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詩歌用“線描”?

詩歌用“線描”?

線描原是中國畫的壹種技法,指在描繪人物、花卉時用墨線描繪物體,不帶色彩,稱為“單線平繪”法。它起源於古代的“白描”。

在文學創作中,“線描”作為壹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對比,畫出生動的形象。中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經常使用畫線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中,也有許多運用線描手法的例子。

速寫要求用極簡的語言描述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死的藤蔓,老樹,微弱的烏鴉,

小橋流水,

古道西風瘦子。``

太陽下山了,

心碎的人在世界的盡頭。

作者只是用線描的手法來安排布景,卻達到了千古絕唱的效果。相信每壹個看過的人,腦海裏都會有壹個流浪者的畫面。這幅畫裏,藤死了,樹老了,烏鴉在黃昏。它們給人的情緒是黯淡或者淒涼的。這時候看到小橋流水人家,很自然,鄉愁就會從心底蔓延開來。擡頭看看遠處長長的古道,聽聽耳邊秋風呼嘯,看看走下瘦馬是什麽感覺。只有心碎!這是壹幅線條畫。

敘事中運用了線描的手法,讓人感覺線條清晰,文字簡潔真實。

如“賣炭翁”白居易

壹個賣木炭的老人壹年到頭都在南部的山上砍柴燒炭。

他的臉上布滿了灰塵,那是煙燃燒的顏色,他兩鬢斑白的頭發,他的十個手指被燒成了黑色。

賣木炭的錢是幹什麽用的?買衣服,買嘴裏的食物。

可憐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木炭賣不出去,希望天冷壹點。

夜裏,城外下了壹尺厚的大雪,壹大早,老人開著壹輛炭車輪著趕集車去趕集。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在集市南門外的泥地裏休息。

那個驕傲的騎在兩匹馬上的人是誰?是宮裏的太監和太監下的手。

太監手裏拿著文書,嘴裏念著皇帝的命令,對著石化的宮殿大喊。

壹車木炭,壹千多斤,太監侍從要開走,老人是百般無奈,但沒有辦法。

那些人把半根紅紗和壹塊綢子,塞到人頭上,作為木炭的價格。

在這首敘事小詩中,作者用線描的方式成功地塑造了壹個感人至深的賣炭老人形象。“臉上滿是塵土和煙火,鬢角灰黑。”這十四個字的人像描寫,既準確地展現了賣炭人的職業和年齡特征,又讓人想起了他辛酸的工作和痛苦的生活。長期接觸煙火使皮膚變色,終日摸炭使十指發黑,而“灰鬢”則顯示出賣炭翁的憂傷和衰老。這種辛苦只是為了賺點錢維持生活。“可憐的小東西穿著單衣”,“夜裏城外下了壹尺雪”。作者還用對比寫作來表現賣炭人的艱難生活。“憂炭而願寒”是更深層的心理表征。當衣服單不能禦寒的時候,大多數人總是希望天氣暖和,而賣炭的人卻在衣服單對的時候“希望天氣冷”。壹個怕天氣暖和,木炭賣不出去,沒飯吃,沒衣穿。另壹個是天氣會冷,他會賣個好價錢。這兩首詩深刻地表達了他對“賣炭換錢”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非常悲慘的生活境遇。同時,這種寫法使下面的“壹車炭千余斤,宮使不會後悔”,更有力量,更能激起讀者對“黃使者白襯衫”的憎惡。

用線描手法描寫人物,可以用幾句話揭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讓讀者看清這個人的本來面目。

喜歡繪畫,無論是工筆還是彩墨,無論是水彩還是油畫,都能自成體系,各有特色;文學創作中的線描技法與其他技法並不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