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
“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妳。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麽不幸。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井底之蛙
壹口廢井裏住著壹只青蛙。有壹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壹只從海裏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誇口說:
“妳看,我住在這裏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壹陣;疲倦了,就回到井
裏,睡在磚洞邊壹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裏:或者在軟綿綿的
泥漿裏散壹回步,也很舒適。看看那些蝦和蝌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裏的主
人,在這井裏極自由自在,妳為什麽不常到井裏來遊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
住了。它連忙後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
“妳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裏;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
水,海裏的水,並不漲了多少;後來,八年裏有七年大早,海裏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
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裏,才是真的快樂呢!”
井蛙聽了海龜的壹番話,吃驚地呆在那裏,再沒有話可說了。
天涯海角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壹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紀此韓愈小壹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
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壹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
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
人,零丁孤苦,沒有壹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
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壹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
悲痛欲絕,寫了壹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壹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壹字壹淚,令人讀來心酸。
內助之賢
晏嬰是戰國時齊景公的宰相,軀體不甚高大,據雲長不滿六尺(相當現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幹,名聞諸侯,有壹天晏嬰出門,坐看車子,由他的禦者(馬車夫)駕車。那位禦
者的妻子很賢淑,當禦者駕看車子,經過自己家的門口時,他的妻子在門縫裏偷看,看見她
丈夫揮看馬鞭,現出洋洋得意的樣子。
當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時,她就責他道:“晏嬰身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的宰相,而且名
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態度,還是很謙虛,壹點也沒有自滿的意
思;妳身長八尺,外表比他雄偉得多,只做了他的駕車人,還洋洋得意,顯得很睛傲的樣
子,所以妳不會發達,只能做些低賤的職務,我實在替妳覺得難為情啊!”
禦者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後,態度逐漸轉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嬰看見禦者突然
謙和起來,覺得很奇怪,問他的原因;禦者就把妻子所說的壹番話老老實實地告訴晏嬰。晏
嬰為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是壹個值得提拔的人,於是推薦他當了大夫的官。
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壹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麽佳節,
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壹番,供他的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壹定紮起二
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壹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約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
來。遊妓皆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
無隱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壹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壹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
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
觀,使盒子會發出壹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裏面。
有壹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壹個,打開盒
子,把裏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官名)竇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勞。後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肅邊,和蔥嶺以西中亞壹部份地區)。他首先到鄭善國。國王早知班超為
人,對他十分敬重,但隔壹個時期,忽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鄭
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壹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那壹邊。聰
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現它,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打聽,果然是這樣。於是班超又約同所有的人:“我們現在處境很危險,匈奴使者
才來幾天,鄭善國王就對我們這麽冷淡,如果再過壹些時候。鄭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
送給匈奴。妳們說,這該怎麽辦?”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願聽他的主張。他使繼續道:“不
入虎穴,不得虎子。現在唯壹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裏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
了。只有這樣,鄭善國王才會誠心歸順漢朝。”
這天夜裏,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同伴,沖入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用少數人力
戰勝了多數的匈奴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司空見慣
唐朝的時候,有壹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
做監察禦史;因為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
史的任內,當地有壹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壹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壹首詩:
“高髻雲鬢新樣,春風壹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
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壹種官職的
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
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麽。
當時,有壹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壹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壹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
是,便壹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
‘哼!妳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妳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壹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淩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壹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麽,難道妳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那麽妳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貍後
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壹些心驚膽戰,
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壹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壹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
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壹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壹次,他和壹個同鄉的兒子壹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壹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
他壹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裏,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
隱瞞,於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
“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壹名。而孫山在詩裏所謂的“解元”,乃是泛
指壹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舉人榜上的最後壹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
山”。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壹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壹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壹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壹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壹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麽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妳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麽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妳壹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麽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壹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壹木難支
南北朝(劉)宋順帝的時候,蕭道成把持政權,殺害忠良,橫行恣肆,大有篡奪王室的
企圖,當時大臣袁粲和劉東兩人,秘密商量要殺死蕭道成,但事機不密,被蕭道成同黨褚淵
知道了,把秘密告訴蕭道成,蕭道成十分惱怒,立刻派部將戴僧靜率領了很多人馬去攻打袁
粲,把城池團團圍住了。這時,袁藥對他的兒子袁最說:“我明知道壹支木柱不能支持壹座
大廈的崩塌,但為了名譽義節,不得不死守下去。”
後來,戴僧靜率領部下越墻沖進城裏去,在敵人的刀槍下,袁最勇敢地
用身體去掩護他的父親,這時,袁粲對他的兒子袁最說:
“我是個忠臣,妳是個孝子,我們死而無愧。”
結果他們父子倆都為正義而犧牲了。
後人便把袁粲當時所說“我明知道壹支木柱不能支持壹座大廈的崩塌”這句話,引伸成
為“壹木難支”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情到了艱難危急的時候,並不是壹個人或少數人的力
量所能挽救的。
壹網打盡
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兩兄弟。夷吾得秦國和齊國的幫忙,登上國位,就是晉惠公。
