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怒目圓睜耳聞目睹都和(眼睛)有關都表示(眼睛動作)。
壹、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釋義:瞪大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受驚而楞住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頭各處追問,人人不曉,個個驚疑。麝月等回來,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窺。”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吃驚的神態。
二、怒目圓睜 [ nù mù yuán zhēng ]。
釋義:形容很憤怒。
出處:許申高《別餓壞了那匹馬》:我張皇地回過頭來,發現是父親怒目圓睜的臉。然後,父親的兩巴掌便不由分說地抽在我臉上。
近義詞:怒目而視、戟指怒目、星眼圓睜、橫眉怒目、虎目圓睜、金剛怒目。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吃驚的神態 。
示例: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回:殷、雷二將見眾官激變,不復朝儀,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武松見了,也自目瞪口呆,只叫得屈。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頭各處追問,人人不曉,個個驚疑。麝月等回來,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窺。”
魯迅《<三閑集>序言》:“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嚇得目瞪口呆,離開廣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