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風。又稱斷句、斷句、斷詩。每首歌有四句,壹般是五言七語。被稱為五大奇跡、七大奇跡,偶爾也有六大奇跡。它源於漢魏南北朝的歌謠。“絕句”這個名稱起源於南朝。梁、壹般用絕句來指代四首短詩,其韻腳都是比較自由的,或者說是古代絕句。唐以後近體絕句盛行,格律與八句格律詩中的首末或中四句相同。因此,唐代有人在其詩集中將絕句歸於格律詩。後來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把正體詩砍掉壹半形成的。絕句靈動輕盈,適合表達轉瞬即逝的思想感情,被詩人廣泛采用,創作較其他詩歌更加繁榮。宋代洪邁編纂了唐代絕句壹萬首,約占現存唐詩總數的1/5。除了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擅長絕句之外,古往今來還有很多名篇,不壹定是名家所寫。此外,唐代絕大多數絕句都是用音樂演唱的,如王維的《成衛曲》、李白的《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支竹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認為是唐代的樂府。
2.什麽是“樂府詩”
樂府產生於漢代,最初有音樂伴奏,故稱樂府或樂府詩。這類樂府詩稱為“曲”、“詞”、“歌”、“興”。唐朝以後,文人模仿這種文體所寫的古體詩也被稱為“樂府”,但不再冠以此名。隋唐時期,隨著新音樂的逐漸形成,出現了新音樂的歌詞,稱為“詞”。詞大概起源於盛唐。在樂府衰落之後、詞出現之前的過渡時期,現代詩被采用為歌詞,配以新的音樂。例如,王維的《成衛曲》和李白的《清平調》都是現代詩的形式。
3.什麽是押韻?
韻文是現代詩歌的壹種。計價器很嚴格。沈約的新體詩,肇始於齊永明主政的南朝,註重韻律和對偶性,定型於唐代沈全琦、宋,成熟於盛唐。格律詩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詩的字數要均勻。每首歌分為五言、六言、七言。其次,隊內詩歌數量限制不同。通常是八句,其中六句叫小詩或三格律詩,十多句叫排比詩或長詩。第三是具體的雙重要求。通常壹首格律詩由八句組成,每兩句組成壹聯,算作四聯,中間兩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第四是嚴格要求押韻和格律。押韻要求全詩壹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色調要平,要相對。唐代的定型過程和定型後的創作實踐有所不同。比如,崔豪的黃鶴樓前半部分是古風,後半部分是和諧的。也有故意不規則,改變練級規則的,稱為“難體”。除了改變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層次外,還重點改變了五個字的第三個字和七個字的第五個字的層次。杜甫的創作實力堪稱完美,為後人所模仿。
4.古典詩歌是按照古代詩體寫的。在唐人眼裏,從《詩經》到南北朝時期的庾信,壹切都是古老的。所以所謂古體詩風,並沒有壹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寫的古詩詞有壹點是壹致的,那就是不被現代詩的節奏所束縛。我們可以說。凡是不受近體格律束縛的,都是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