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形容壹個人的處世態度。當為世所用時,則積極努力地去做;當不為世所用時,則退而隱居起來。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拼音: yòng shě xíng cáng
出處《論語?述而第七》:“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後來成為成語“用舍行藏” (也作“用行舍藏”),用來形容壹個人的處世態度。當為世所用時,則積極努力地去做;當不為世所用時,則退而隱居起來。
解釋: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隱退。
相關人物: 子路 孔子 顏回
相關作品: 論語?述而第七
成語典故:
顏回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顏回字子淵,春秋末魯國人,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他曾貧居陋巷,簞(dan)食瓢飲,但都不改其樂觀的心情。孔子對他的德行最為贊賞。子路是卞人,姓仲名由。他的性格粗豪勇敢,曾對孔子的“正名”主張表示過懷疑。孔子對他並不是很喜歡。有壹天,孔子與顏回、子路在壹起交談。孔子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只有我與妳才會做到這壹點呀!”子路看到孔子誇獎顏回,便表現出壹副勇不可擋的架式問孔子:“您若統率三軍,將找誰來***事呢?”孔子回答說:“那些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的人,那些不用船只去渡河的人,那些因此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是不能找他們來***事的。我所找來***事的人,壹定是那些面對任務而能謹慎行事的人,壹定是那些善於謀略而能完成任務的人。”
問題二:成語用舍行藏的意思 用舍行藏 [yòng shě xíng cá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出 處
《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成語接龍
藏怒宿怨 怨天憂人 人不聊生 生肉枯骨 骨瘦如柴 柴米夫妻 妻榮夫貴 貴古賤今 今雨新知 知難而退 退有後言 言不盡意 意前筆後 後顧之憂 憂心如搗 搗虛撇抗 抗塵走俗 俗不可醫 醫時救弊 弊帚千金 金瓶落井
問題三:用行舍藏是什麽意思? 用行舍藏
字音yòng xíng shě cáng
用:任用。 舍:不被任用。
解釋: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期士大夫的處世態度。
亦作“用舍行藏”。《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謂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隱。
問題四:什麽是 *** gw用舍行藏? 用舍行藏 [yòng shě xíng cáng]
[釋義] 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出處] 《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問題五:時有否泰 用有行藏 是什麽意思 否泰者,禍福也;行藏者,用舍行藏也,被任用,則積極行世,不被用則退隱。
問題六: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歷過波濤三三五重,誰知浪靜又無風,須教明達青雲路,用舍行藏不費功) 這是壹句簽文,就是說妳現在所求的事情,在經過的重重困苦挫折之後,都會風平浪靜,好事多磨,佳音在後。
問題七:什麽是舍帶? 舌系帶,俗稱舌筋,即孩子張開口撬起舌頭時在舌和口底之間的壹薄條狀組織
正常舌系帶是位於口底前方舌尖下面正中的粘膜皺襞。在新生兒時期的舌系帶是延伸到舌尖的或接近舌尖。
在舌的發育過程中,系帶逐漸向舌根部退縮。正常兒童2歲以後舌尖才逐漸遠離系帶。在少數發育不正常情況時才出現舌系帶過短。
如果舌系帶壹頭附著在舌尖,另壹頭附著口腔底的前側,這樣就限制住舌頭的運動,向外不能伸出口外,向上又舔不到上腭,這就是舌系帶過短(俗稱“袢舌”)。
在嬰幼兒時期,壹般舌系帶短,可不急於給矯正術,可觀察到2歲以後,如果因系帶過短影響舌前伸,妨礙語言清晰,可行矯正術。
問題八:分明天道有行藏是什麽意思 否泰者,禍福也;行藏者,用舍行藏也,被任用,則積極行世,不被用則退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