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情感啟蒙、情感交流和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兒童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綱要》中明確指出,在藝術教育活動中,要註重兒童的藝術感受力和藝術創作中的個性化表達。
幼兒期是孩子獲得表現力的最佳時期。我們反思兒童藝術教育的現狀,發現還存在壹些誤區:在課程設置上,藝術教育活動流於表面;在藝術創作方面,仍然強調藝術知識和技巧的傳授,忽視兒童對藝術的感受,在評價上重結果輕過程。針對以上誤區,結合我園幼兒藝術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培養幼兒藝術表達能力的研究”課題,目的是通過研究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興趣,提高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通過參與研究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從而提高我園的整體辦學水平。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目標
概念定義
1.藝術:藝術通過塑造具體的形象,創造性地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壹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幼兒園的藝術教育主要是指對幼兒的美術、音樂和文學教育。
2.藝術表現:是指通過美好事物、美好作品的具體生動的形象感染人,調動人的積極情緒,啟發人創造性地用各種方式表達對事物、作品的認識。
3.兒童的藝術表達:指兒童通過認識和感受生活中的聲音、色彩、符號和標記,通過學習文學作品、音樂、舞蹈和藝術等,對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進行的主動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表達。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引導兒童積極參與藝術表達,使他們對周圍生活環境和藝術作品的美具有敏銳的敏感性、欣賞性和表現力,能夠大膽地、心甘情願地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願望和思想,使藝術教育真正服務於兒童的發展。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幼兒園藝術教育的規律和方法,找到培養幼兒藝術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理論基礎
1,馬克思的美育觀:藝術對人的感性豐富性的形成和人的潛能的開發具有無可爭辯的意義。
2.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需求”。而人對美的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之壹。在生活中,只有少數人能通過藝術創作活動獲得自我實現的需要,而大多數人只能通過藝術欣賞、藝術熏陶、藝術感染來實現自我。
3.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的發現使當今教育聚焦於藝術教育,引起了對藝術教育的關註。
四、研究原則
1,生活的原則;2.情感熏陶原則;
3.普遍性原則;4、主體性原則
5.遊戲性原則。
動詞 (verb的縮寫)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主要以音樂、藝術和語言作為研究的突破口,重點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研究內容和要求。小班:願意參加藝術活動,會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簡單的表達和創作。中產階級:在藝術活動中體驗交流合作的快樂,用語言、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大班:學會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提高藝術趣味的體驗和表達能力,使表演更加個性化。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1.營造藝術教育環境。
(1)營造藝術氛圍。
(2)搭建表演平臺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1)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策略。
(2)教學手段的整合策略。
(3)靈活的教學方法策略。
3.引發、釋放和發揮藝術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1)探索孩子表達能力的基礎。
(2)喚起孩子的表達欲。
(3)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4)指導兒童的表演技巧。
(5)張揚孩子的個性。
(6)評價兒童的表現效果。
六、研究對象和方法
(壹)研究對象:幼兒園全體兒童。
(2)研究方法:
1,文獻法2,行動研究法3,案例研究法
七、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三年,結合幼兒特點進行,層層推進,不斷深化。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壹階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為確立項目名稱、撰寫計劃書、申請立項階段;
第二階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組織實施,開展調研階段;
第三階段(2008.9-2008.12)評價、總結和論證階段。
八、研究的主要過程
在區教育部門領導的指導下,該項目從制定方案到組織實施,經過了三次修改。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主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優美的藝術教育環境為兒童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創造了條件。
