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個意象都需要被賦予獨特的風景,所以在現代詩歌中對風景的描寫非常重要。世間萬物,凡是存在的都是場景,都是可以書寫的。花鳥魚蟲,植物瓜果蔬菜,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語都是風景。但作為寫作題材,要合理選擇,有的放矢,不能隨意亂塗。
在實際寫作中,風景通常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分為三類:
第壹類:客觀存在的場景
這種風景,無論妳是否看到,是否感受到,都是客觀存在的。太陽、月亮和星星、河流、湖泊和海洋、天空和大地等等。這類景物因其潛力大、造型好,常被用來表達宏偉、壯麗、不朽的形象。
比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虹落日圓》
比如王誌煥的“山遮白日,海泄金河”
比如王波的“秋水* * *天壹色,晚霞寂寞齊飛”
比如張九齡的《滄海生明月,此時天邊* * *圖》
第二類:眼睛看到的場景。
這種風景無處不在,放眼望去,隨處可見。這種場景通常分為動態和靜態。花鳥魚蟲、植物、水果、江河湖海、燈光圖像等等。連植物都是動態的,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關於這種風景的詩詞散文數不勝數。
王越
。【唐】。杜甫
泰山是多麽雄偉的景色啊!壹望無際的綠色橫跨齊魯兩地..
神奇的自然匯聚成千上萬的美麗,南方的山脈北方的清晨和黃昏之間的分離。
層層白雲,蕩滌胸前溝壑;扁扁的小鳥,飛進了眼眶。
設法登上山頂:它使我們腳下的所有山峰都相形見絀。
做出贊賞的評論
杜甫(712-770),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青年時代遊歷北方,曾為趙世周效力。詩人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神奇的景象,表現了他旺盛的生命力和崇高的抱負。這首詩可以說全詩都是眼睛看到的景象。從頭到尾,只有最後壹句“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子。”仍然是看到的景象,但它賦予了詩人情感的色彩在裏面。
全篇貫穿著“希望”詩人寫出了蒼翠欲滴的蒼山,從齊壹直延伸到魯,寫出了泰山橫亙齊魯,直插雲霄的雄偉氣勢。真的很神奇。值得註意的是,詩中動詞的運用恰恰是動靜結合,化有形為無形,“蕩胸”“定”“住”“入”生動地寫出了詩人久久仰望泰山的狂喜,帶入了詩人的主觀感受,蘊含了詩人對泰山的敬仰和熱愛。
最後兩句:“壹旦爬到山頂,妳就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了。”在他的想象中,詩人登上泰山之巔,環顧四周,只見群山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