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題材的選擇非同壹般。韓愈的詩歌善於捕捉和表現氣勢磅礴、想象力豐富的變態意象。喜歡描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界的奇觀,比如《跳章記》、《月蝕詩·玉川自作》、《陸渾山火》、《憶夢》等。即使是常見的題材,韓愈也喜歡別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出別人沒寫過的東西。他還喜歡撿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張旗鼓地攤開來說。比如《帶箭的野雞》,從動態中把握野雞、箭、將軍的意象,淋漓盡致,壹氣呵成。這種題材選擇的特點固然是原創的壹個重要方面,但走得太遠也難免走極端。阿清詩人劉熙載說的“昌黎詩之醜常為美”(《藝術概論》)指的就是這些方面。《南山》用了50多個新奇的比喻,讓南山變得光怪陸離,展現出驚人的想象力。
第二,這種風格的特點是在構思和想象上的奇特和新穎。善於捕捉和表現異常的意象,氣勢磅礴,富有想象力。比如《孟冬野失子》這首詩,本來是為了安慰孟郊失子而寫的,卻以寓言的形式放入詩中,說明了“有子勿喜,無子勿嘆”的道理。《魯魂山火》的構思就更奇特了。原本是森林大火,韓愈被刻畫成火神宴,場面極為壯觀。韓國詩歌的想象力更加豐富,比喻和取喻都很奇怪。他的《邊思匯贈張仆射》、《聽彈琴》等,生動傳神。在《聽聰明的老師彈琴》中,作者首先用了壹系列比喻來描述音樂的形象:“我與孩子親密,我恨妳;變得威嚴,勇士上戰場。化作浮雲的eee logo,不必繞著無邊的路迷東倒西。有幾百只鳥,突然我看到壹只孤獨的鳳凰。爬不上秤就大跌。”然後,我用通感來描述自己聽琴時的感受,讓聽覺、觸覺、視覺連接起來,把難以捕捉的聲音變成視覺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聲的感染力。朝鮮詩歌在這方面的壹個特點就是量力而行。在《南山》壹詩中,作者用了51個“或”字來形容山的形狀,比喻的範圍極其廣泛。天地萬物,人、獸、鬼神,甚至琴棋書畫、碗、壺、鋤頭都成了比喻的對象。這壹切也是韓國詩歌“力大無窮,思維極強”的壹個特點。與此相關的是韓國詩歌特有的誇張。在《苦寒》這首詩裏,作者描述了寒風的強度,是“猛烈的湍流攪動宇宙,刀子割得很狠”。《笑睡》詩描寫老師的鼾聲震天,是“牛馬驚而不食,鬼聚而相待。鐵佛皺眉,石人抖腿。”這種誇誇其談的描述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這種風格還表現在遣詞造句的奇詭和“以文為詩”。韓愈主張“做事要言”,寫詩註意推敲用詞。他不僅喜歡用老詞奧,還喜歡用口語化的語言進行創新。他曾自言自語:“強者不在少數,但六字常汙。”(記得夢)。這種推敲的例子在他的詩中隨處可見。比如“露淚秋樹高,蟲掛寒夜永”(《秋淮》);“山是劍,河是鏡,舟轉如飛”(《陳口再作兩首》)。漢詩也喜歡設色、用色,形成豐富的色調。如《訪清涼寺贈崔補》詩曰:“友人邀我訪佛寺,正逢萬葉紅葉滿。壁上光華閃現見鬼神,關撐起火傘。然而,雲燒樹,太陽啄蛋。魂轉目忘處,亦不間斷。”韓愈奇怪的詩風也影響了其他詩人的作品,成為壹時的潮流。
與朝鮮詩歌風格相關聯的另壹大特征是韓愈的“以文為詩”形成了詩歌的散文文化。首先,韓愈的很多詩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和散文相差無幾。在這些詩中,韓愈不僅是說說而已,在形式上也偏離了詩歌的軌道。比如《南山》這首詩,用漢賦的鋪張排比,試圖描寫終南山的四季景物變化和各種形態,就是這些表現形式之壹。這壹點在《仔仔董》中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幾乎與作者的著名散文《送董序》如出壹轍。“壽州屬郡,生活富足。唐貞元在郡時,董勝叫南,隱居。”這種句法壹掃華而不實的習氣,卻往往破壞了詩歌的節奏。正如沈括所說,“漢推詩為韻耳。”《山巖》這首詩用詞比較簡單,並不能代表其危險的文風。詩裏寫的是遊山寺,是壹部遊記。壹般來說,大多數旅遊詩都截取了壹些場景,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但這首詩描述了旅遊的整個過程。從黃昏到寺廟,再到坐在臺階上看風景,到夜裏躺著不動,到天亮壹個人走,都按照時間順序和第二次遊覽的時間寫在詩裏,方式之多,頗像壹篇遊記。但以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也保留了詩歌的藝術特征。它是詩歌和文學的結合,是獨壹無二的。盡管這首詩在結構和筆法上采用了多種手法,但它的藝術表現不僅僅是壹種詩歌形式,更是壹種藝術手法。詩人對整個山寺之行進行了別出心裁的剪裁,已經選詩的關節細節也各有不同。對於描寫的部分,也可以捕捉到事物的突出特征,從而最大化的形象化,傳達出事物的神。