(1)營造藝術氛圍,讓幼兒感受藝術,幼兒所處的環境作為壹種“無形的語言”,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挖掘周邊環境中藝術教育的潛在價值,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各種環境因素,為幼兒創造壹個充滿藝術美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幼兒園無論從大環境的營造,還是班級環境的布置,處處充滿藝術氣息。走進幼兒園,主題背景墻上“藝術的童年,詩意的家園”幾個字點出了我們的話題,我們巧妙地在主題背景墻和園標上設計了“壹本書(文學)、壹支筆(藝術)、壹串音符(音樂)”三個副題。幼兒園的三層也創造了不同的藝術環境:壹層是文學的世界,二層是藝術的殿堂,三層是音樂的舞臺。每個班裏“繡”、“織”、“變廢為寶”等“壹班壹品”的特色氛圍也很濃厚。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孩子總是在感受藝術的美好。
(2)為孩子搭建壹個大膽展示的藝術表達平臺。眾所周知,幼兒園藝術環境營造的關鍵是讓幼兒成為環境的設計者和創造者,追求環境與幼兒的“對話”,所以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的空間,為幼兒創造壹個表達自我的平臺。首先,在三層,我們設計了壹個大嘴童話劇場,底層是閱讀走廊、成語故事、古詩詞世界,讓孩子們細細“品味”;二樓有各種手工作坊。每學期根據學科需要設置不同的區域,如創意區(刺繡編織區、創意制作區)、繪畫區——美術室,在軟包頁上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展示體現藝術中各種表現手法的兒童作品。我們根據主題在這些區域擺放各種素材,讓孩子大膽“繡”;三樓的“樂器工坊”和“大舞臺”也充分發揮其功能,孩子們可以在這裏施展才華,盡情“跳舞”。其次,每個班級都設置了動手區和表演區,讓孩子們在遊戲區展示自己。這些平臺的建設為孩子們提供了壹個展示自我、表達自我的平臺,為孩子們的創造性表現打開了無限的空間。
2.各種教學措施為兒童藝術表現力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1)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策略。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生活的壹種表現。為了體現教育既要回歸兒童生活,又要走向兒童生活世界的思想,在選擇藝術教育內容時要註意以下幾點:壹是內容適當,即所選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滿足兒童興趣,喚起兒童* * *;二、系列內容首先,根據不同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藝術活動。小班選擇壹些內容簡單、主題鮮明的內容,大班選擇壹些有表演性、可操作性強、寓意深遠的內容。其次,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和目標的深度,循序漸進地安排。在課程設置上,結合學科需要:語文主要增加文學鑒賞,穿插壹些經典童話故事(如《桃樹下的小白兔》、《賣火柴的小女孩》、《梨子小提琴》、《金屋藏嬌》、《蘿蔔回來了》等。),尤其是中國著名作家金波的兒童文學作品,因為他的作品很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美術主要是將壹些民間藝術(剪紙、印染、編織、刺繡)引入我們的課堂,同時適當增加世界名畫進行“我與大師對話”和“我與大師比較”,如畢加索的《中產階級的臉》、《大班的夢》、馬蒂斯的《舞動的色彩》、梵高的《向日葵》。音樂主要是在我們的教學中加入壹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經典優秀作品,比如京腔、黃梅戲、評彈等。多元化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使孩子們充分感受到祖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極大地開闊了他們的藝術視野,激發了他們對作品的美好感受,為他們的表演和創作奠定了基礎。
(2)教學手段的整合策略。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兒童藝術教育強調藝術的綜合,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用綜合的概念去探索音樂、美術、語言等藝術形式中的相同因素,並巧妙地結合在壹起,如《瑤舞大班音樂欣賞》、《樹葉大班散文欣賞》等。,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內容。同時,我們還註重將藝術活動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壹天的活動的每壹個環節都留下藝術的痕跡,比如每天早上,我們都會播放壹些歡快明朗、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兒歌,讓孩子們壹踏進幼兒園就感到快樂;在孩子午飯和午睡前,老師會安排優美的音樂和動聽的故事來調節孩子的情緒。通過這壹系列輕松愉快的活動,讓孩子感受到藝術的熏陶;此外,我們還將藝術活動與遊戲相結合。把遊戲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延伸。每次遊戲時間,“大嘴童話劇場”、星光大道、創意世界等遊戲區都是孩子們展示個性、展示才華的最佳舞臺。
(3)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策略
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從2008年開始,我們有意識地將研究中心轉向教學方法的靈活策略。有組織的兒童美術活動,是以教師教學和兒童實踐為主的單壹、封閉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已經轉化為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答:自主學習:如大班舞蹈活動《花的聯想》,旨在讓孩子在不同情境下,隨著音樂,用肢體動作表達花的變化。老師會改變以往演示幼兒被動模仿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幼兒觀察-感受-體驗,建立動作的視覺形象與身體的關系,主動用肢體動作來表達。b:合作學習:比如在大班的文學活動“月亮”中,老師最後增加了壹個環節,是孩子們互相合作模仿詩歌,所以整個活動特別引人註目,孩子們對詩歌的理解-感受-表現都在這個環節中表現出來。
