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季殘奧會綜述:300字1
“迎難而上”——賈
有這樣壹群人,他們從出生起就沒有健康的身體,或者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讓他們與眾不同。在這些人當中,有壹部分人不甘於命運的平庸,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刻苦訓練,挑戰極限,在殘奧會上為國爭光,向全世界所有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向命運挑戰,也向自己挑戰。
2022年冬季殘奧會綜述:300字1
“迎難而上”——賈
有這樣壹群人,他們從出生起就沒有健康的身體,或者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讓他們與眾不同。在這些人當中,有壹部分人不甘於命運的平庸,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刻苦訓練,挑戰極限,在殘奧會上為國爭光,向全世界所有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向命運挑戰,也向自己挑戰。
賈是壹名殘疾遊泳運動員。他今年33歲。1994年秋天,6歲的賈發生了意外。他不小心碰到了變壓器。因為這次事故,他的左臂被截肢,只剩下右臂的三分之二。2008年底,在聊城市殘聯的幫助下,他跟隨無臂教練張寶豐學習遊泳。13年來,他壹直是教練的驕傲。蔻馳·張寶豐說:“仰泳是他的強項。他趕上了,在其他賽事稍微落後的時候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賈以1: 14.64的好成績獲得20100米倫敦殘奧會仰泳銀牌。2016北京殘奧會,他帶傷參賽,為中國獲得兩枚銀牌和壹枚銅牌。在今年8月26日的殘奧會上,他完成了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和女子200米自由泳接力,並獲得壹枚金牌和壹枚銅牌。同時,他也成為第壹位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山東運動員。當他站在領獎臺上時,他沒有請別人幫他戴上金牌。而是多次嘗試只用右臂的三分之二把獎牌戴在脖子上。雖然壹開始掛了很多次,但他沒有放棄,堅持給自己戴上金牌。他的堅持讓我很感動。有人覺得他固執,但我覺得這也是對他努力的肯定。在他出事後的幾年裏,很難想象他是如何活下來的。可能有過不適和絕望,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活。而是刻苦訓練,為國爭光,讓我們的國旗在東京上空升起。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堅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堅持下去,最終會有所成就。
他是壹個不怕輸的人,壹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壹個有毅力的人,壹個勇敢面對困難的人,壹個努力工作的人,壹個偉大的人。我們在壹個舒適的環境裏,身體健康,四肢完好。不努力,不超越自己,不敢克服困難的原因是什麽?
我們應該以賈等偉人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做壹個對國家有益的人,像他們壹樣過有意義的生活!
2022年冬季殘奧會回顧:300字2
2022年北京的冬天特別美。當人們還在收獲奧運會的豐厚饋贈時,彰顯人性光輝和生命尊嚴的2008年北京殘奧會將如期而至。
齊聚北京殘奧會的運動員們,以優異的競技水平和昂揚的精神,詮釋了“殘疾人與健康人同屬壹個世界,* * *追尋美好夢想”的深刻主題,宣傳了“超越、融合、* * *享受”的鮮明理念。中國奉獻給世界的兩屆奧運會,同樣精彩,也帶來不壹樣的啟發和感受。
顧拜旦稱贊奧林匹克精神是壹所培養高尚情操和新靈魂的學校。殘奧會中,那些永遠被世人銘記的場景的特殊“超越”,會讓所有參與者和觀眾更加強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震撼和力量。那些身體殘疾的運動員在水波沖向終點時的歡呼,那些腦癱運動員躺在推床上奮力用手臂舉起杠鈴時的吶喊,都說明了他們不畏身體缺陷,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來挑戰身體超越的極限。“我不能選擇命運,但我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態度”,“悲劇不在於達不到目標,而在於沒有目標”。這些殘疾人運動員的人生箴言,宣示了他們擺脫歧視和偏見,渴望平等參與社會的心理超越。他們的人生因自強不息、追求卓越而輝煌,他們比金牌更閃耀的精神超越更感人、更催人奮進。
殘疾是人類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社會成本。當今世界殘疾人總數約為6.5億。殘奧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歡迎來自五大洲的朋友,是人類體育更完整的慶典。“融合”不僅標誌著奧林匹克精神與燦爛中華文明的又壹次盛會,更彰顯了殘疾人與健康人和諧融合、攜手同行的深厚人文意蘊。賽場內外,誌願者手腕上的“微笑圈”無聲地傳遞著理解和友善,鏗鏘的中國詞匯“加油”成為通用的“國際語言”。加拿大記者評價說:“中國正在擁抱整個世界,每個人在奧林匹克大家庭中再次贏得真誠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傳播,將喚起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更深刻理解和珍惜,匯聚起推動世界和平進步、和諧共處、和諧發展的強大力量。
