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書寫表達的藝術形式。
書法是中國以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獨特的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包括中國書法、蒙古書法、阿拉伯書法、英文書法。他的《中國書法》是中國獨特的傳統漢字藝術。
廣義的書法是指文字和符號的書寫規則。換句話說,書法是指根據文字的特點和意義,用其筆法、結構和構圖進行書寫,使之成為壹種優美的藝術品,中國書法是漢民族的壹種獨創的行為藝術,被譽為:無字詩,無線舞;
無圖的畫,無聲的音樂等。
從表面意義上看,書法是指書寫的法度。在生活中,書法壹詞有以下含義。壹是某壹文字作品的代詞或所有文字作品的統稱;第二,壹個藝術範疇壹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康有為在《易洸周爽談》中說:“唐嫣構,宋商逸曲”,從中可以看出,唐代書法追求最高最嚴謹的法度,其書法成就也是書法史上之最。
書法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藝術。中國的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用圖片記錄。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今天的文字。因為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毛筆,書法就產生了。古往今來,漢字主要是用毛筆書寫的。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和手指書法,其書寫規律基本相同,但與中國書法並不完全不同。
狹義的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書寫、書法、點畫、結構、布局(分布、線條、構圖)等等。比如,筆指手掌,五指為黎齊;攜筆中心展開;點畫和筆壹樣,也是壹樣的;結構由文字塑造,相互呼應;分布錯綜,疏密適宜,虛實相生,整章氣場十足;字字古為識字,字字有大有小,高不如低。
書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表達情感的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壹個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寶作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房四寶,就沒有書法藝術。
2.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壹個重要方面。中國的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式和偏旁部首的搭配是書寫者比較註重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具有很強的形式意義。古人所謂的“六書”,是指漢字的象形、指法、會意、形聲字、音譯、借用等六種方法,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其生存和發展的背景。我們今天看到的自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有其自身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有序性。書法理論和其他文學理論壹樣,不僅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還包括書法的美學理論,這些理論都閃爍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比如書法中“神、氣、骨、肉、血”等範疇如何表現的理論,筆法、書法、構圖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作、品評的理論,都有自己的體系。
4.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又稱“用筆”,指的是帶鋒的提筆方法。詞法又稱“結”、“構”,指搭配、穿插、呼應、回避等關系。構圖,又稱“白布”,是指壹個字的整體布局,包括字與行之間關系的處理。墨法就是用墨的方法,指的是對濃淡幹幹濕墨的處理。
五種文體
印章字符
篆書是大篆和小篆的統稱。距今3000年的甲骨文是傳世的最早可辨認的文字,主要用於占蔔。筆法細而有力,直線較多。有方筆、圓筆、尖筆,寫字有很多“吊針”。大篆是指金文、青銅器、六國文字上的銘文,保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征。小篆,又名“秦篆”,是秦國的常用字,也是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字形統壹工整,比文淑更易書寫。
隸書
隸書,又稱韓立[1],是漢字中常見的莊重字體。其書寫效果略寬平,橫畫長,直畫短,呈長方形,講究“蠶頭鵝尾”和“曲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編撰。東漢時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書法界被稱為“韓立唐凱”。如項、韓旭制作的孔廟祭祀碑,又稱漢明府孔廟碑、許釋法碑、韓旭碑等。漢永壽二年(156)刻,隸書。長227.2厘米,寬102.4厘米。山東曲阜孔廟。沒有金額。四面雕刻,全是隸書。碑楊十六行,三十六字,文末有韓旭等九人封號。碑身及兩側均有殷題寫。
楷書
楷書又叫楷書、真書、隸書。由程渺創立的李殊逐漸演變,變得更加簡化和水平。楷書有模型的意思,最早是在張懷瓘的《書段》中提到的。六朝人仍習慣性地使用,如楊信《蔡》篇,《論魏壽字傳》曰:“壽字為將軍,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塊法”的簡稱直到北宋才取代了正書的名稱,其內容與古名明顯不同。大概就有上面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例子。
