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兩個孩子得到了壹個橘子,他們爭著要吃。最後達成協議,壹個孩子負責切橘子,另壹個孩子可以先選擇切好的橘子。他們按照約定的方法各自拿到了壹半的橘子,高高興興地拿回家了。小孩回家,剝下半個橘子,扔掉,把果肉榨成汁喝。還有壹個孩子回家,把果肉挖出來扔掉,留下皮磨碎,拌上面粉烤成餅。
以上的話引發了怎樣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妳的聯想或感受寫壹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思路,選擇自己的風格,擬好自己的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意義,不要抄襲,也不要照搬。
思維指導
這是壹種新的材料成分測試。材料選自2009年6月24日《中國教育報》第六版“他山之石”專欄。原題為《分橙的管理哲學》。內容是兩個孩子為了壹個橘子打架,通過協商達成了平分的協議,但是結果沒有得到理想的結局,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個故事的中心意思是:充分有效的溝通是物盡其用的前提;沒有有效的溝通,事物的價值就會被浪費。分橘子之前,兩個人都很清楚自己的需求,壹個要橘子皮,壹個要橘子肉,目標也很明確;在切橘子的過程中,兩個人也有過壹些合作和協商——但最終都未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各自都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想要的東西只有壹半,另壹半被浪費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個人的需求恰恰是互補的,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這麽合理的事情為什麽不能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呢?原因是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未能有效溝通;如果說雙方都能告訴對方自己的需求,結果肯定是皆大歡喜。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把這篇作文的最佳思路定為:合作中要有充分有效的溝通。
有各種切割角度。註重材料的前提可以表述為“充分溝通是合作的前提”;著眼於物質的道德結果,可以表述為“在溝通的基礎上各取所需”、“只有事先充分溝通,才能實現更好的合作”、“溝通、交流、共贏”、“人和物要物盡其用,必須有效溝通”。圍繞材料中橙子的分割,可以表述為“看似公平的分配,未必能實現人或物的最大價值(最大利益)”、“不能壹味追求形式公平”、“不能只求公平不求實效”;著眼於兩個孩子之間的協商,可以表述為“民主協商不壹定總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缺乏充分的溝通往往不能圓滿解決問題”;聚焦兩個孩子的爭執,可以表達為“盲目的爭鬥往往讓人看不到問題的本質”;著眼於材料中兩個孩子的綜合行為,可以表現為“大聲地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等等——只要能聯想到交流和溝通,就可以算壹個班。
這個作文題目很難考。整體來看,沒有明顯的傾向性;尋找字裏行間的傾向性,妳得到的是壹個陷阱:“爭來爭去”給人壹種印象,不要為了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盲目爭搶;“達成壹致”和“皆大歡喜”說明結果不錯,雙方對橘分滿意;“榨果汁喝”和“烤蛋糕吃”的感覺也相當愉悅,表現出壹種合作共贏的快感。這種情況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並不常見。
選材也很難,學生習以為常的名人典故大部分都不適合。只有那些關註現實,思考人生的考生,才會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適的寫作素材,而那些習慣無病呻吟的作家,肯定會感到無奈。
關於標記的說明
1.考題。因為材料的中心意思比較隱蔽,所以考生在審題時犯的錯誤真的是五花八門。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談合作(目標和方向)不談溝通,或者文章也談溝通,但文章的重點是合作(目標和方向)。比如“合作好,競爭不好”、“合作共贏”、“精誠合作”;或者只談目標的重要性,比如“目標比方法重要”“目標不明確,即使方法得當,也達不到最佳效果”。這些只是被歸類為二等卷。
也有壹些主題與材料有關,但明顯偏離了材料的意義,比如壹味推崇民主協商,或者只是為了公平,只是為了雙方高興;或者“和諧比什麽都重要”,或者談論選擇、價值、環保、物盡其用。這些都不錯,和材料有關,但是離題目材料的中心意思太遠了。
2.表達問題。在閱卷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作文即使審題準確,立意正確,分數也不是很高。這主要是表達方式的問題,比如:
(1)整體策劃差,文章造型不足。有些作文想法很好,但是沒有寫完,甚至只寫了壹半。
2思維不暢,表達笨拙。這種成分大多可以從軋輥表面的塗抹上看出來。
(3)滿口白話,語言缺乏文采。整篇文章,在閱卷老師目光的快速“掃描”中,很難找到好的修辭、好的句式、準確的含義豐富的成語、突出壹定文化內涵的引語。
4能力有限,辛苦。比如壹篇編號為29277的作文,名字也是“選擇”。姑且拋開它的用意,只看這樣壹句話,妳會發現作者的“文筆”是不夠的:“選擇是壹種平衡,叫秋色;選擇是寒梅,香豆蔻年華;選擇是壹股清風,吹拂浮躁的心靈。”可以說,這位考生“文筆優美”的意識很強,但功力太差,只能把這麽蹩腳、不倫不類的比喻放到文章裏。就像劣質粉抹在臉上,讓人感覺凹凸不平,不舒服。壹般來說,好的句子是“得心應手”的,但要達到“信”的境界,還需要多背誦,多模仿,多揣摩,多領悟。不練考試,死記硬背是沒用的。
⑤意圖和材料,缺乏分析論證,難以產生較強的說服力;想法雖然準確,但用的材料無法證明觀點,邏輯上犯了“推不出來”的錯誤。在“特色”上,不是“深刻”、“豐富”、“文采”、“創新”,而是膚淺,缺乏情感的滋潤。分數不高,合理。
⑥選擇自己不擅長的文風。幾首詩,還有壹些半寫半白的文章,因為水平有限,控制起來不是很舒服,讀起來讓人不舒服,所以分數不高。
⑦有些文章很文藝,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顯示作者豐富的文化背景,但文章的主題與材料的意思相差很大。閱卷老師不禁納悶,這麽高的寫作功底怎麽會在審題時犯低級錯誤。是考前背誦的範文,壹套通融?是不是太缺乏應變能力了?
