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漢語三級字, 讀作枘(ruì),榫頭,用以插入另壹部分的榫眼,使兩部分連接起來。
名詞用法
(形聲。從木,內聲。本義:榫頭;插入卯眼的木栓) 同本義。
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楚辭·九辨》
方鑿圓枘,良工無以措巧心。——明·孫緒《沙溪集》
又如:枘鑿(枘、鑿,榫頭與卯眼。枘圓鑿方或枘方鑿圓,難相容合);方枘圓鑿。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動詞用法
楔入
層崖峭絕,枘木亙鐵。——唐·劉禹錫《山南西道新修驛路》
枘的成語有 :圓鑿方枘、枘鑿冰炭、方鑿圓枘、量鑿正枘、鑿枘圓方、量枘制鑿、鑿圓枘方、圜鑿方枘、方枘圜鑿、枘圓鑿方、枘鑿方圓
部分成語解釋:
1、圓鑿方枘:圓形榫眼與方形榫頭,無法相合。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也作“方枘圓鑿”。
例句:用這種方式對中國哲學所做的解釋和闡發難免產生圓鑿方枘、走樣變形的情況。
2、枘鑿冰炭:比喻事物尖銳對立,互不相容。
3、量鑿正枘:謂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圓制作可與之相契合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