半草書/行書/手書(中國書法)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和起源的,產生了壹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以彌補楷書書寫速度慢和草書的模糊性。“行”就是“走”的意思,所以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筆直。本質上是草書還是草書。花紋多於草花紋的,叫“跑花紋”,草花紋多於花紋的,叫“跑草”。
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壹種字體,其特點是結構簡單,筆畫連續。形成於漢代,為書寫方便,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有曹彰,有現代草,有野草,在瘋狂中感覺很美。《說文解字》曰:“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守字綱,損官規,沖逸,沖去快,因有草造之意,故稱草書。
蒼朔,俗稱魯、老、道士、老蒼、苦鐵、聾子、石尊、妹子、破蓮亭、五湖印、斬魯、蘿蔔亭等。,是浙江安吉人。晚年當選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是晚清傑出的藝術家。他的詩、書、畫、印都自成體系,影響深遠。他是《陸璐紀》的作者。他不僅是清代書法的統帥,也是現代書法的開創者。他致力於篆書和隸書,尤其是石鼓文。他壹生浸淫,晚年改筆墨,引入草書意趣,使其筆墨趣味,字裏行間流淌,篆書復興達到新的高度。行書以王鐸為原型,融入歐美,並引入了平板法的活力與簡約,使行書再現輝煌。印度剛開始統治的時候,我學的是浙皖,後來又出入秦漢。我從泥封陶器中學習,融入寫意繪畫的趣味中,形成了斑駁、清高、威嚴的新面孔,就是做小印章,找老公。尹稚還創造了壹種獨特的方法來修剪印刷表面和邊欄。雕與剪並重,返樸歸真,古今貫通。吳昌碩的成就是清中葉以來兩大傳統深度融合的果實,標誌著清人重經工作的完全成功,為現代書法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歷代著名藝術家
裏斯
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編纂了《小篆》。宜山石刻、泰山石刻、瑯琊石刻、惠濟石刻都是李斯寫的書,歷代都有很高的評價。
鐘友
鐘友(151-230年),字正。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圪洞)誕生。曹魏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政治家。鐘友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他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人尊為“楷書鼻祖”。鐘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潛心研究鐘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王鐘”。南朝於建武將鐘繇的書法列為“上品”,唐代張懷瓘在《書端》中將他的書法評為“優”。
張之
張誌(公元?-192)博瀛,東漢時期的大書法家,人稱“曹聖”。敦煌縣(今甘肅省安溪縣東)袁泉人。張芝草書發源於杜杜、崔原,後獨立成家。被於建武的《書品》評為“功夫第壹,自然第二”,與鐘繇、王羲之並列“第壹”。
魏太太
魏碩,又名魏夫人,晉代著名書法家,名碩,字茂毅(公元272-349),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魏碩是汝銀太守李矩的妻子,人稱魏夫人。魏家世代寫書法,魏碩也擅長隸書。魏夫人師從鐘繇,教法奇妙。王羲之幼時向他學書,魏夫人是“書聖”的啟蒙老師。
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303-361)被譽為“書聖”。東晉的書法家,名叫邵毅,名叫連齋。他原籍臨沂(今山東),後遷居殷珊(今浙江紹興)。他的著名書法作品包括《蘭亭序》。晚年隱居單縣金亭,歷任秘書、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刺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擅長書法,世人統稱他為“二王”[1]?。所以《樂記》總是:“漢魏有壹鈴,張絕,晉末有二王。”這四位被稱為古代書法家的“四聖”。
王獻之
字,東晉臨猗人,書法家兼詩人,以行草著稱。王獻之童年時跟隨父親Xi學習書法,還學習了張芝。書法皆精,尤以草書著稱,敢於創新,為魏晉以來的現代書體和草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書法史上的“小聖人”,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歐陽詢
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以其嚴謹的筆法和險峻的筆觸被稱為唐代第壹楷書。
余世南
余世南,名叫蔔式,余姚人。初唐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楊迪是唐代的壹位官員,曾任弘文館的秘書監和學士。唐太宗稱其德、忠、博學、文風、文筆為五絕(“士南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也有五絕。”壹是忠誠,二是友情,三是博客,四是修辭,五是寫作。" )。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本名鄧山,政治家、書法家,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楊宅(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覽群書,精通文史。隋朝末年,他跟隨薛舉做了總經理。後來在唐朝擔任諫官、秘書。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詔書中孫昌戊己輔佐。在堅決反對武則天後,被貶為潭州(長沙)巡撫。武侯即位後,調任貴州巡撫(桂林),後被貶為艾州(今越南北部邊境)刺史,標誌著他於658年去世。褚遂良是壹位好書法家。他最初學的是虞世南,後從法取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琦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有《孟夫子碑》、《雁塔序》。
雪姬
