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中的數字誇張句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數字在詩歌中很有趣。現實生活中,人離不開數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字壹般都很枯燥。但當“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十三個數字被詩人巧妙地運用到詩歌中時,往往會變得非常生動,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整首詩妙趣橫生,增添了許多藝術魅力。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數入詩的做法由來已久。早在我國古代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不少詩歌使用了數詞(據統計,僅《國風》中使用數詞的詩歌就多達46首);《唐詩三百首》收錄的詩歌中,有數字的詩歌有130多首,幾乎占了總數的壹半。可以說,在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的寶庫中,數字進入詩歌的例子數不勝數!數字在詩歌中非常有用,它不僅可以描寫抒情,還可以刻畫人物,畫風景。在詩歌中用數字敘述抒情,可以使描寫的事物和表達的感情更加感人,如“離家千裏,壹位宮女這二十年住在這裏;然而,向她要這首歌,用這首歌的前幾句話,看她如何試圖抑制自己的眼淚(《何曼子》),匿名“壹朵春花和壹個春天的悲傷,十二樓十二珠窗簾”。憂聽百舌,二三枝五更”(《春愁》);在詩歌中用數字描寫人物,可以豐富人物形象。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楊貴妃寫道“她若惟轉頭笑,有百符咒鑄,六宮粉黛褪為無”,杜牧寫少女“十三余女裊裊,豆蔻在二月初”。在詩歌中用數字描繪風景,可以使所寫的景物和物體更加生動,這壹點被古代詩人運用得尤為充分。比如唐代大詩人杜甫寫道:“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沖天。在《西陵秋雪,吳棟萬裏船》(《絕句》)壹詩中,巧妙地運用了“二、壹、千、萬”四個數字,使全詩的意境更加傳神;北宋初年,詩人晏殊在“破陣”壹詞中用了四個數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清明節前後的祥和景象:“池上青苔三四斑,葉底黃鸝壹兩只”;有了春色的描寫,李山甫詩中“有時三兩點下雨,遍地十枝五花”的人物仿佛活了起來,把美麗動人的春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如唐代詩人杜牧寫下的“四百年,三十代,二三李被阻,八九高崗立”(《離羅鐘·河北東遊》),杜甫寫下的“秋水只四五尺深,野航不過兩三人”(《與竹山人》),文寫下的“弱柳壹杏,半含春雨,半含青。數字入詩的手法也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樂趣。其中常見的、有規律的有誇張、重疊、鋪墊、算術。所謂誇張,是指詩中所用的人物誇張,而非真實,如杜甫的“三萬裏江入海流,五千大山登摩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寒”)和“霜皮繞雨滑四十天,其梢翠魚——青為天庭二千尺”(《庫珀遊記》)以及李白的“飛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謂重疊式,就是壹個或幾個數字在同壹首詩甚至同壹個句子中反復出現,其中“壹”字的重復使用最為常見。如詩人易舜鼎在《天童山月夜獨坐》中連續四首詩的同壹位置使用了同壹個數詞“壹”,而唐代詩人王建在《古謠》中反復使用了八個“壹”字,卻沒有給人以重復的感覺。其中,史燚寫道:“青山無塵土,藍天無雲;天上獨月,山中獨人”,而王的詩是:“壹東壹西盛滿水,天涯路共散。我壹去,就上了街,把池子裏的樹都撞倒了。“清代另外兩位詩人陳陵和何在壹首詩中反復使用“壹”字,對仗工整,妙趣橫生,自然不致給人生硬的感覺。其中,陳陵的《無題詩》描寫了壹個漁人在秋月下獨自泛舟,自得其樂的生動畫面。詩中充滿了情感和風景,有人物也有事物,可以畫出來:“壹帆壹槳壹漁船壹漁人壹鉤。