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兩派,擁護惠公的壹派以卻茅和呂省為首。暗裏擁重耳的壹派以裏克和
丕鄭為首。可是這班人對晉惠公個人來說都是有功的。當丕鄭到秦國去公幹的時候,惠公藉
故殺了裏克。丕鄭回來後,心裏很恐懼,深怕自己也給惠公殺掉。可是事情倒沒什麽對他不
利的,他就安心下來。當然,他心裏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黨,商量趕走夷吾,迎公子重
耳登位。有壹天,屠岸夷要來見丕鄭。他從午間等到深夜,才見著丕鄭。丕鄭問他有什麽事
情,屠岸夷告訴他,惠公要殺他,所以請丕鄭相救。
丕鄭說:“妳去叫呂省救妳吧!”屠岸夷說:“呂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們的血,吃
他們的內呢!”丕鄭不大相信。屠岸夷還獻議了怎樣怎樣推翻惠公的辦法。丕鄭聽了,大聲
喝道:“是誰教妳來說的!”屠岸夷見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頭,鮮血之流,對天發誓說:
“天老爺在上,我如有三心兩意,叫我全家都死光。”這麽壹來,丕鄭就相信了,跟著丕鄭
這壹夥人密謀了。他們寫了壹封信給重耳,請他準備回來。丕鄭、***華、屠岸夷等十位大臣
都簽了字。
屠岸夷把信貼胸的帶走了。第二天,他們上朝,惠公問丕鄭說:“妳們為什麽要迎公子
重耳?”丕鄭這壹班人都吃了壹驚,心知不妙,都給縛去軟了頭。這九位反對夷吾的大臣全
都壹網打盡了。
入吾彀中
彀,音構,原來是張弓的意思,這裏借用為牢籠、圈套及就範的意思,“入吾彀中”即
是進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壹個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羅網下來引誘麻雀,當麻雀飛下
來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羅套網壹抽,將麻雀網住,便說: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壹
個人想籠絡某甲。用種種手段令某甲對他好感、頌傷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約為他利用時,
他便可說:某甲已“入吾彀中”矣!
這句成語原出於五代時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這是壹部記述唐代貢舉制度及雜事的
書,其中記述之詳,壹般史誌所不及。據書中記載,有壹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
的次子)私自去視察禦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
,看到許多新智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說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這句話就是說:“天下的有為青年,都已進入了我的圈套了!”
李世民是唐代開國元勛,文才武略,都很出眾,到他自己接帝位後,更是在中國歷史上
取得壹次大統壹,他的聲威。遠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在為人方面,也很善運用權
謀,不然,他也不會無意中說出“入吾彀中”那樣的話來了。
這句成語運用時,壹般都是將它用在形容那些並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舉凡運用攏
絡手段,設下各種圈套而達到目的時,便可說“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九牛壹毛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裏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壹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
仗,殺傷了壹萬多敵人,實算是壹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
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
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
裏。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
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
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余,就想自殺;但轉念壹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壹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
恥笑。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
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裏,死壹
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
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壹毛”壹句話,引伸成“九牛壹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裏面的壹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壹根毛壹樣。
三生有幸
唐朝有壹個和尚,號國澤,對佛學有高深的造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壹天,
二人壹同去旅行,路過壹處地方,看見壹個婦人在河邊汲水,那位婦人的肚子很大,已經懷
孕了。圓澤指著婦人對李源善說:“這個婦人懷孕已經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兒
子,可是我壹直避著,現在看見她,沒有辦法再避了。三天之後,這位婦人已經生產,到那
個時候請妳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嬰孩對妳笑壹笑,就是我了。就拿這壹笑作為憑證吧!再等
到第十三年那壹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妳,那時我們再相會罷。”他們分別
後,就在這壹天夜裹圓潭果然死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壹個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
圓澤的話,到那位婦人家裏去探看,嬰兒果然對地笑了壹笑。等到第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
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
剛到寺門口,就看到壹個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舊情魂,賞月吟風不
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現在壹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別的緣份。或朋友閑在壹種偶然的機會裏或特殊的環境中相
識,成為知己,又能夠幫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來稱譽。
三折其肱
晉國時,有範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事成功
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範氏
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壹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
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歷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壹個經過三次折傷手
臂的人,雖經醫療後獲得痊愈,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歷
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
“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
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鬥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
困境奮鬥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壹定是經歷了
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鬥,結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
“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
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壹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壹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壹說,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裏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
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壹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
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
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壹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
(三國時■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
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
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
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
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壹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
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壹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壹個虛
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壹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
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壹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
敢驚動他,壹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誌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
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
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壹連幾次親自到那
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
心求才的意思。
三令五申
春秋時侯,有壹位著名軍事學家名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廬。
吳王看過之後說:“妳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
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壹百八十名宮中美
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並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隊
伍站好後,孫武便發問:“妳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後和向左向右轉嗎?”眾女兵說:“知
道。”孫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後就看我背
後。”眾女兵說:“明白了。”於是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
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於是又將剛才壹番話詳盡地
再向她們解釋壹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
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
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
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後,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後,同左向右,
甚至跪下起立等復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這故事原出於“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後來;人們把孫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
引伸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屢次告誡食品
要清潔衛生,以免損害顧客健康,我們便可說:對於食品商店要保證清潔衛生,政府已“三
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