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元宵節的作文和散文

元宵節的作文和散文

元宵節有哪些小品?元宵節的味道越來越撩人,正月十五,可能就是她的華麗轉身了!壹想到元宵節,我就滿心歡喜,因為我不僅可以吃到圓圓甜甜的餃子,還可以在燈光和流蘇的童話世界裏漫步。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元宵節作文和散文的資料。歡迎閱讀!

元宵節那天,天氣晴朗,我帶著兒子去潮汕遊玩。十幾年沒去了,發現“十裏梅花香雪海”成了名副其實的名字。幽香浮動,遊人如織。我們登高望遠,玩得很開心,在路上遇到了幾個多年不見的好朋友。只是下山的時候腿在抖,心裏忍不住感慨。時間不等人。

晚上和父母出去吃飯後,我累壞了,我要回家休息壹下。兒子吵著要去過元宵節。“去年元宵節,花市燈光亮如白晝。月亮升到柳樹上,黃昏時他和我幽會。今年壹月夜,月燈依舊。”歐陽修描述的宵夜和今天的沒有太大區別。今年的元宵節和往年差不多。“東風夜有千樹。更是吹,星辰如雨。”活潑是孩子們的事,不是我的事。剛睡醒,雨恨雲,白天天空全失。或許歐陽修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所以他覺得“去年不見人,淚灑滿春衫袖”。

元宵節壹過,年味就沒了,生活又回到原來的軌道。我正常上班,上學的也開始上學,但我還是會壹如既往的晚出晚歸。忙的時候會覺得更充實,無聊的時候還是會去想,日子單調重復。然而生活還在繼續,幸運的是,妳可以在這裏放飛妳的思緒。

花開花落,雲卷雲舒,多少往事“只皺眉頭卻往心裏去”?元宵節後的日子就在細雨中開始了...

元宵節的作文和散文2這是我20xx年的第壹篇日記,愜意的假期在我的慵懶中溜走了。為什麽忽冷忽熱?天氣這麽冷,風還是這麽大。帶著壹顆渴望的心去旅行,有壹個地方讓我歸心似箭,那就是親情的誘惑。去北方給我浪漫,那是燈的魅力。有了愛在身邊,冬天的冷漠融化,火車在平原上疾馳,穿過山洞隧道,我的心在空氣笛聲的回響中飛翔。飛翔在十裏長街的燈火裏,讀著圓月的章節,等待壹場元宵節的盛宴,把快樂的思念種在柔軟的回憶裏。

又壹個滿月向我們走來,正月十五,壹個人人皆大歡喜的日子。家人的元宵節,永遠是那麽溫暖,那麽蔥郁,那麽清新,那麽親切。元宵節是耀眼的光,是紅絲帶,是幸福的團圓。它傳遞著人間的美好,它凝結著友情、親情、愛情。我在感嘆這個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元宵節。人們在虔誠地傳承光大,在年輪的光圈中,繼續繁華精彩。在其多姿多彩的妖嬈中,凝聚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不得不讓華夏子孫為偉大的國家而自豪。起源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徜徉在元宵節的靈界,再挖掘出古老的傳說,聆聽來自千年的詩篇。悠長的聲音來自妳腳下的大地,來自無邊的大海,來自落滿落葉的枝頭,來自無盡的人生旅途。當歲月的塵埃被抹去,20xx年的日歷依然那麽明亮耀眼,只因為元宵節自古以來就是百姓歡樂的日子,團圓的夜晚。