薛基(649 ~ 713),中國唐代畫家、書法家。隋朝文史侍郎為玄孫,唐代書吏薛為玄孫。漢族,周浦汾陰(今陜西萬榮)人。曾任黃門侍郎、助工、少保親王、禮部尚書,後被賜死於獄中。書法師從褚遂良,與余士南、歐陽詢、褚遂良並稱初唐四大書法家。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4,易說709-785)是中唐時期傑出的書法家。生於京兆萬年(今陜西Xi安),祖籍瑯琊臨猗(今山東臨猗費縣)。他創立了“顏體”楷書,與趙孟頫、劉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劉公權
劉公權(778 -865),本名程玄,靖遠(今陜西耀縣)人,唐代最後壹位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代表作有《神策軍碑》、《神秘塔碑》等。
徐章
張旭(675-750?),字,字,漢族,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常熟縣令曾觀與吳金的悠久歷史。善草書,善性酒,號稱天下張典,也是“飲酒八仙”之壹。當時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他的詩也是絕,擅長七絕。與李白、何、等人* * *其中之壹的八仙。唐文宗曾經寫過壹封信,把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作為“三絕”。他還寫詩,與何、張、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君子”。
懷素
懷素(725-785)生於唐朝,字藏珍,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小小年紀的好佛,成就了壹個和尚。他是書法史上壹代風騷草書的領軍人物。他的草書被稱為“狂草書”,用筆圓潤有力,使之如環轉,奔放流暢,壹氣呵成。他與唐代另壹位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典狂”或“張顛醉”。
蘇軾
蘇軾(1037 65438+10月8日-165438+8月24日)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人,字子瞻,字何中。世人稱他為“東坡居士”。我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畫家、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壹,豪放派詩人代表。他的詩、詞、賦、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擅長書法和繪畫。他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公認的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人之壹。他的散文和歐陽修並稱為甌塑;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書法列北宋四大書家:蘇、黃、米、蔡。他的畫開創了“湖州畫派”。
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出生於魯直,谷中道士,晚賦翁,洪州汾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創始人。書法是宋四家之壹。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來自北京的教授葉賢偉、國子監教授郎鹹平、校書郎、曹作郎、秘書程、福州別家、貴州安置房等。廷儉信佛,崇道。雖然他是個官員,但是他自己洗廁所。他也是24孝之壹。蘇門四學士之壹的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創始人,生前與蘇軾齊名。被稱為蘇黃。《山谷詞》作者。
米芾
米非[fú](1051-1107),自封為米、錢、畢或傅[fú]。北宋書畫家。原籍安徽無為,後遷居湖北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天賦高,人物散,還這麽幹凈上癮。被唐人伺候著,積累了更多的奇石。字畫是壹家人。能畫枯木竹石,有新意,又能畫山水,創造了壹幅水墨畫雲山水墨戲,被雲遮掩,質樸天真。好詩詞書法,鑒定準確。擅長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擅長臨摹古書,達到了易混淆的程度。宋四家之壹。
蔡祥
蔡襄(1012-1067),本名莫峻,漢族,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葉專家,漢奸蔡京的嫡親弟弟。原籍福建仙遊楓亭鄉東安村,後遷居莆田蔡庵村,1030(天盛八年)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工作,擔任關閣校勘官、諫院、史館、禦史、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秘、使節。卒被賜為禮部侍郎,謚號鐘。他主持修建了泉州洛陽橋,這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跨海梁式石橋。蔡襄誠實、正直、守信,學識淵博,書法精深。在書法史上,他論及宋代書法,與蘇、黃、米、蔡並稱四大書法家。蔡襄的書法自成壹體,有著深邃的莊嚴、質樸和美麗。
趙霽
宋徽宗·趙霽(公元65438年+0082年5月5日-65438年+065438年+035年6月5日),宋神宗的第十壹個兒子,宋哲宗的弟弟,宋朝第八任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段王。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病死,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年號改為“建中郭靖”。在位26年(165438+2000年2月23日-165438+10月18),郭武被俘,被折磨致死,時年54歲,葬於尤勇陵(今浙江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裏)。他創造了壹種書法字體,後來被稱為“瘦金體”。是古代不可多得的藝術天才和全才。被後人譽為“宋徽宗可以為所欲為,但不是為妳的耳朵!撰寫宋史的歷史學家也感慨地說,如果張盾的意見被采納,北宋可能會是另壹個結局。他還舉例說,“如果宋朝沒有建立惠宗,雖然金強盛,為什麽還要割據宋朝呢?".
