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讀《詩經》的體會

讀《詩經》的體會

認真讀完壹本名著,妳有什麽感悟?是時候寫壹篇自己的讀書心得,好好記錄壹下了。那如何寫出好的讀書心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詩經》閱讀心得範文。歡迎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到妳。

讀《詩經》的體會1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中,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矗立著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維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築。”在《詩經》產生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建立了以宗法制度為核心的農業社會。這個社會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定與和諧,相應地需要壓制其社會成員的個體自由和浪漫幻想。《詩經》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正是在這種“生活的社會條件”中形成的。而且由於中國特別是中原社會的基本特征長期保持,《詩經》作為中國文學的重要起點,被視為儒家經典,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詩經》裏歌詞是主流。《詩經》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瀟雅》、《國風》中的幾章外,幾乎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度來看,抒情詩的水平明顯高於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同時代的古希臘荷馬史詩,則完全是敘事性的。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以敘事傳統為主的西方文學的發展方向壹樣,《詩經》也奠定了以抒情傳統為主的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中國以後的詩,多是抒情詩;此外,抒情詩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風格。

《詩經》中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強化了作品的意象,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朱在《詩傳》中解釋為“說的實情”。這包括壹般陳述和布局陳述。總的來說,《國風》中,除了《七月》等少數例子,很少有帶排列的語句;《雅》裏大大小小的場景很多,特別史詩。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是大量論述。雖然《詩經》與漢賦仍有諸多聯系,但說其原始因素源於《詩經》也不無道理。朱對“比”的解釋是“將壹物與另壹物比較”,即比喻。《詩經》中運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多種多樣。比如《夢》用桑樹從茂盛到枯萎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興衰;《何銘》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以聖賢治國;在《碩人》中,美人手的比喻、美人皮的比喻、美人牙的比喻等等,都是很好的運用《詩經》中“比”的例子。“賦”和“比”是所有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段,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特有的手段。“興”字的本義是“氣”。《詩經》中的“興”字,朱解釋為“先談他物,以激所唱”,即以他物為所唱作鋪墊。

《詩經》所表現出的關註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道德意識和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為“雅”的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是生動的,豐富多彩的,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情動萬千”(《文心雕龍·尋找》)。但雅、頌、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是不同的。《雅》和《宋》的大部分篇章都采用嚴格的四字格,雜字很少,但國體雜字很多。在《瀟雅》和《國風》中,重復的篇章和句子用得較多,但在雅俗共賞方面卻不多見。許多語氣詞,如“Xi”、“之”、“之”、“四”、“戶”、“兒”、“壹”、“也”等,在民族風俗中使用。這些語氣詞在《雅》、《贊》中也出現過,但沒有《國俗》中的那麽多,那麽多種多樣。語氣詞在民族風格中的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贊、民族風格的不同語言特征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以及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作品,為貴族所作,體現了“雅樂”的尊嚴。《國俗》多為春秋時期作品,多采自民間,更多體現了新聲的自由豪放,貼近當時口語。

詩經閱讀體驗2《詩經》喃喃念著這兩個字,仿佛看到壹片綠色的蘆葦,像黃色的雪絨花奔騰漫天。

蘆葦是綠色的,天真的,最接近自然的,最貼心的。而詩經,三百首詩,正是如此:天真無邪的思考。

“手軟,膚凝,領如蜻蜓,齒如犀,頭如蛾眉,笑靈動,眼盼。”看完這段話,仿佛美麗端莊的莊姜就站在眼前。她有壹張羞於賞花的臉,有壹種“只要她轉過頭來笑壹笑,就有百符咒,六宮無彩”的魅力。讀到這段話的人會覺得她很可愛,理解每壹個字的解釋的人會驚嘆古人的藝術水平:柳絮草,蠍子,犀蟲,談人性美與自然的聯系。這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最古老淳樸的人們對大自然的親近和敬仰的體現!這時,自然和人已經融合在壹起了。

“尋奧數,青竹尷尬。有匪有君子,如伐如討,如伐如磨。”多麽精彩的壹句話!想壹想:在浩浩蕩蕩的淇水淺灣,有綠意盎然的竹林。他們挺拔,不向風雨低頭,不向烈日低頭,就像待人接物堂堂正正的君子。經過研究琢磨的玉石,光滑透明,晶瑩剔透,溫潤如君子。這兩句話多麽貼切啊!在這裏,人與自然相比較,人與自然融為壹體。雖然只是比喻人的素質和性格,但今天我們可以脫口而出“溫潤如玉”“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的時代,看似沒什麽,但誰知道是不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始祖

在古人的世界裏,他們以壹顆親近自然的心接受、崇敬、贊美、享受自然。他們對自然真摯的感情,也可以從壹句“相視祈福奧運,青竹如筐,有匪有君子,必美如星”的優美詩句中看出來。比起今天的我們,我們自以為能唱壹兩句古人的《關雎鳩》,我們自以為是青年藝術家。我們在壹個浮躁的社會裏用浮躁的心對待壹切,這兩句話之後我們真的為自己對大自然毫無目的的真誠熱愛而感到羞愧!

詩經就像壹根蘆葦。想要真正理解它,必須要有壹顆蘆葦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壹個字、每壹句話背後最原始、最純真、最自然的心。

讀《詩經》的體會3大家都知道《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這是壹個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詩的集合。先秦時期稱之為“詩”,或者說詩的數量稱之為“詩三百”,原本只是壹部詩集。但從漢代開始,儒生們就把《詩經》當作經典,把《詩經》當作五經收錄。它原本的文學性,變成了與政治、道德密切相關的教科書,也就是所謂的“詩教”。

《詩經》中的305首詩分為體、雅、頌三部分。我最喜歡“風”,因為。“風”就是地方風、風謠,也就是各地的民歌。《風》收錄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 * *有壹百六十篇。《雅》是壹首正式高雅的音樂,是壹首正統的宮廷音樂歌曲。分為“風華”和“小雅”,壹篇* * *有壹百零五篇。《頌》是壹首祭祀用的音樂歌曲,用於太廟祭祖、祈禱、贊美神靈,現存40篇。孔子曾說:“詩三百首。壹句話,他說:“天真地想。"

我覺得《詩經》中“國風”是最天真單純的,《國風》中最天真單純的應該是關雎。它唱出的是人民的心聲,是人生真實體驗的真實。令人感動的是,它道出了我們所有人都能體會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讓文人的矯情和酸氣顯得蒼白、貧血和惡心。他並不華麗,但就像普通人的文字壹樣,簡單真實,壹針見血,有血有肉。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這是永恒的真理,也是自然規律。我們雖然年輕,也會明白,如果不能正確理解,會帶來偏見。

人,壹個怪物,總會制造壹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會制造壹些枷鎖來套在自己身上,但他就是不想在鏡子前看自己,裏裏外外。然而,時代在變。人性是不是也在變?男人不是男人,沒有胡子,不騎馬,滿身奶油,雙手無力。他被稱為男孩而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聲音粗,胳膊大,腰粗,男生敢做不敢做,男生敢說不敢說,女生不會做能做的,女生會唱會說,不會唱會說。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的產品,還把男女關系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的罐頭、方便面、巧克力、化妝品、洗發水、泡泡糖。

與古人相比,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

詩經是純真無邪的。現在的人呢?男的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裝著,像古代的小淑女。女人壹點都不害臊,敢舉拳亂舞,甚至恐嚇男人,跟土匪壹樣。與古人的性格反差極大。真不知道我們是幸運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