壹個節日是繁華的記憶,今夜的記憶還停留在北方的北方,那裏真的很冷,燈光的照片還在散發著寒意,我很欣賞。我把思緒拖回來,走在元宵節的古道上,讀著那盞燈的詩,穿越時空,編著關於這個節日的故事,在現實和傳說中,在思想和虛構中,咀嚼元宵節的原汁原味,愛著元宵節從古到今帶來的美好和祝福。“燈樹萬丈,花焰開七枝,月影凝水,春風含夜梅。”楊迪的壹首詩展示了隋朝燈籠樹的風格。我擡頭看著壹個像樹壹樣高聳入雲的巨型燈籠,成千上萬條彩帶從它斜斜的枝頭垂下,就像天上的流星雨。搖曳的燈光和星星相互輝映,在燈光的霓虹下,它們正跳躍著春天的激情。我的美好祝願隨著燈籠樹飛上藍天,敲響月宮的拱門,千裏尋嫦娥。我提著壹盞隋煬帝賜的燈,走進了盛唐的踢踏歌。城門外,已是彩霞映天,長安城內,已是燈火通明。這裏元宵節,帝都歌舞升平,樂聲醉人。壹萬盞燈籠把長安打扮得亮如白晝。天地相接,燈星相映,百姓歡騰,笑容滿面。我穿梭在這人海中,看著非凡的燈光,欣賞著夜遊的美景,回應著黃發的熱情問候,捧著眼睛看熱鬧。穿唐裝,舞唐燈。此時早已忘了荀荀是千年後20xx年的女人,走不出那句“誰見月不來坐,何處聞燈?”月色燈滿皇城,車珍貴。“盛唐仙境。四裏燈火通明,在人群中,用我的智慧,來揭開壹個燈謎。迎接我的是宋國人羨慕的目光。在耀眼的燈光下,我充滿了現代人的驕傲,讓所有的學者拜倒在現代文明的腳下。我為宋代元宵燈會上猜燈謎的創舉喝彩。最後我忍不住迷戀上了辛棄疾的詩“東風夜千樹開,繁星如雨。“寶馬雕車滿香,鳳笛動,水壺轉。壹夜,魚與龍共舞,蛾與柳與金縷,笑聲遠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我繞過了元代高聳的燈塔。“拔地燃空炬,炫龍桂影照長空,七層火樹暖,九彎珠夜吐。”它偉岸的身軀閃著耀眼的光芒,讓我留戀。透過明晃晃的燈光,在燈火通明的街道上,我贊嘆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傑作——元宵節的冰燈。可謂是光彩奪目,晶瑩剔透。再也停不下來,停在明代大畫家唐寅的房子前。“滿大街都是珍珠美食,都在唱歌,都在和神仙較勁。如果妳不表現出妳的尊重和微笑,妳怎麽能擺脫這個好時光?”美麗的詩和壯麗的景色,讓我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留下深情的贊許。我激動的是,在元宵節,這是清朝全體人民的歡樂,是清朝多麽繁榮昌盛的時候。民間各式各樣的彩燈是人們的傑作。”正在流火樹的錢春燕,突然看到光圈上映出的清輝。出海時還有水,袖子裏全是冷。蠟燭在空中不能有陰影,從月球上看很可疑。我是暫時借來的,我得盡我所能來過夜。”我贊美這個民族的智慧,我為勞動者的雙手感到驕傲。我沈浸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情感中。那盞燈,永遠是古人心中的希望,也正是這點燃的希望,讓我們的祖先在艱辛的旅途中,在艱難的世界裏,壹步步從遙遠的古道上走來。壹路走來,他們以頑強的民族精神,開啟了壹個偉大的時代,做出了驚心動魄的創舉。在血脈繁衍的過程中,壹個個家族延續了下來,壹個個風雨無阻,最終壹個偉大的民族站在了地球和世界之巔。

深夜,詩歌和煙火伴隨著我激情無眠。這個充滿激情的元宵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神聖之燈,讓我們美好的生活多姿多彩,魅力無窮。把壹年壹度的春節推向親情、愛情、美好的最高境界。讓人在喜慶的家庭中享受最美好的真情。即使生活中有煩惱,也被這壹片紅色的海洋淹沒。就算有說不完的相思,我也迷戀這盞燈的顏色。即使有太多的坎坷,也是被這希望之光所牽引。即使有無奈的聚散離合,也被這盞燈照得妖嬈怡人。珍惜此刻太多的情感,在忙碌的壹年裏壹點點品味,帶給人不壹樣的風情。掀開窗紗,看著屬於十五的明月。在這紫色的夜裏,我的心情在沈默中悄悄悸動。那來自於我內心的壹種激動。不知道更喜歡哪個方向。可能我還沒有走出陰霾。在五彩繽紛的夜色下,多彩的太空和銀河明亮的天空讓我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這個多愁善感的元宵節,我迷失了自己,因為節日太深情,我為深情的愛人而瘋狂。我因元宵的魅力而醉,我愛火樹銀花的墨筆。今晚,我贊美這盛大的元宵節。我為這深情而義的美好的壹天動情,讓我的心隨著思想的翅膀飛翔。在這個承上啟下的元宵節,在壹個“今年壹月,月和燈還是壹樣。”在告別中,我翻過昨天的日歷,繼續書寫另壹個新年的未來。在春節出生的娃娃臉上捕捉新的靈感,在春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的裝扮上寫下新的篇章。在春節堅強的年輕人的臂彎裏卷起壹個新的自己。所以我在這壹刻被感動了,當最後壹束煙花和春節做了最後的告別,我提筆寫下了20xx年的元宵節。