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出生於宋雪,宋雪道士,水鏡宮道士,古爾波人。他是壹個中年孟府人,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劉公權、趙孟頫)之壹。趙孟頫博覽群書,擅長詩文,通曉經濟,工書法,精繪畫,善金石學,音律流暢,懂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在元代取得了最高的成就,開創了新的畫風,被稱為“元人之冠”。善篆、隸書、真跡、書法、草書,尤以楷書、行書見長。
仙浴樹
冼玉書(1257—1302),河北省榆陽縣人,現居杭州。與趙孟頫並稱為“南趙北鹹”。他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主要在於草書。草書學懷素與創新。他的寫作方法很有特點,采用了獨特的回腕法;喜歡用狼毛,寫字強調骨骼強度。代表作品有《安史雜史卷》、《金學傑卷》、《蘇世海唐詩卷》等。與趙孟頫、鄧並稱“元三年大家”。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本名玄宰,號四白、祥光居士。漢族,松江(今上海閔行區馬橋)華亭人,明代書畫家。曾經在松江生活過。萬歷十七年,中進士,翰林院授編修。他是南京禮部的官員,死於文敏之後。善畫山水,師從董源、、黃、倪瓚,筆法清麗中性,清幽疏朗;幹凈明亮有墨香,溫柔平淡;綠色簡潔大方。他以佛禪喻畫,倡導“南北派”理論,是“華亭畫派”的傑出代表。他的繪畫和繪畫理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很大。書法進出晉唐,自成壹格,能作詩。現存作品有《巖居圖》、《秋色八景圖》、《周金堂圖》等。著有《畫禪房隨筆》、《榮泰文集》等。,並刻有西洪堂帖。他的書法既有“燕谷趙子”之美。
劉勇
柳永(1719 ~ 1804),本名崇儒,是世安、世安、世安、睦安、清遠、、徐宅、、華、日觀風道士等。,出生於山東諸城。乾隆年間為重臣,歷任國子監編輯、江蘇內閣學士、湖南巡撫、左都禦史、工部官員、上書房官員、大學士協辦等職。嘉慶初,體仁閣大學士,少護太子,死於文清。他是《石安詩集》的作者。他的書法從董、趙開始,到晉、唐、宋各派,特別是晉、唐時期的蘇東坡、顏真卿、,融會貫通,自成體系。他的書篇幅短,豐滿厚實,力度大,對比強烈;用詞內斂樸實,卻從不擁堵,結尾厚重沈穩。構圖錯落有致,舒朗很優雅。整體風格含蓄深邃,實質內斂,渾似太極,外表恬靜和諧,有儒士老臣的尊嚴,又似包羅萬象,深不可測,令人尊敬。因為他喜歡用濃墨,時間號是“濃墨宰相”。
吳昌碩
吳昌碩(1844 ~ 1927),本名、君,又名,中年以後更加繁盛,又有倉石、倉碩之稱。
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江蘇江浦吳江人,別號三只,第三個呆子,河上老人,左耳,半殘老人。“詩書畫三絕”,尤其是草書,舉世聞名,被稱為“草聖”。
氣功
啟功(1912—2005),姓艾辛喬羅,字白,又名袁波,元北俗人,北京滿族,清朝皇室之後。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趙樸初
趙樸初,10月5日生於安慶,1907 165438,傑出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偉大的愛國者。?