除此之外,還有壹些其他的失分原因,比如試卷不整潔,錯別字。有些錯別字純屬考生粗心大意造成的筆誤,完全可以避免。再次,告誡同學們要養成認真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優秀作品展評(壹)
平等不等於公平。
匿名的
小學老師給大家發了糖之後,妳會覺得他手裏的蘋果比我的桃子好吃嗎?中學老師發完讀物,妳覺得他手裏的科技書比我的漫畫書好看嗎?在公司分享米油後,妳覺得我更需要他手裏的米嗎?
或許,妳在生活中有太多類似的問題。就像兩個孩子分橘子,壹人分壹半後,壹個孩子只拿肉,壹個孩子只拿皮,剩下的都浪費了。應該是他們認為每個人都平分以後才公平,但實際上並不完全如此。有時候,平等不等於公平。發糖書的時候,兩個人可能會看著對方的東西想:我更需要他手裏的那個。但是,分東西之前為什麽不互相溝通討論,再做相應的決定呢?雖然兩個人認為這是彼此平等的,但他們並沒有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壹切,所以這是不公平的。
這些東西,雖然人在精神上是完全被“公平對待”的,物質數量是平等的,但物質質量卻是不公平的。這是缺乏溝通和管理不完善的表現。商人做生意,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並不意味著最大化,而是個人需求的最大化滿足。所以在交易之前,總會有很多的討論和溝通,來賺取最大的利益,互相交換資源。這才是真正的公平,物盡其用。行政管理也是如此。在配置人員時,不是把學歷最高的配置到最重要的崗位上,而是在人才管理得當、專業對口的情況下,優化人才資源。這才是真正的公平,充分發揮才能。為了使平等等於公平,在做決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好溝通,做好周密的調查,做好完善的管理,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平等待人,公平處事。現在有些資源緊缺,有些地區物資短缺。我們應該使平等等同於公平,充分利用資源,不浪費任何資源。在社會中,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和其他人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人人權利平等,分配合理,司法公正。讓人們切實感受到政府和國家給每個人創造了平等公正的環境,民主管理,公平分配。
希望他下次分橘子的時候,能得到所有他想要的果肉,所有他想要的果皮。
這篇文章的模擬復習看似平淡,但內容豐富,思路嚴謹,入題和結尾都有鮮明的特色。
在內容上,作者不僅講了大家都經歷過的中小學生活,還用材料分析了生活中的小事,甚至延伸到社會政治領域,如商業中的討價還價、行政人事分配、社會資源分配、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等。可以說文章的素材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豐富多彩。這樣,不僅容易使文章貼近現實,關註社會,而且非常容易使主題由淺入深地升華和深化。所以這壹項20分。
在表達方式上,這篇文章的語言是平實的,但背後是嚴謹的思考。在寫作結構上,文章開頭不直接寫自己的觀點,而是用了壹系列的疑問句,委婉地引起讀者的思考。這種開頭方式更容易贏得讀者的信任,也容易把文章從具體引向壹般。在引起讀者的思考後,作者放開手腳,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論證了交流的好處。結尾只用壹句話,飛奔的文筆立馬回歸素材,戛然而止,絕不拖沓,讓人怕驚!所以這壹項的分數是19。
就發展水平而言,這篇文章雄心勃勃,內容豐富,論證充分、深刻、有說服力。這壹項的分值是20分。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第三段內容過於復雜,可以分成幾個小段落分別闡述。
綜合以上亮點和不足,根據評分規則,評分如下:內容20分+表達19分+發展20分=59分。
優秀作品展評ⅱ
不要在爭論中迷失自己。
匿名的
有時候,我們總是過於關註眼前的得失,以至於忘記了自己當初的方向。有時候,我們爭取了壹點點利潤,卻失去了更多。有時候,我們就像那兩個為了壹個橘子而打架的孩子,因為爭執,我們失去了壹半的果皮或者果肉。
為什麽再遇到文章裏的兩個孩子就不能靜下心來好好談談呢?心平氣和的談完,各取所需。
在日前閉幕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各方討論非常熱烈。但最終未能達成令各方滿意的協議。這次對人類至關重要的會議,規模空前,最後也沒有實質性突破。
各方之所以僵持不下,爭論不休,是因為大家都不想失去自己的利益。發達國家不願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發展中國家也不願意關閉汙染嚴重的工廠。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靜下心來思考,其實我們想做什麽都可以。發達國家渴望更好的氣候環境,發展中國家急需資金和技術。如果雙方停止爭論,明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麽,這次大會早就成為人類歷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會了。