我懷念小時候的元宵節。我的家鄉有壹種說法,“正月十五打元宵”,這個元宵節就是要熱鬧非凡。

元宵節燈籠。孩子們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晚飯後找到提著燈籠的小夥伴。二十年前,經濟條件不好。所謂的燈籠,大多只是用酒盒做的,挖成各種形狀的洞,貼上有圖案的透明塑料紙,然後用泡沫挖個洞裝上蠟燭做底座,用繩子穿上,找個木棍做把手,就是壹個可以玩壹晚上的燈籠。當時也有做好的塑料燈籠,但是我覺得暗淡,不喜歡。最豪華的是帶電池的現代燈籠,有的帶音樂,最受歡迎的是欲望主題曲。當時電視劇《渴望》正在熱播,賢惠善良的劉慧芳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如果村裏有人提著這樣的燈籠,別人會投來羨慕的目光。這是最先進的東西!

我對元宵節吃元宵有壹個模糊的記憶,因為我從來不喜歡吃。又甜又無聊,我不喜歡吃甜食。不過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蒸幹菜包子,有薺菜幹,豆幹,有肉有餡,煮完特別香。幹菜的香味和肉的油膩味恰到好處,相得益彰。那壹天,包子不是圓的,而是半月形的,就像壹個大餃子,它的家鄉叫“槽”。我壹直不知道這個習俗從何而來,有什麽含義,老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是老壹輩傳下來的。

蒸饅頭會配蒸面條。十二或六,分別象征壹年和半年。面燈必須用未發酵的面條,否則無法成型。面團的形狀像茶杯,邊緣有壹圈花邊。做完飯,老人會看燈。如果任何壹盞燈裏有水,就說明哪個月會有降水。用火柴或牙簽做個燈芯,壹頭纏上棉花,種在燈裏,澆上油,就可以點著了。如果家裏有人是龍或蛇,就要蒸相應數量的龍燈。家鄉人認為蛇是“小龍”。我不知道這個習俗的意義。把亮著的燈拿到每個房間去拍,把墻角搖壹遍,說家裏沒有蚰蜒。燈油用完了,看燈芯爆裂的形狀,家鄉人就會斷定今年的收成是大豆高粱還是小麥。我當時並不這麽認為,我稱之為迷信。是迷信嗎?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對農民生活的美好期望。

今年元宵節我家也蒸了六個燈籠。奶奶去世後,我時隔多年又看到了燈籠。我的家鄉有壹個習俗。家裏有人去世,我三年不能蒸面,別人可以點。今年有點新奇,但我沒有點燈的童心,也沒興趣看燈芯油盡燈枯後的形狀。大多數村民都是這樣。現在人類種的莊稼不多了,村裏的田地也承包了,有的開發成了小區、公園、廣場。城市化的速度很驚人,每年回家都覺得有點陌生。小孩子確實會提燈籠,但是從來沒見過壹個小孩子提自制的燈籠,都是電子的。現在的孩子如果沒有把握,連自己都做不了。100後這壹代完全伴隨著電子產品成長。他們從未體驗過鄉村生活的童趣,也沒有機會。

元宵節之夜,煙花燦爛,滿載著人們心願的燈籠緩緩飛向廣闊而遙遠的夜空。那天晚上,許多人在觀看絢麗的煙火。我在屋頂,仰望夜空,壹輪明月照在天心。

我非常喜歡元宵節。每年正月十五,如果時間允許,我喜歡回老家,因為元宵節是家鄉正月的重頭戲。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張燈結彩,紅燈籠從頂樓掛到了壹樓。門外的走廊掛滿了大型木雕燈籠。到了晚上,這些燈都被小偷點著了,足以渲染節日的喜慶壹目了然,更不用說了。

