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血流漂杵成語故事

血流漂杵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壹個成語的背後都有壹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以下是我整理的血流漂杵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血流漂杵成語故事 篇1

 註音xuè liú piāo chǔ

 出處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尚書·武成》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漢·賈誼《益攘》

 解釋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戰爭殘酷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血流成河、血雨腥風

 相反詞兵不血刃

 押韻詞深山長谷、沈舟破釜、載歌且舞、寢苫枕土、披文握武、唇敝舌腐、漆女憂魯、密鑼緊鼓、喧客奪主、進退迍邅。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 公元前11世紀(具體年代目前尚無定論,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是前1046年),周部落首領姬發(就是後來的周武王)趁商朝軍隊征伐東夷後防空虛之機,率兵討伐商王帝辛,很多小的諸侯國紛紛響應,聯盟大軍在孟津會師之後繼續東進。伐紂大軍壹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壹座又壹座商朝城池,來到距商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裏的牧野。聯軍在這裏召開了誓師大會,列舉了帝辛的種種罪狀,號召全體將士齊心協力,推翻帝辛的殘暴統治。 山雨欲來之時,帝辛卻還在朝歌城摘星樓上和寵妃飲酒取樂。相傳,帝辛晚年,貪圖享樂,不問國事,任由幾個奸佞小人把持朝政,欺下瞞上,迫害忠良。這時忽然聽到周軍進攻的消息,帝辛壹時之間慌了手腳,那些平日裏只知道溜須拍馬禍國殃民的無恥之輩,此時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帝辛冷靜下來,才想起來自己的主力部隊還在東夷前線,雖然捷報早就傳回來了,但是大軍調動絕非壹日之功。遠水解不了近渴,匆忙之間帝辛想到了多年來的戰俘和奴隸,他馬上下令,將這些人編為軍隊,開赴牧野戰場。 牧野之戰拉開了大幕。

 改朝換代總得有幾場關鍵戰役,而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改朝換代的第壹戰,它的結果影響了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 據《史記》記載,周軍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周軍加上其他方國的軍隊,總兵力估計不會超過十萬。而被帝辛驅趕到牧野前線的商軍有七十萬(壹說十七萬)。無論如何,僅就軍隊人數比較,顯然是帝辛占上風。然而致命的壹點是,帝辛的部隊主要由其他方國的戰俘和老年奴隸組成,軍心渙散,戰鬥力很差,他們甚至還盼著周軍趕快來解放他們。這樣壹來,勝負的天平就發生了傾斜。 果然,等兩軍沖鋒的號角壹想起來,以周軍為首的'部落聯軍精神抖擻,如虎入羊群般殺入商軍陣中。而商軍士兵本來心中就不情願,到了生死關頭,更不會去為帝辛賣命,紛紛倒轉矛頭,反戈壹擊,沖向商軍的大部隊。壹場混戰開始了,很多人尚在猶豫之中,已作了周軍刀下之鬼;更多人在大部隊的沖擊踐踏之下丟了性命。結果商軍大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據《逸周書 世俘》記載,武王伐紂,***擊斃商軍和商的屬國軍隊約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雖然用 血流漂杵來形容有些誇張,但當時的慘烈血腥景象也由此可見壹斑。 帝辛逃回朝歌,知道大勢已去,末日不遠,就蹈火自焚了。商朝就此滅亡。

 成語示例若崩厥角齊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壹回

 成語例舉

 ◎ 家也可以狼藉壹片血流漂杵,築成壹雙男女的死牢。

 血流漂杵成語故事 篇2

 成語:血流漂杵

 拼音:xuè liú piāo chǔ

 簡拼:xlpc

 解釋: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出處:《尚書·武成》:“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漢·賈誼《益攘》 :“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示例

 示例:若崩厥角齊稽首,~脂如泉。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壹回

 近義詞:血流成河、血雨腥風

 反義詞:兵不血刃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戰爭殘酷

 英文:so much blood being shed as to float the pestles-great massacre

 成語故事:《尚書·武成》中記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進行壹場惡戰,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認為這樣描寫誇張過度,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不會濫殺無辜,紂王殘暴,士兵會紛紛起義,不會有這樣激烈的戰鬥

 順接:杵臼之交

 順接:流血漂杵 血流漂杵 碎蟲零杵 雲鍤雨杵

 逆接:白花心血 抱璞泣血 蒼蠅見血 萇弘碧血 椎心嘔血 椎心泣血 椎牛歃血 丹心碧血

 逆接:血不歸經 血債累累 血債血還 血光之災 血化為碧 血口噴人 血唬零喇 血國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