大到整個世界,小到妳我。歷史上愛因斯坦和玻爾曾經有過壹次關於量子力學的著名爭論。然而這場持續數月的激烈爭論最終以雙方不歡而散而告終,兩人也因此成為敵人,學術交流也很少。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那場世紀之爭,發現當時雙方的觀點其實都有問題,但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正確的。
如果壹百年前的兩個人能夠冰釋前嫌,靜下心來停止爭論,為同壹個科學理想而努力,或許會成為科學史上的壹段佳話。
不僅是那些大師、偉人,普通人也壹樣。
不要和父母爭論壹些家庭瑣事,不要和同事爭論誰做的多誰做的少,何必和同學爭論壹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當我們放下那些爭執,當我們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我們就能得到另壹半可能得不到的“果肉”。
模擬復習這是壹種有敘述和討論的記敘文,優勢明顯——現實性強,思路清晰,聯系自然。
在內容上,從材料中得到了論據之後,本文將目光轉向了剛剛結束的哥本哈根會議,關註現實,貼近現實,讓讀者感受到文中所討論的真理離我們並不遙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後用愛因斯坦和玻爾的例子來說明不放下紛爭和交流的危害。這個例子很多人不知道,展示了壹些新的想法。這壹項的分數是18。
在表達上,語言流暢,過渡也做得很好。“大到全世界,小到每個人,妳我”和“不僅是那些大師和偉人,也包括普通人”。這些過渡段使文章在過渡中非常自然,非常有利於文章內容的提升和論證過程的深化。這壹項的分數是19。
在發展層面上,文章除了內容豐富、材料結合緊密等優點外,還有最大的亮點——現實性強、思路清晰、過渡清晰。這壹項的分數是19。
但是,文章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簡單地歸結為缺乏溝通,而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也未必是簡單的溝通就能解決的,也就是說材料並不能完全證明論點,這顯然是作者選材欠考慮造成的。
綜合以上亮點和不足,根據評分規則,得分如下:內容18+表達19+發展19 =56。
瘋狂鏈接
壹篇文章雖然不是光彩照人,但也有壹些亮點,有些段落甚至光鮮亮麗。現在我將閱卷過程中發現的精彩片段摘錄出來,與讀者分享。
1.南方的暴風雪怎麽樣?我們是堅定的;地震災難呢?我們手牽手;三聚氰胺呢?我們自省;疫情怎麽樣?在我們內部治理中非常重視溝通的中國,已經不是100年前那個傲慢自滿的中國了。
通過交流,我們團結壹致;通過交流,我們是強大的;通過交流,我們小康了;通過交流,我們是完整的。(鄭州中學劉·)
——雖然方向不盡如人意,觀點材料難免有油水之嫌,但如果能留下“溝通”這個關鍵詞,就再也不用擔心閱卷老師的誤判了。
當花朵抖落黎明前的最後壹滴露珠時,它告訴我們冷靜思考,小心翼翼地與悲傷的空氣談判。
當清晨的太陽脫離黑夜的懷抱,抹去最後壹顆殘星,它讓陽光告訴我們,要明白對方想要什麽,我們想要什麽。
當微風吹動夜晚的琴弦,鋼琴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告訴我們,通過溝通和協商,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每壹個在歷史的長河旁看著百花齊放的智者,心裏都明白,即使我們不能互相理解,也可以坐下來慢慢協商,說不定還能壹舉兩得。(鄭州中學梁玉順)
——這是壹篇文章的開頭,特點是段落並列,短小有力;語言優美,修辭重疊;“談判”和“溝通”是每壹段的關鍵詞。開頭那麽光彩照人,即使後面有很多瑕疵,也會被不同程度的掩蓋。
3.得失在壹瞬間。就像那兩個為了壹個橘子吵架的孩子,達成協議後,自以為得償所願。其實他們只得到了壹半想要的東西,而另壹半卻毫無意義的浪費了。如果他們能敞開心扉交流,他們都會各得其所,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趙婷鄭州中學)
——分析到位,令人信服。材料是我們作文的基礎。只有深入分析材料,才能得出符合材料實際意義的結論,達到最佳構思。材料就是最好的例子。有的同學總是把資料放在架子上,分開找。眾所周知,這是壹種典型的親近和尋求更遠的方式。
4.人們習慣於用自己的思維去揣測別人,自己在目前的情況下會怎麽做,揣測別人也會這麽做。但是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往往會被誤判。這個時候,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社會還是缺乏溝通。住在鬧市區的人過去住在壹個大院子裏。雖然他們很吵,但他們感覺很好。現在,大家都搬進了高層新房,住了很久。他們仍然不知道街對面鄰居的名字。即使在走廊相遇,也是陌生人。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的便利,交流渠道的更加豐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實現了老子的小國寡民,隔著壹層樓,互不往來的想法。(方圓鄭州中學)
——深挖根源,結合實際,既深刻又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