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抱瑜握瑾的典故

抱瑜握瑾的典故

抱瑜握瑾的典故與楚國的壹位著名詩人屈原有關。

屈原是楚國的大夫,他因為忠誠於國家而遭到了其他官員的嫉妒和排擠。在流放期間,他寫下了《九章·懷沙》這篇長詩,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對邪惡勢力的憎惡。在這篇長詩中,屈原用“抱瑜握瑾”這個比喻來形容自己純潔而堅定的品德,以及他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

這個成語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演變成了壹個比喻人具有純潔、堅定、美好的品德的成語。它不僅僅是對屈原的贊美,也是對所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贊美。同時,“抱瑜握瑾”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壹個符號,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精神追求。

來源分析

抱瑜握瑾這個成語出自中國的壹部古代經典文獻《楚辭·九章·懷沙》,這個成語的含義是形容人具有純潔而優美的品德,或者形容人擁有珍貴的寶物。這個成語中的“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它們不僅具有物質價值,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著深厚的寓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被認為是壹種高貴、純潔、美好的象征。在古代,人們往往用玉來比喻人的品德和性格。例如,人們常說“君子如玉”,就是形容壹個有品德的人應該像玉壹樣純潔、高貴、堅貞。此外,玉還被視為壹種能夠辟邪、吉祥、保平安的物品,所以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將玉佩戴在身上或者擺放在家中,以求得到神靈的保佑。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抱瑜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