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類
教學內容:學習唱《潑水節快樂》這首歌。教學目標:
1,會帶表情唱《潑水節快樂》。
2.對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有初步了解,有進壹步了解的願望,對音樂有親近感。
3.學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跟著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潑水節視頻片段)
老師:今天我們要學唱的歌曲是關於傣族潑水節的。
2.學唱歌曲潑水節快樂。
(1)教師示範或播放示範磁帶,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內容、情緒、語氣、節奏、速度。
根據範演唱的錄音,學會唱歌詞。註意“x.xxx”和“xxx.x”兩種不同節奏的區別以及第二段“大家都像小水鳥”節奏的正確性。難點在於結尾句的“艾羅”二字是從第二拍的後半段開始的,可以通過命令手勢來提示。
(2)引導學生分析分數。哪兩個樂句節奏完全壹樣,音調也壹樣?妳能用兩種不同的音調正確地唱歌嗎?
(3)學習唱第壹、二樂句的譜子,可以結合聽、唱。
(4)學會在伴奏下把歌詞唱幾遍。
(5)介紹傣族樂器鑼與象腳鼓的鬥爭。壹些學生可以用大鑼和鈴鼓模仿他們的聲音。
3.學生們隨著音樂自由地表演幾個傣族舞蹈動作。
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壹樣,擅長唱歌和跳舞。他們的舞蹈動作很有特色,也不難學。請跟老師學壹些傣族的舞蹈動作。
三、音樂活動:學生初學時,可以隨著歡樂水節的音樂自由起舞,或者做壹些即興的變化。老師也可以找壹些傣族風格的音樂來代替歡樂的潑水節,這樣不僅讓學生更感興趣,還可以讓他們更多的接觸到傣族風格的音樂。
第四,最後以唱歌跳舞結束整節課。
教學反思:
學生對這節課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他們在情感上投入唱歌,唱得幹凈利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二節課
教學內容: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節》和中阮獨奏《火把節之夜》。
教學目標:
1,繼續培養聽音樂的好習慣,能夠用音樂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2.對塔克民族和民族樂器,如鷹笛、鈴鼓,火把節概況,民族樂器中阮有初步了解。
3.學習打手鼓,為音樂伴奏。
教學過程:
1,導入
老師:上節課,我們學了《潑水節快樂》這首歌,這首歌表現了傣族潑水節快樂的情景。今天,我們將“旅行”到傣族的山村,參加他們的火把節。現在讓我們欣賞中軟的火把節獨舞之夜。
2.欣賞中軟獨唱火把節之夜。
要求:學生已經到了四年級,以後欣賞的音樂會越來越多,會越來越好聽。器樂沒有歌詞。怎麽享受?首先我們可以跟著哼唱幾遍,然後我們壹聽到這個主題就能說出這個音樂的標題和作者,這也是我們欣賞音樂的重要目標之壹。此外,在聽音樂時,妳應該根據音樂的標題發展聯想和相似性。妳的想象力越豐富,對音樂的理解就越深刻,對“音樂的語言”就越熟悉。最後,註意樂器的音色。
(1)第壹次聽音樂。跟老師學唱主題a,要求初步記住。
(2)再聽壹遍題目A。
(3)聽完整首歌,要求學生充分發展聯想和想象。
(4)完成課本上的作業:為A、b兩首旋律填入速度和表情的表達式。
3.欣賞彈撥音樂合奏“塔吉克節日”
(1)塔克人、鷹笛、鈴鼓簡介。
(2)第壹次聽音樂。
(3)隨著老師學習唱主題,要求初步記住,並用“X.XXX”的節奏為主題伴奏。
(4)學習如何打鈴鼓。壹些學生練習鈴鼓,壹些學生模仿敲鈴鼓的動作。
(5)教師演奏主題音樂,學生用鈴鼓伴奏。
(6)聽音樂。
4.總結:
教學反思:學生可以專心聽歌,學會用鈴鼓為音樂伴奏。
第三類
教學內容:學習演唱歌曲《那達慕之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節日那達慕。
2.初次接觸歌曲。吐字清晰,富有感情,唱起來很有氣勢。
3.結尾句可以設計不同的動態變化。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相關文化的滲透和情感的激發。清晰而富有感情地唱壹首歌。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
1.學生們隨著《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音樂走進教室。
2.向老師和同學問好。
二、新授進口
1,美麗的內蒙古草原
老師:“風吹綠草遍地,蝴蝶飛舞,白鳥歌唱,壹彎碧水映晚霞,馬如壹草,牛羊似珍珠,啊!牧羊女放聲歌唱,歡歌遍天下。”(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為背景音樂)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描述了哪裏?