殘奧會為殘疾人實現夢想、放飛希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殘疾人和健全人壹樣追求宏偉的夢想和人生的價值。北京殘奧會倡導的“* * *享受”理念,響亮地傳遞了殘疾人享受社會文明成果、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望。殘疾人在體育比賽中的出色表現和在其他領域的驕人成績無可辯駁地證明,他們也是書寫和創造歷史的大師。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理解、尊重和幫助殘疾人這個最需要社會關愛的群體,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國際社會的崇高職責。外國網站上的壹篇文章說:“北京殘奧會顯示了中國尋求和諧和* * *以集體主義享受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聯合國人權獎、聯合國殘疾人十年特別獎、聯合國和平使者獎,記錄了中國推動殘疾人事業、踐行“* * *”理念的有力腳步。
秋天是收獲和播種的季節。收獲的最大喜悅總是屬於播種者。
2022年冬季殘奧會回顧300字3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揭幕。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國家體育場“鳥巢”。
“開幕式的感覺是豐富多彩的。”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在約80分鐘的時間裏,通過10多場次展示殘疾人的故事。目前壹切準備就緒,今晚將進行演出前的最後壹次彩排。據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介紹,冬殘奧會開幕式不同於冬奧會開幕式。冬奧會是冰雪藍,這次卻是五彩繽紛的感覺,表達了壹種溫暖感人的情感。殘疾參與者占30%
“同心圓”的概念是亮點
冬殘奧會開幕式匯集了來自中國許多地方和各行各業的參與者,其中30%是殘疾人。創作團隊運用模擬排練技術,提高排練效率,突出人文關懷。通過殘疾人與健康人融合的概念,闡釋自強、同心、* * *的精神內核。談到冬殘奧會開幕式的亮點,開閉幕式總導演陳深表示,無論在舞蹈空間、視覺空間還是表演空間,開幕式自始至終都在強調“同心圓”的概念。
“同心圓本身是中國壹個古老的文化概念,也有非常好的含義。團結、友誼和平等是本屆冬季殘奧會開幕式理念的最重要亮點。”
2022年冬季殘奧會綜述:300字4
今年的北京冬殘奧會設計了九種火種,其中壹種采集自自殘奧運的精神發源地英國曼德維爾,另外八路采集自北京盲人學校、望京街道溫馨家園、中國盲文圖書館、大運河水運碼頭、八達嶺古長城、張家口。這些集火點包括學校、社區、圖書館等殘疾人地標、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和現代科技園區,以及2008年北京夏季殘奧會的集火點。每次火種采集結束後,采集現場不超過20場城市火種火炬傳遞。
9號聖火的傳遞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和殘疾人通過冰壺沖擊收集的“互助之火”,有兩位盲人青年用盲文書寫點燃“電子煙花”收集的“希望之火”,還有30位盲校師生用分貝音頻聲壓點燃火種的合唱歌曲《光明》。中國登山協會會員夏是現場第壹棒火炬手。1975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因為幫助隊友,被凍傷雙腿被截肢。2018 5月14日,夏成功登上珠峰,成為中國借助假肢登上珠峰的第壹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舉行。本次火炬傳遞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21%為殘疾人火炬手,符合國際殘奧委會“殘疾人火炬手比例不低於15%”的要求。
2022年冬季殘奧會回顧300字5
2月下旬,北京冬奧組委專家組經過討論研究,決定取消對中國結的進壹步修改,讓團隊專註於燈籠形象的完美設計。到4月初,燈籠形象已經基本確定,吉藝設計團隊需要提交壹份完整的文化解讀方案。
“這個階段也是團隊最困惑、最煎熬的階段。”郭春芳說,“壹開始,我們把吉祥物的屬性和鹿結合在壹起。我們試圖加上鹿角和紅鼻子,但壹方面要做出好看的形象,另壹方面還要考慮文化解讀。大概是1個月。我們做了各種嘗試,覺得道路不通。”
設計團隊每天都在不斷的嘗試和自我否定之間徘徊。在這個僵持階段,修訂專家組感受到了團隊的困惑,給予了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經過雙方多次溝通和嘗試,放棄了鹿的屬性,吉祥物形象中出現了與冬奧會相關的天壇、鴿子、長城、如意(冬奧會跳臺滑雪場地也稱“雪如意”)等元素。
設計會在壹瞬間有靈感,但更多的時候會反復修改完善。雪融化成臉上的雪勾勒出它的臉。為了最真實的效果,設計團隊在冬天將大量的雪堆隨意扔在墻上,然後在墻上可視化出形狀。為了表現紅撲撲的臉和彎彎的嘴角,團隊還做了很多微調。
“團隊在修改的時候考慮到了後期應用,盡可能的增加應用的擴展性,比如道路兩旁、廣告牌上的展示效果,還有衍生品的效果,比如臺燈、手表,這些都在我們的考慮範圍內。”吳亦波說,“燈籠本身可以發光,可以帶來溫暖,傳遞力量,這和冬殘奧會的理念非常吻合。”
2022年冬季殘奧會回顧300字6
不久前,張藝謀打造的冬奧會開閉幕式用中國文化震撼了全球觀眾。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殘奧會的開閉幕式。
3月4日,北京殘奧會將正式開幕。據央視消息,殘奧會開閉幕式各項準備工作現已就緒,今晚將進行演出前的最後壹次彩排。
據介紹,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在約80分鐘的時間裏,秉持殘疾人與健康人融合的理念,通過賽場上的十余場,在熱烈動人的氛圍中,展示殘疾人對“更美好生活、更包容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2022年冬季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它不同於冬奧會開閉幕式依然是冰雪藍,而我們就是這樣壹種色彩斑斕的感覺,表達溫暖的感情,感人的感情,而這種特點恰好是冬季殘奧會所能達到的最好。
張藝謀強調:“如果我們加班加點突出這個開幕式的情感點,也許我們會成功。”
據悉,此次冬殘奧會開幕式匯集了來自全國多地、各行各業的參賽人員。
其中,殘疾人比例為30%。主創團隊運用模擬排練技術,提高排練效率,突出人文關懷,通過貫穿內容和形式的殘疾人與健康人融合的理念,詮釋自強不息、同心* * *的精神內核。
讓我們的社會形成普遍尊重、關愛、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