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
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矛盾重重重重:層層。彼此間的沖突、意見很多。
矛盾相向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 處
《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例 句
壹篇文章的觀點要前後壹致,不能~。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格格不入 前後抵觸 相互抵觸 首尾乖互 鬻矛譽盾
反義詞
自圓其說 言行壹致 天衣無縫 無懈可擊 滴水不漏 順理成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自相矛盾:諷刺哪些言行不壹致,前後不協調的人。
矛盾相向:形容針鋒相對。
鬻矛譽盾:諷刺哪些言行不壹致,前後不協調的人,和自相矛盾近義詞。
杯酒戈矛:比喻在宴會上引起的仇恨。
操矛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亡戟得矛: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講的是:有壹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麽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麽盾都戳的穿.
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妳的矛刺妳的盾會怎麽樣”時,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壹.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
矛(máo),兵器名,是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進攻性武器,是戰爭中常用兵器.長柄,有刃,用以刺敵.始於周代,或周代以前,來歷亦甚悠久,
惟當時戰術未精,各種兵刃使用之法,亦極簡單,非若後之武術,以繁取勝,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雙手握柄,以直刺或戮為主的戰鬥使用方法.
盾,古人稱“幹”,與戈同為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幹戈相見”等詞.後後來還稱作“牌”、“彭排”等.傳說我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
《山海經》中有關於“刑天”這位英雄人物的神話,描寫他壹手操幹,壹手持斧,揮舞不停的雄姿.陶淵明為此寫詩贊道:“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盾作為壹種“主衛而不主刺”的衛體武器,早在商代就已經存在.到唐代時,盾改稱“彭排”.宋代時正式稱“牌”.明清兩代沿襲宋習,稱牌而不再稱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