李誌敏
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書法家李誌敏(1925-1994)率先倡導和實踐,他的探索準確把握了當代書法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書寫用的動物毛分為軟(軟)和硬(硬)兩種,軟毛主要是山羊毛;郝建是用兔子的脊骨毛和黃鼠狼的尾巴毛做成的,而肉毫和郝建被稱為雙刷。筆尖是由中間壹簇叫做前端的長毛構成的,也就是筆尖;周圍有壹根較短的毛,稱為副毛。好的毛筆有四個優點:尖、齊、圓、健。從唐代到宋代,安徽省宣州是最著名的毛筆產地。老紫兔毛筆是最好的,它們的價格和黃金壹樣高。明清時期,取而代之的是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生產的制作精良的湖筆,壹直沿用至今。
文房四寶
中國毛筆
毛筆的筆桿壹般用竹子控制,有的用斑竹,有的用犀角、象牙或金銀,都是工藝品。
黑色
墨很早就出現了,書上說西周的時候邢儀就開始做墨了,說是用煙灰做的,其實是西漢以後的事了。其原料不同,可分為油煙墨、漆煙墨、松煙墨。它們由桐油、生漆、松枝煙、黃明膠、麝香和冰片制成。南北朝時,伊州漠河縣的紙非常有名。
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西漢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已經出現了麻紙,但很粗糙。自漢代以來,流傳於世。
硯
字畫都是以桑皮紙(又稱漢紙)為底子。東漢蔡倫采用多種原料,改進造紙方法,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產量。因為紙的廣泛使用,晉安皇帝下令廢除了自古以來壹直使用的竹簡,將歷史推向了紙的全面使用時代。唐代的造紙業非常發達。宣州出宣紙,江西臨川出薄滑紙,揚州六合紙,廣州竹紙,都是精品。
硯
墨水是在西漢時期使用的。湖北荊州鳳凰漢墓出土墨跡。中國有四大傳統硯臺,即端硯、佘艷硯、閆濤硯和程妮硯。
學習方法
找到;查出
握筆姿勢:五指握筆法:先將大拇指和中指緊緊夾住,掌心空出的位置要像壹個4厘米左右的立方體,然後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放在畫筆後面,使身體挺直,手臂與桌子保持合適的距離。
常見方法:用薄紙(絹)覆蓋原稿,照原樣書寫或繪畫。塗成紅色是方法之壹。
謝琳
學習者對照原書法帖,盡可能精確地寫在另壹張紙上。
親寫壹定要用科學方法。很多喜歡書法的人,因為沒有掌握科學的親書方法,很久都沒能進入書法的殿堂。漢字臨時書寫的根本原理——五千年來書法家不計其數。他們雖然留下了相當多的優秀書法作品,但卻沒有留下任何科學的書寫方法,比如為什麽像臨寫?林為什麽不這樣寫?大連小學教師劉向東提出了漢字臨寫的基本原則,並著有《漢字臨寫的秘密》壹書,解決了漢字臨寫的根本問題。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漢字的臨時書寫,也適用於世界上所有文字的臨時書寫。《寫漢字的秘密》壹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裏程碑。
北林
寫了很多遍之後,我又按照腦海中留下的原圖寫了壹遍。
創造
根據不斷修正的寫作習慣和風格,重新選擇寫作內容和表達風格,寫出新的作品。
書寫姿勢