所以我們接觸到的是生動畫面的傳遞。雖然寫作的過程並不平淡拖沓,但卻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以散文句法入詩,便於詩人馳騁,提高詩歌的表達能力。但片面強調會模糊詩歌的邊界,損害詩歌獨特的審美特征。韓愈在這方面是失敗的,也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第四,朝鮮詩歌的散文文化也以不尋常的構圖和句法為特征。用怪字,造句別扭,押險韻,避熟而存,因為難見巧思。比如“虎、熊、駝鹿、豬捉猿、水龍、龜、魚和蠑螈、烏鴉、山雞和雉雞在雕鷹、煨。”(《呂渾山火》)“誰是隨子之母”(《汴州之亂》),他故意打破了這種節奏,變成了上上下下的節奏。)“是豬在益隆”(《傅南》)。(五言詩是上二下三的節奏,他改成了上四的節奏。)再比如七言詩,往往是四個方向寫,而有些朝鮮詩是三個方向寫的,“如果孩子沒了——如果機器啟動了”“雖然我想後悔——我的舌頭不容質疑”等等。韓做聲明,力求創新就好。但有些詩刻意力求工,斧鑿痕跡重,甚至還會把牙齒弄彎,妨礙了詩歌的音樂性和意象性。不能說他們陷入了另壹種形式主義。
不可否認,韓愈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散文沒什麽好說的,詩歌差壹點,勉強過得去。他發起古文運動,影響了唐宋至少幾代人。只是這個人說話有點跑調,也是真真假假。說他是真的,是因為這首詩和這件事:“壹封信早打九天,晚打朝陽路八千。欲為聖人消災,願衰惜老。秦嶺的故鄉在哪裏?雪擋住了藍馬。我知道妳應該有興趣來很遠的地方,這樣我就可以在河邊收集我的骨頭。”韓愈因講真話而不失忠義,被降職。不過韓愈好像也有些拍馬屁的毛病,比如他拍的裴度。不過這個人在官場生活了壹輩子,難免會有些應酬話,所以也難怪。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們提倡古文,是為了弘揚古道,復興儒學。韓愈曰:“學古道。
韓愈
同時又想說話;傳其言者,亦是有誌於古道者”(《歐陽生悼後》)。因此,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放在第壹位,但韓更強調儒家的仁學和道統,而劉則主張“以時、物為道”。此外,兩個學派的古文理論體系還包括:①崇尚“養氣”,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養,強調“富根者實成,滿膏者艷,仁義者如其言”(韓愈《答李益書》)。作者的道德修養決定了文章的表達形式,所以“雄渾之言,適短而聲高者也”(2)關於學問標準,主張“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同上),而且不僅是經典和歷史,還有屈原、司馬相如、楊雄等的藝術成就。,從而吸收他們的精華,豐富他們的著述(韓愈《釋學》,柳宗元《答魏仲禮書·師道》)。(3)創造新思想新詞,不避“奇奇怪怪”(韓愈《寄窮篇》),反對模仿跟風,要求“唯其言而行”(韓愈《答李義書》),認為“唯古詞自出,不為賊也”(韓愈《南陽範紹書墓誌銘》)。所以,古代聖賢的著作,應該是“從他們的意思來學,而不是從他們的話來學”(韓愈答劉·)。(4)在重視藝術形式的同時,特別反對有文采、內容荒誕的作品,認為“還是用文錦掩蓋的事。".不知道就心煩。”(柳宗元對吳武靈《非官話》壹書的回答)。⑤要求寫作態度認真,不馬虎,不懶惰,不昏庸,不狂妄(柳宗元答魏仲禮《師道》壹書)。⑥反對壹味強調過去,認為“古人也是人耳,夫遠也”(柳宗元《與楊京兆書》)。對“尊古虐今者比肩”(柳宗元《與友人談作文書》)的情況表示憤慨,指出當代好作家不少。
柳宗元
“若皆生生不息,則文章繁盛,古無前例”(柳宗元《與楊京兆書》)。顯然,韓、劉倡導的古文運動,就是要打著復古的旗號,搞文學革新,推動文學進步。
韓、劉提倡古文,在當時經歷了壹些鬥爭。韓愈曾說:“壹個仆人,當了很久的作家。每次他在自己心目中認為自己是好的,就會認為自己是惡的。名字小,說明人也小;妳要說什麽就說什麽,人家會很奇怪。”但是,面對人們的批評和嘲笑,韓愈沒有動搖。他“棄俗而不聞,笑而不辱,呼後而學”(柳宗元《答魏仲禮師道書》),不斷壯大古文運動的隊伍。韓愈的學生有李敖、皇甫石、韓力等。,他們改相為教,促進了古文運動的發展。韓、劉註重從口語中吸收新鮮詞語,提煉出接近口語的新的書面語,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拓展了書面語的表達功能,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新的散文傳統。唐末,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寫的壹些諷刺現實的雜文也用古文,可以說是古文運動的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