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鶩相爭。
雞鶩相爭,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wù xiāng zhēng,意思是舊指小人互爭名利,出自戰國·楚·屈原《蔔居》。
雞鶩相爭詞語解釋
雞鶩的解釋?
1.雞和鴨。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辭·九章·懷沙:“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王逸 註:“言賢人困厄,小人得誌也。”陳書·蔡景歷傳:“欲以雞鶩廁鴛鴻於池沼,將移瓦礫參金碧之聲價。” 唐李白送崔度還吳詩:“胡為雜凡禽,雞鶩輕賤君。”
2.雞和鴨。古代以之為贈送禮品。 宋 曾鞏 應舉啟:“仰遵舊禮,敢忘桑梓之恭;輒進曼辭,庶當雞鶩之贄。”
相爭的解釋
彼此爭奪;爭鬥。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萬 家兩個大兒子只好眼睜睜看他使勢行兇,不敢相爭。”
歷史典故推薦:牝牡驪黃
同”黃驪牝牡”。宋 陳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獨略其牝牡驪黃而友其人,關其休戚,憫其不自容於世。”明 李贄雜說:“追風逐電之足,決不在於牝牡驪黃之間。” 並列 牝牡,雌雄。驪,黑色。馬的雌雄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