3.開放式的評價方式,為孩子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藝術潛能,由於環境和遺傳的影響,他的發展是不同的。那麽如何讓每壹個孩子都感受到成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就需要教師運用多元化、開放性的評價方式和策略來開發和釋放孩子的藝術潛能。
(1)制定兒童藝術表達的評價指標,為研究樹立正確的導向。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關註孩子的發展,更關註孩子是否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們根據三個分題,從音樂、藝術、語言三個方面制定了九個兒童發展評價表,並按照三個年齡段,摒棄“對錯、喜不喜歡”的舊評價標準,以兒童在藝術活動中是否始終處於獨立、主動的地位,是否能充分享受活動過程的樂趣,是否能對作品產生美的感受並進行表演和創作為主要評價依據。在每次研究活動中,老師都用藝術表現的標準來評價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找出對孩子表現也有幫助的點,比如大班藝術活動:“京劇臉譜”。在活動中,老師讓孩子們欣賞和感受五官和圖案的誇張。在評價的時候,有老師提出,色彩的誇張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讓孩子感受面部化妝顏色的誇張,讓孩子擁有壹種權利。
感性,從而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評估表的制定為課題研究的發展確定了正確的方向。
(2)采用多元評價策略,提高兒童的藝術表達能力。
答:交互式評估策略
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教師過多地以評價者的身份出現,而忽視了孩子作為評價者的作用。因此,我們重視師幼互動和子幼互動在評價過程中的評價功能。在引導幼兒反思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總結和發現壹些符合幼兒興趣特點、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熱情的問題,並及時拋出來。在幼兒互動的評價過程中,幼兒獲得更多思考和表達審美感受的機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創作,表達對他人藝術活動和作品的看法,發展自己的藝術鑒賞和藝術批評能力。
b:指導性評價戰略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兒童的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達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除了拓寬藝術教育的內容,為他們提供適宜的環境外,還引導孩子自由、充分地表達和創造,激發孩子感受美、表現美,使他們體驗到自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比如美術活動中,當老師觀察到孩子的畫面缺乏豐富性和獨創性時,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用孩子的口吻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自言自語,其實就是對孩子的暗示。問題給孩子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幫助他們拓寬思路,豐富作品內容。
c:共享評價戰略
藝術活動是孩子獲得自我滿足的最好舞臺。孩子們喜歡展示他們的作品和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看法。他們希望得到同齡人和老師的認可,並與他們分享這種快樂。所以老師的欣賞和表揚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從老師的積極評價中,他們體驗到了成功和快樂。比如“我要上小學了”就是大班結束的主題活動。孩子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繪畫、手工、唱歌)表達對幼兒園和老師的懷念和真摯的感情。這種感覺值得分享。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欣賞和分享自己的作品,然後讓孩子知道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創作的完成並不是藝術活動的結束,而是孩子分享作品、互相欣賞、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最好時機。這時候分享其實是老師從壹般感知到審美感知的逐漸過渡,會提高孩子的欣賞和評價水平。
d:展示評估策略
在藝術活動中,我們註重直觀生動地呈現孩子的成功作品和積極行為,讓他們有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大班的“舞蹈的顏色”藝術活動中,老師們展示了每個孩子的作品。在作品中,他們新穎創新的思想不拘壹格,童心童趣奔放,是成年人難以想象的。雖然有點幼稚和稚嫩,但那是孩子所擁有的,我們都充分肯定。
九、研究的主要結果和結論
通過三年的課題研究,全面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素質,極大地發展了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的天賦和能力。
(1)理性成就:探究了提高兒童藝術表達的心理過程。
表情創作
↑
激活欲望(表達欲望)
↑
內部化建設
↑
興趣刺激
↑
感受體驗(提高兒童藝術表現力的心理發展過程)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兒童藝術表達能力的提高是通過壹個感受體驗—內化建構—表演創作的無限循環而不斷提高的。
