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小說家:麥家(風,小說,人民文學,2007年第10期,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7年第10期)。)
2007年度詩人:楊堅(《古橋頭》,詩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2007年度散文作家:舒婷(真水無香,散文集,作家出版社,2007年6月+10月出版。)
2007年度文學評論家:陳超(中國先鋒詩歌評論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2007年最具潛力新人:許(小說《子夜之門》,山東文藝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2007年生態文學致敬作家:於堅(相約幾分鐘),散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在第六屆“中國文學傳媒節”上的講話
中國文學與傳媒獎:2007年度傑出作家:王安憶
頒獎詞
王安憶的文筆謹慎、細致、內斂。她的小說是中國當代文學變遷和她在革命時代個人生活史的雙重見證。她的寫作理論對於重構小說的物質外殼,探索心靈與現實的邏輯關系也具有指導意義。她擅長用小事寫大時代,用文字中隱藏的喜悅表達夢想,用世俗生活的精雕細刻塑造中國人樸素厚重的生活。她的小說《啟蒙時代》出版於2007年,講述了文革時期靈魂滅絕時期青春和肉體的嚴峻考驗。王安憶通過這段混亂的生活和苦難的歷史,通過對思想與現實、個人與群體的反駁,試圖認同壹個城市的基本精神和壹個市民生活的彈性品質。從《長恨歌》的圓滑到啟蒙的宏大,王安憶堅持在精神失意中積蓄勇氣,在僵化的政治倫理中尋找柔情,在虐心的時代尋找滋潤心靈的東西,在文學寫作中強烈重申理性精神的莊嚴價值。
2007年度中國文學傳媒獎:小說家:麥家
頒獎詞
麥家的小說是敘事的迷宮,是人類意誌的悲歌。他的寫作不僅僅是為了驗證人性的可能性,更是為了重溫壹種英雄哲學。他以豐富的想象力、紮實的邏輯、對人物演變的嚴密線索,塑造並贊揚了壹個人在內心荒野的信仰壓力下,如何行動、承擔乃至犧牲自己的命運和責任。他發表於2007年的長篇小說《風》,以冷靜的寫作耐心和強大的敘事說服力,為這種強大而理想的人格加冕,書寫了生命對抗的英雄精神的崩塌,以對他人痛苦的關切延伸了經驗的邊界,以對虛無的信服,以智慧修正人心,以提問和質疑為小說復雜答案的最終解答打下了密密的註腳。麥家獨特的寫作,為還原小說寫作的難度和專業性,理解靈魂不可思議的力量,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中國文學與傳媒獎:2007年度詩人:楊健
頒獎詞
楊戩的詩有壹種恬靜柔順的美,但也有許多嘆息、冷漠和孤獨。他帶著悲憫的樸實書寫,源於他對這個時代殘存文明和教養的忠誠守護,也源於他對山川自然和人間大道的熱愛和敬畏。他的語言溫柔優雅,心態平和寬厚。他對中國人的美好是謙遜的,對世俗的浮華是清醒的,在描述壹種共同的悲哀時沒有怨恨,在傾聽人類的苦難和昏沈時懂得同情,懂得沈默是壹種力量,面對喧囂的世界沈默也是壹種語言。他於2007年出版的詩集《古橋頭》是自然、現實、記憶的鏡像,也是詩人思路清晰、矢誌前行的精神縮影。既包含了楊堅審視自己的勇氣,也包含了個體對抗時代潮流時難以言喻的失敗主義氣息。也許,無情地運用情感,在愛的缺失中堅持愛,在希望的缺失中洞悉希望,是詩人的驕傲,也是詩歌生存的重要。
2007年度中國文學傳媒獎散文作家:舒婷
頒獎詞
舒婷以詩立天下,以散文續寫輝煌。她看似隨意的篇章,輕盈、簡單、自然、樸實無華、直白,既是女性思想與醇厚氣質的完美結合,也是散文自由主義風格的生動體現。她的散文集出版於2007年,名為《沒有香味的真水》,聚焦於壹個島嶼的歷史和現實。不遠處的人和事,通過作者內心的回訪,彌漫著壹股真情的嘆息和傷感。而那些貼心的細節,帶著人性溫度的鄉愁,被巧妙地嵌入作者個人的生命歷程,讓我們看到壹個地方與壹種生活氣質的養成,壹種有感染力的書寫,往往還有壹種對故鄉的精神尋根。舒婷對生命記憶的找回,對小事的敏感,對歷史人員的溫暖和尊重,堅定地向我們重述了那些牢不可破的精神紐帶對人類生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2007年中國文學傳媒獎文學評論家:陳超。
頒獎詞
陳超的文學批評洋溢著真摯的情感,也充滿了對理解、對話和價值確認的渴望。他對先鋒派詩歌長達20年的研究,是對不斷演變的詩歌事實的艱難見證,也是對這個時代想象力的高度和詩歌精神的寬度的絕佳詮釋。他2007年發表的批評論著《論中國先鋒詩歌》,以書寫詩史的莊嚴和對個體作家的關懷,從對先鋒詩歌困境與可能的激烈爭論中,為紛繁復雜的詩歌局面重新確立了方向感。同時,他對眾多詩人的重新解讀,讓那些孤獨的靈魂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做出了壹種遠離被遺忘命運的深入生活的書寫。作為為數不多的能夠直接影響詩人的批評家,陳超自由獨立的學術旨趣和引人註目的積極創造精神正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詩歌研究在文學領域的意義。
華語文學與傳媒大獎:2007年最具潛力新人獎:許
頒獎詞
許的文筆犀利,坦誠而博大。他的小說正視人類經歷的復雜性,承認卑微生活的艱辛,珍視創傷記憶在個人成長史中的影響和塑造。他以壹種平等的思想和冷靜的觀察介入當代現實,以壹種叛逆而卑微的寫作倫理建構自己的個人歷史,讓身處其中的每壹個人都有被理解的權利。他在2007年出版的小說,如長篇小說《子夜之門》、中篇小說《蒼白的聲音》、《人間煙火》、《拉下他的臉》,見證了壹個作家的成熟,也標誌著壹個人在青年時期可能達到的精神視界。他的敘述很果斷,但語言並不犀利;他的內心充滿滄桑,但他的感情並不孤獨。他不輕視卑微的生命,在重大問題上也不怯場。有對青春的警惕和向往,有對人性的拷問和善意。隨著許在謹慎與冒險、現實主義與虛構之間的進壹步選擇,他的寫作又開始了。
2007年度中國文學傳媒獎生態致敬作家:於堅
頒獎詞
生態問題是壹種世界觀,也是描述人類生存的基本尺度。在壹個壹切都可以復制,大地根基開始動搖的時代,人與自然、自然與天的關系正成為衡量現代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作為壹個冷靜的詩人,於堅不僅僅是壹個世界的觀察者,更是壹個富有同情心的叛逆者。他在2007年之前的壹系列詩歌和文學理論,基於他對人類根本經驗的迷戀,以壹種近乎粗糙的方式,深刻地表達了他在大地面前的謙卑、孤獨和悲傷。面對世界主義的喧囂,他堅持書寫壹種本土的體驗和記憶;面對未來主義的神話,他正視此時此地的生命價值。他言辭激烈,但內心柔軟;他的思想有針尖的力量,但他的感情是寬廣的,寬廣的。他通過文字安慰人們心靈的傷害,就像當這個世界的生態被破壞時,文字總是第壹個站出來抗議。於堅的寫作充滿了他對精神生態和自然生態的雙重關註。在這個嚴峻的時刻,我以生態文學的名義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