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使的成語有:察察為明,察言觀色,仰觀俯察。2:註音是、ㄍㄨㄢㄔㄚ_ㄕˇ。3:結構是、觀(左右結構)察(上下結構)使(左右結構)。4:拼音是、guāncháshǐ。
觀察使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官名。唐於諸道置觀察使,位次於節度使。中葉以後,多以節度使兼領其職。無節度使之州,亦特設觀察使,管轄壹道或數州,並兼領刺史之職。凡兵甲財賦民俗之事無所不領,謂之都府,權任甚重。宋觀察使為虛銜,無定員。
二、引證解釋
⒈官名。唐於諸道置觀察使,位次於節度使。中葉以後,多以節度使兼領其職。無節度使之州,亦特設觀察使,管轄壹道或數州,並兼領刺史之職。凡兵甲財賦民俗之事無所不領,謂之都府,權任甚重。宋觀察使為虛銜,無定員。參閱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觀察使》。引唐韓愈《歐陽生哀辭》:“今上初,故宰相常袞為福建諸州觀察使,治其地。”《新唐書·百官誌四下》:“節度使封郡王,則有奏記壹人;兼觀察使,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壹人。”宋陳亮《<後杜應氏宗譜>序》:“_子和_刺郡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古今小說·臨安裏錢婆留發跡》:“再_越州觀察使劉漢宏,聽得黃巢兵到,壹時不曾做得_備,乃遣人打話,情願多將金帛犒軍,求免攻掠。”
三、國語詞典
職官名。唐代設置,為各道的最高長官,負責察訪州縣官吏功過及民間疾苦。唐中葉後,多以節度使兼領其職。後改為采訪處置使,又改為觀察處置使。宋代觀察使為虛銜,無定員。
四、網絡解釋
觀察使官名。唐代後期出現的地方軍政長官,全稱為觀察處置使。
關於觀察使的詩詞
《初秋忽奉詔除浙東觀察使檢校右貂》《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二首》《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觀察使裴行立也)》
關於觀察使的詩句
逾嶺官仍觀察使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韋丹觀察使
關於觀察使的詞語
察言觀色靜觀默察仰觀俯察察顏觀色觀形察色觀貌察色觀風察俗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觀察使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