壹鞠躬壹笑,壹江明月壹江秋。”(有人說這首詩是紀曉嵐寫的,用詞略有不同:“壹蒿壹槳壹漁舟壹渡人壹漁鉤。壹拍壹呼壹笑,壹人獨攬壹江秋”)。何詩與形似,意境不同:“壹花壹柳壹魚壹暮壹鳥飛。“此外,李白的《壹喚壹回腸壹歇三月三杠》(《宣城見杜鵑花》)和詩人徐在思的《壹聲葉響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後夜》(《雙引水仙夜雨》)等詩,都與此相似,但各有千秋。所謂鋪墊式,是指故意先用數字鋪墊,使詩的前半部分顯得通俗易懂,平淡如水;最後以壹句警句收尾,使全詩平淡而又令人驚喜,使讀者在失望中豁然開朗,充分領略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的藝術美感。比如說,據說明朝文學家解縉小時候曾經去社倉給家裏買米,卻被幾個地主士紳故意刁難。這時,恰好壹群麻雀在天上飛來飛去,落在了谷倉的墻上。當解縉看到這壹幕時,他被這壹幕感動了,隨口背誦道:“壹個接壹個,墻上還有很多。幾個鄉紳聽了,忍不住笑著說:“這是什麽詩啊!話音方落,笑聲方停,解縉又唱了最後兩句:“太平吃盡禦粟,鳳凰小矣!”!”士紳們聽了,笑聲戛然而止,臉色頓時變了。他們知道解縉稱他們為麻雀,這是侵占皇室谷物的,但他們卻無能為力。據說,明代另壹位才子唐伯虎也寫過類似的數字詩,題為《登山》。詩中寫道:“此起彼伏,上山。擡頭看紅日白雲,隨處可見。“這首詩的前兩句像白話文壹樣通俗,但後兩句卻很生動,讓全詩壹下子豐富多彩起來。另外,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寫過這樣壹首數字詩:“雞啼時,撅嘴;當雞叫時,它會撅兩次嘴。".三喚扶桑日,壹掃殘星蕭月。”這首詩前兩句粗俗不堪,語言輕如止水,但後兩句卻氣度不凡,頗有帝王之氣,可謂反差鮮明。要說數字詩最受百姓歡迎,大概就是下面這首詩《雪頌》:“壹篇是二篇,三四篇,五篇是六篇,七八篇。千片無數片,飛進蘆花不見。”這首詩的前三句平淡無奇,如被壹個孩子數數,幾乎算不上是詩;但最後壹句話,卻有突如其來的巔峰,令人耳目壹新。我又壹次明白了“先抑後揚”的妙處,明白了什麽叫做“詩貴精”。近年來,隨著《宰相劉》、《公主》、《紀曉嵐》等電視劇的熱播,這首詩在民間流傳更廣,幾乎家喻戶曉。但關於這首詩的作者,人們眾說紛紜:有的是清代浪漫主義天才紀曉嵐,有的是喜歡附庸風雅、藝術化的乾隆皇帝,有的是清代揚州八怪之壹的大詩人鄭板橋。在流傳過程中,這首詩的用詞有很多不同之處:有的“千片數片”是“九片數片”或“九片十片飛”,有的“金”字也作“金”字,有的“陸”字也作“梅”字,有的“都”字作“終”或“杜”字。明代另壹位才子,廣東南海狀元倫為蘇東坡的《鳥歸巢》寫了壹首詩,與詩中類似:“天上壹個接壹個,三、四、五、六、七、八。鳳凰裏的鳥那麽多,啄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的石頭。”但與以上四首數字詩大相徑庭:《天上壹朵又壹朵》是二首;壹共有十二個“34”,三十個“56”,五十六個“78”,四組數字加起來剛好是壹百,與畫中“百鳥”的數目不謀而合。這首詩構思巧妙,讀來令人嘆為觀止。可以算是算術數字詩的壹個很好的例子。此外,如蘇軾的“春色三分,塵埃二分,流水壹分”(《水》)和無名氏的“留恨半,黃葉三分,塵埃二分”也深得此法之美。他們詩中這些優美的帶數字的句子,構思巧妙,自然生動,膾炙人口,讀來妙趣橫生,給人壹種別樣的藝術享受。相傳有個窮書生,頗有才華,但因科舉考試中徇私舞弊之風盛行,屢試不爽。這壹年,聽了嶽的清廉和任人唯賢,他收拾行囊,去北京趕考。但由於路途遙遠,即使秀才歷盡艱辛,到了北京考試也結束了。秀才終於打動了考官,允許他補考。考官出的題由從壹到十的十個數字聯系起來。秀才聽後心想:我何不壹路說說考試中磕磕碰碰出錯的原因,以求得考官的諒解;於是他自言自語道:“我壹個人在船上,帶了兩三個詩人。我開始四槳五帆,通過六個海灘和七個海灣。可惜我來的很晚。”聽到這裏,考官們都驚嘆不已,這輩子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然後,他讓秀才做了壹副十比壹的對聯。秀才心想,正好借此機會列舉壹下近年來讀書應試的困難,便答道:“寒窗十年,進了九八個書院,卻拋棄了世俗的欲望,苦讀五經四書,三番兩次應試。我今天壹定要贏。”考官聽後連連說很精彩,然後回應。學者們都回答了問題。就這樣,今年的冠軍桂冠被這位對聯大師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