡韓愈下山。

不要說閑話。我喜歡玩,我可以去華山,我心情很好,我想留在我的視線內。我很佩服那些真正的驢友,他們不投機取巧,奮進攀登華山最高的山峰。我是龍壹樣的葉公,只是坐索道。

穿越索道有自己的優勢,因為在空中走,通過車廂,可以清楚地俯視或遠眺華山周圍和地面的壯麗景色。

北峰海拔1614.9米,是華山主峰之壹,也是華山五峰中最低的。不太了解什麽景點,什麽典故。我只是覺得風景養眼的話我會去拍照。

北峰上有壹個明顯的人造景點,但壹點也不會讓遊客覺得生硬。即在壹個平臺上,立起壹塊石頭,上書“華山論劍”四個字。我壹下子就喜歡上了,金庸筆下的人物絡繹不絕,栩栩如生。

我仿佛親眼看到,董燮、杜、南帝、北丐、鐘申通五人,在華山之巔,為九胤禛精而戰,戰了七天七夜。看來黃蓉的伶牙俐齒是為了讓她的郭靖獲得第二屆華山論劍大賽的冠軍而把歐陽鋒逼瘋的。《郭靖》中的愚人有福了。我覺得男人不能太聰明,聰明到享受不到好的愛情。

我微笑著看著壹個又壹個遊客在劍石碑旁拍照。我也打開了相機鏡頭,好像要捕捉什麽。終於,在喧囂中,壹個小黃蓉似的影像出現在我的鏡頭上,我按下了快門。

順著棧道再往上,我看到了壹塊花崗巖巨石,名叫日月巖。讓我驚訝的不是巨石上的文字,而是底部:石頭沒有根,站在峰頂上仿佛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更奇怪的是,巨石的壹側有壹扇門,顯然可以容納人。我也覺得,華山派第十四代弟子令狐沖,大概也在這個內墻思考過。就是在這裏,他成為了風清揚的孤膽九劍,也是在這裏,他心愛的師妹離開了他。

男女之間幾乎沒有完美的愛情!嶽靈珊的《童年如豆》、《雨後初遇》、《同生共死》都沒能和令狐沖融為壹體。後悔?我不後悔命運就是這樣的性格,愛情大概也是這樣,不僅僅是組合。

我的鏡頭留下了黑龍嶺、察爾崖、雙魚峰等景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壹個老搬運工和壹棵孤獨的樹。

這位老人肩上有擔子。他看起來很放松,他彎下腰,壹條腿翹著吹長笛。從他身上,體現了山民對生活的樂觀。不要為自己嘆息,不要羨慕別人的富有,在勞動中體現幸福的生活。老年人就是這樣的人。

這棵孤獨的樹矗立在懸崖上,我不知道它在那裏有多久了。但我深深的感覺到,它壹定見證了華山的變遷,它壹定經歷了無數的風吹雷打。幾十年或者幾百年,它依然頑強地屹立不倒,永不消亡。它象征著什麽樣的精神?我壹時無法形容。

站在華山之巔,我可以看得很遠。可能是我視力不足吧。可能那天沒有明媚的陽光,我也看不到黃河。李白有詩說,“黃河摸萬裏山”,“洪波射東海”。不知道他是站在北峰還是西峰看黃河。他壹定是看過黃河,留下了這麽壯麗的詩句。

不平的凡人直視蒼穹,我們凡人卻只能看到腳下的沙礫。但凡人自得其樂,消弭煩惱。如果風不吹他們,浪不打他們,他們就幸福了!就像我此時此地拍的影像,廣闊的世界還在微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