以上都不算什麽。在我們家鄉,最熱鬧、最令人愉快的元宵節是龍燈。在我的家鄉,龍燈意味著神聖、節日和吉祥,會給每個人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迎龍燈前,要迎龍燈的人都窩成壹團點燃,要跨火驅邪的人用自己神聖幹凈的身體迎龍燈。龍燈的頭尾都是用鄙視之類的原料紮起來,再用白紙糊上,畫上龍的圖案,龍頭龍尾都打扮得非常高大威猛,栩栩如生,就像傳說中的龍壹樣。龍身由家家戶戶的板凳燈組成,每個橋板板凳燈上綁著兩個非常漂亮的燈籠,上面還裝飾著漂亮的插花;當然,臺燈也很簡單,簡單的只是由兩個顏色統壹的燈籠組成,但即使是由顏色統壹的燈籠組成,在那個夜晚點亮臺燈的時候也是非常醒目的。夜幕降臨,在鑼鼓聲中,在煙花爆竹聲中,在大人小孩的歡聲笑語中,龍燈緩緩起舞...龍燈所到之處,人們蜂擁而至迎接它,滿眼都是煙花閃爍的美麗,飛起的煙花把夜空裝扮得異常絢麗妖嬈;鞭炮聲、鑼鼓聲、人們的笑聲,在我耳邊無處不在;鼻子裏的味道是煙味,空氣中到處都是人的快樂、激動和幸福...

龍燈在人們的期待中開始表演,它開始在筆直的街道上拉燈。“拉燈籠”的意思是龍威想當“老大”,不想跟著領導,就倒著跑,逼著領導往後退。當領導反思是怎麽回事的時候,他當然不想放棄當老板的機會,於是拉鋸戰就開始了。在哪壹邊?龍在哪裏遊泳?當龍燈來回遊動時,鑼、鼓和鞭炮不停地加入進來。龍燈拉得越多,鞭炮放得越多。鑼鼓敲得越急,就像戰場上的戰鼓,人們越笑越哄...有時候由於人的力量不平衡,龍燈中間可能會被拉斷,而兩邊的人還在各行其是。龍頭只好放下架子,回頭尋找尾巴,在鑼鼓聲中歸隊。此時的龍尾就像壹只打了勝仗的公雞,驕傲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道歉...直到迎接龍燈的人跑累了,龍燈才慢慢前行。從遠處看,蜿蜒的龍燈真的像壹條遊龍,隨時準備在空中起舞。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是“拉燈”,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來到相對寬闊的操場時,龍尾悄悄包圍了操場中央的龍頭,但龍頭發現自己被包圍了,當然想突圍,於是試圖沖出包圍圈,這就是“偷燈”。就在這個龍燈從這裏突破的時候,又縫了壹個燈籠。此時“內戰”暫時擱置,壹場“美女爭奪戰”在兩條龍之間展開。兩條龍的龍首正面相遇時,迎接龍首的人都試圖把自己的燈高高舉起,看誰的龍姿更高,這就是“競高”。因為我們在鎮上,元宵節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幾條龍在同壹個操場上“肉搏”。記憶最深的壹次是九條龍在壹個地盤上轉圈打架。高高的水龍頭壹個接壹個,讓人目不暇接。這麽多華麗的燈光幾乎把黑夜變成了白天,整個操場只看到壹個旋轉的燈光...

我們家鄉的元宵節不僅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山上也張燈結彩。是晚輩在親人墳前點亮的燈。是燈邀請已故的親人壹起過元宵節。思念親人的是燈...

這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是不是很熱鬧?

五年過去了,元宵節到了,假期結束了,又要上班了。離開家鄉,東奔西跑。深深的鄉愁,總在等待童年。

充滿膠東風情的平房,雖然沒有樓房那麽挺拔,卻有自己獨特的溫暖。多少人盼望著在門上貼壹個大大的“福字”,壹不小心貼下來,就會很開心地說“福字在此”。紅色的春聯給壹年帶來了嶄新的面貌。妳還像小時候那樣挨家挨戶看春聯數對聯嗎?"春風正在崛起,妳高興地擡頭仰望."“出門要錢,到手了,妳家生意興隆。”

鏗鏘的鑼鼓,歡快的舞步,扭秧歌的扭腰,讓春節熱鬧非凡。

燃放煙花爆竹似乎是過年必不可少的壹部分,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壹部分。不管男生女生,都湊在壹起,堵著耳朵聽著爆竹聲。"在鞭炮聲中,春風把溫暖送進了屠蘇."在鞭炮聲中,送走壹年,迎來新的壹年。孩子長大了,老人也大了壹歲。

元宵節才燃放煙花,被遠方的人稱為“解悶”。那不是很有趣嗎?想想妳的童年。環保標語有冷凍,炸面炸魚,掛家譜,掛燈籠,放煙花,跳秧歌,看大戲。這些充滿年味的傳統民俗,已經延續了幾千年。

不知道妳是否已經離開了家鄉,踏上了回家的路。鄉愁會是妳永遠的等待和牽掛,它會壹直伴隨著妳,在妳的內心深處。願妳在新的壹年裏給自己壹點時間欣賞日出日落,多給老人打電話,多回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