生:內蒙古大草原!
老師:在壹望無際的草原上,有碧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花朵,白色的綿羊,棗紅色的馬,遠處連綿起伏的山丘和高大的白樺林。這就是盛夏的內蒙古草原,從遼闊的內蒙古草原到空靈的藏北草原,從絢麗的木蘭圍場到優雅的巴音布魯克。但是,女性美不是草原,也是陽剛奔放。讓我們壹起走進蒙古大草原,領略它的美麗與豪放...(播放課件,用課件帶領學生觀看美麗的草原,讓學生匯報交流相關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習慣、服飾、節日等。)通過學生的報告,老師的及時補充,結合課件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引導學生了解蒙古人,在引起學習興趣後,引導他們了解蒙古人的節日。
2.活潑的那達慕
老師:妳知道蒙古最大的節日是什麽嗎?
生:那達慕!
第壹次聽力環節,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聽那達慕的歌,理解旋律,理解歌詞。
老師:歌裏寫的是什麽?(請讀單詞)
老師:妳對那達慕有什麽了解?
健康:人們應該穿好節日服裝!有騎馬比賽!參加那達慕的人很多,節日現場非常熱鬧!晚上,人們載歌載舞,拉著馬頭琴慶祝節日。
老師:學生講得很好。除此之外,妳對這個盛大的節日有更深的了解嗎?
學生分組討論發現的相關信息,並分組做報告。
(播放課件,《那達慕之歌》為背景音樂)學生分組匯報,交流信息。
教師結合課件作為補充,讓學生了解那達慕的起源、節日活動內容、當前那達慕等信息。那達慕,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是集祭祀、競技、娛樂、祈福為壹體的全民體育賽事。
教學反思:
學生唱歌時,情感投入,唱得幹凈利落。
第四節課
教學內容:音樂活動《那達慕歡騰》。
教學目標:
1,進壹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對民族節日的向往。
2.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
1,導入
今天,我們將邀請學生組織並參加盛大的那達慕大會。請看教材,教材包括摔跤,*射箭,唱油歌五個部分。這些部分都需要學生和搭檔合作,共同創作和表演,比如摔跤。教材規定了節奏X-XX-X-X。
5—∣55∣55∣50∣5—∣65∣6—∣50∣1—∣56∣1—∣50∣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1—∣66∣5—∣60∣
嘿嘿嘿嘿嘿
再比如射箭。教材中只規定了X-∣ x00 ∣ X-∣ x00 ∣的節奏,X-代表箭飛出的聲音;X0是箭擊中目標的聲音。現在請用打擊樂器模仿,這需要思考,可能會用到很多非常規的演奏方法,培養我們的創新思維。還請註意21頁的圖,圖中顯示了活動的路線,但可以是順時針也可以是逆時針,從油歌開始,中間插入摔跤、射箭、唱歌和*,最後以歡呼結束。現在,請把學生分成四組。大家互相商量壹下,如果進行設計活動,誰來表演摔跤,歌手怎麽伴奏,誰來伴奏打擊樂器,誰來表演射箭,誰用打擊樂器模仿它的音效,如果模仿,那達慕的歌誰來唱,其他人怎麽辦,油歌誰來唱,固定不固定。
2、學生分成四組,互相交流和討論,* * *同設計,教師巡回指導和啟發,但要尊重學生的意見,不要搞雷同。
3.學生分組表演,老師和學生壹起評價。
4.合成四組的表演,就是讓四組的摔跤、射箭、唱歌和* * * *壹起表演,拉拉隊* * *壹起唱油歌,組成*。
教學反思: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具有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