學習書法的正確姿勢非常重要,尤其是剛學書法的青少年。不正確的姿勢不僅難以糾正,還會影響骨骼和眼睛的健康。所以學書法姿勢壹定要正,就是頭、身、手。書法大概有以下幾種姿勢:
坐姿
任何在三寸之內寫字的人都可以坐在書裏。閱讀用的桌椅高度要適中。保持頭部挺直,但身體稍微前傾,但不要側身。臀部要直,腰要直,胸要直,不要趴在案上,胸部壹般與桌子保持3-5寸的距離。雙腿自然張開,雙腳平放,左手壓紙(紙也要放直)。筆的位置應該離鼻子大約6英寸。有人主張寫字時,筆對準鼻尖,太機械僵硬,容易分散註意力,不用那麽死板,只要筆位於鼻子左右,寫的字在眼睛中間即可。
梨樹
寫三寸以上的大字,要立起來寫懸臂,這樣才能使勁,顧全大局。站立時,應保持雙腳平穩,右腳微踏出,略呈丁字步,右半身略前伸,腰部略前傾,左手壓紙或向後攤開。前人主張將下半身的力量集中在腰部,以腰部的力量推動肩部,以肩部帶動上肢,通過上肢和手腕將力量送至筆尖,即所謂“力來自腰部,根在足部”。這可以在實踐中逐步實現。
跪著看書
寫兩尺以上的大字,可以跪著寫,也可以俯臥寫,容易掌握字的結構。方法是左膝下跪,右膝彎曲支撐身體,左手伸直扶地。這種方法過於靈活,難以奏效,如果可能最好準備壹個簡短的案例來寫。
無論坐著還是站著看書,寫字時眼睛與紙張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要隨著寫出來的字的大小而變化。小字宜近,大字宜遠。平時要用正楷和大字書寫,大概壹個市尺左右,小字要略小於這個距離。寫壹尺多的大字,要有兩尺多的距離,否則很難照顧到筆畫和整體結構的關系。
米字格
“米”字的用法在書法學習者和愛好者中壹直存在爭議。啟功先生1986年出版的《書法概論》第48頁對“米”字的解釋有誤。今天詳細寫了氣功告訴我的東西和我的實踐經驗,讓別人練習書法結構的時候少走彎路。
啟功先生所說的“米”字,是書法結構的壹個重要規律,是對書法藝術的壹大貢獻,不同於紅模上打出的“米”或“井”字。紅模上的格子是給初學者安排筆畫位置的,供參考。“米”字格的結構規律是寫米時,認為∠1小於∠3,∠2小於∠4,∠5小於∠7,∠6小於∠8。
也就是說,飯字上半部分的兩點要略正,下半部分要略平,這樣字才好看。
最常見的誤解是把漢字的兩點和壹左壹右都寫在畫的紅格子上成45度角的對角線格子上,就認為是標準。這和所謂的寫字要橫要豎壹樣糟糕,這樣寫出來的字沒有美感。
漢字中有很多字可以用“米”格的規律。
第壹類是上半部兩點壹豎的人物,如:輕、時、當、蕭。
第二類是下部壹左壹右壹豎的字,如:木、東等。違反“米”格規則寫這些字,效果壹目了然。
描繪字符筆畫的輪廓
雙鉤書法的“五指法”(雙苞),也叫“雙苞”,是壹種書寫方法。唐代書法家韓在《贈筆要訣》中說:“夫書之美,在於其理,即既是雙指管,又是五指。應該是虛掌,壹勾壓平,也叫送,為口服送做準備。”方法是大指向外壓,食與中指向內勾,無名指向外露,小指卡在無名指下,五指都派上用場。“五指法”也是“雙鉤”的壹種。雙鉤書法的由來及介紹所謂“雙鉤書法”,是指直接用單行書寫某種風格的空心字。這種方法起源於唐朝。當時因為沒有印刷技術,為了讓書法名家的作品流傳開來,人們根據原作勾勒出空心的文字,然後用黑色墨水填充,這樣觀者就可以得到與原作相似的作品。後來,這種臨摹方式成為人們學習書法的壹種方式,發展成為中國燦爛的書法藝術瑰寶。“雙鉤”也是書法術語。書法叫“雙鉤”,用來畫壹塊石頭,用細線沿其筆畫兩側外緣勾出來。南宋姜夔在《續書》中說:“雙鉤法要求筆墨不能昏出字外,或輪廓填於其中,或朱祁背為肥瘦體。”宋代大詩人陸放翁曾以“墨妙雙鉤帖”的絕句贊美“雙鉤”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