(1)經驗:這是兒童藝術表達的初級階段。孩子們開闊了眼界,陶冶了身心,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在藝術的環境中,在多樣的藝術活動中,萌發了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和願望。教師作為藝術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和引導者,直接與孩子的心靈溝通,從情感上感染孩子,讓孩子感受、體驗、感動,領悟壹個道理。這個模型的框架是:感知+體驗+遷移。
(2)內化建構:兒童將感受到的外界信息通過消化吸收轉化為內需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對活動的興趣,激發孩子的藝術創作動機。在建構兒童經驗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兒童的發展和需要,給予及時、適當的表達和技巧指導。當幼兒面對活動的要求不知所措時,教師作為幼兒藝術活動的引導者,給予耐心的啟發;當孩子有獨立表達和嘗試的能力和願望時,教師成為孩子藝術活動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隨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在孩子完全可以獨立活動的時候,老師作為孩子藝術活動的欣賞者和分享者,及時給孩子壹些支持性的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和自己的成長。這個模式的框架是:探索+交流+表演。
(3)表演創作:每個孩子都有表演和創作的潛力和天賦,藝術活動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自我表現形式。在活動中,孩子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達和創作。作為老師,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和表達,讓孩子大膽展現個性,張揚自我。這個模式的框架是:欣賞+聯想+創作。
(2)實際成就
1,教師的教育觀念和科研素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通過研究,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展示的語文教學活動《金房子》、《胖王》獲得區級評比壹等獎,音樂教學活動《小葉子》獲得區級評比二等獎。老師們教的棒棒糖、襪子、老狼整形分別頒給了蘇州和吳中。
項目的研究和實施提高了教師的總結和反思能力。近三年來,教師撰寫藝術教育活動優秀案例27篇,發表總結研究文章8篇,有40余篇獲省、市、區級獎。
2.兒童的藝術表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通過三年的研究和實踐,我們驚喜地發現,藝術有助於孩子開闊視野,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優美的藝術環境,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優秀的藝術作品深深吸引著每壹個孩子。他們對色彩、語言、音樂等作品形式的美表現出發自內心的熱愛,有壹雙會發現美的眼睛。
藝術給兒童帶來快樂,滿足他們的表達欲望,進壹步促進兒童藝術表達能力的發展。在研究中,通過搭建“文學的世界、藝術的殿堂、音樂的世界”的表達平臺,在“探索兒童表現力的基礎,激發兒童的表達欲望,發展兒童的表達創造力,指導兒童的表達技能,張揚兒童的表達個性”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和實踐。舉辦“古阿古阿杯”評書、“大嘴”啞劇、“多多杯”藝術創意、“百靈鳥”歌唱比賽等活動;“壹課壹品”的特色建設,為每壹個孩子創造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既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又提高了孩子的藝術表達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08年6月1日,“讓藝術放飛童年,讓童年收獲快樂”開放式藝術展演,以節目表演和幼兒作品的版面展示形式,不僅向社會和家長展示了我園的藝術特色和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全面展示了幼兒高超的表演能力和藝術才華。孩子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家長們的掌聲,贏得了所有家長的壹致好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2008年6月5438-10月,幼兒園創作排練的啞劇《小醜魚》獲得蘇州市第二屆啞劇比賽銅獎。師生布置的主題墻“圓世界”在吳中區環境評比中獲得“最佳藝術表現獎”,2幅兒童創作的藝術作品在吳中區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獲得壹等獎,100多幅兒童藝術作品在江蘇省早教舉辦的“多多杯”繪畫大賽中獲得壹等獎。
3.幼兒園運營水平全面提升。
培養幼兒藝術表達能力的實驗研究,促進了我園的內涵建設,促進了辦園水平的整體提高。從2007年6月5日至2007年10月,我們以優異的成績躋身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行列。今天,幼兒園已成為區學前教育部門教學和研究的先鋒。近年來,多次為吳中區學前教育專題研究提供研討場所,接待了吳中區多家姐妹園的參觀交流。
課題的研究也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多才多藝的教學基本功也成為我們教師的壹大亮點。舞蹈《醉山塘》獲蘇州市優秀表演獎,評彈《長橋最難忘》成為我們長橋街道的特色經典節目。老師們也多次受邀參加各級各類文藝演出,幼兒園也被列為吳中區文藝宣傳隊。師生布置的主題環保墻“圓世界”在吳中區教育局組織的環保評比中獲得“最佳藝術表演獎”稱號。兩位老師寫的毛筆字獲得了吳中區幼兒教師基本功大賽壹等獎。
聖紫晶有句諺語說“玉不是切割的,它不是工具”。縱觀我們這三年研究的全過程,其實就是壹個切玉的過程。雖然這塊粗糙的玉石並沒有變成非常漂亮的玉石,但是老師們在這個“切割”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孩子們的發展,確實讓我們無限欣慰。我園自始至終以藝術教育為主旋律,積極營造“平等尊重的管理藝術、和諧民主的人文藝術、自由開放的環境藝術、積極互動的教研藝術、審美創新的課程藝術”的氛圍,用藝術和文化的無形力量加強課程園本的研究,不斷反思,不斷實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