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三國演義》和真實歷史有哪些重大區別?

《三國演義》和真實歷史有哪些重大區別?

在我看來,最受歡迎的回答真的很搞笑。我覺得看了壹本書《三國誌》,覺得歷史無非如此,千古佳話無非如此。

諸葛亮真是不可思議。

“以前看到壹個人被表揚,後來發現可能不是這樣,於是走了極端,決定質疑這個人的壹切。”

很多人對很多事情都有過類似的感受。他們大多年輕時信以為真,大了就疑神疑鬼,最後悍然翻臉。這種逆反心理,基於逆反心理,很容易讓被騙的人得到心理補償,讓自己的形象從被高估變成被低估。壹般來說叫壹個粉十強黑。

現在比如諸葛亮,就是這樣。

傳統的民間諸葛亮形象,基本上是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塑造的,並輔以各種民間傳說。壹般來說,諸葛亮總是羽扇配黑絲巾,仙風道骨,足智多謀。京劇裏,周瑜永遠年輕英俊,諸葛亮永遠留著胡子。很少有人在意:周瑜比諸葛亮大六歲。總的來說,傳統的諸葛亮是民間觀念中的智者形象,充滿了惡魔般的風範。魯迅先生總結說,羅貫中“形似許多智者,近於惡魔”。

可惜羅貫中不是個好粉絲。贊美別人,誤入歧途。這不,壹粉十黑。

這壹代人接觸到壹些正史,發現諸葛亮沒有燒王博、淹白河、燒藤甲、借草船箭、借東風,發現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那麽多的性愛,所以難免會有叛逆的情緒。通讀起來,很容易抓住陳壽的兩句話,說:

“惟妙惟肖,長治容,短智謀,治民勝於短。”哦!原來諸葛亮並不擅長智謀和謀略!

“蓋應變將短,而非其力!”啊!很明顯諸葛亮不善於隨機應變!!

由此,羅貫中苦心經營的毒辣諸葛亮形象基本崩塌。

但是且慢:諸葛亮是個什麽樣的人?

有壹點羅貫中從來沒有認真討論過:諸葛亮不是壹個老成持重的小老頭。

陳壽說諸葛亮長八尺。中國尺子壹尺二十三厘米,諸葛亮身高184厘米,身材雄壯。三國的時候,大家都沒這麽高。在《三國誌》中,即使是太史慈也有7英尺7英寸(約177厘米)。當時的諸葛亮“長八尺,甚俊”,高大英俊,同時又“人雲亦雲,人雲亦雲,英霸之工具”。周瑜的壹表人才,天下皆知,但在史書上,也不過是“余健美。”單說描寫不壹定比諸葛亮好。

這個高大英俊,人脈甚廣的山東漢子——諸葛亮的祖上在諸葛豐做過壹個李思的校尉,他的叔叔諸葛玄率領的府尹——27歲認識了劉備,然後派出了“隆中對”。換句話說,1800年後的今天,壹個從未參加過工作的27歲小夥子,手握互聯網,可以搜索各種信息,開著PPT,為老板做預測,規劃20年後的世界局勢。只要他十個能贏七八個,就相當了不起了,足以讓股評人汗顏。當天,劉備面臨這樣壹場示威:

那年劉備四十六歲。他曾跟隨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走紅,卻處處不順。他對面是壹個27歲的帥帥的山東青年,沒有互聯網,沒有工作經驗,身高184 cm,告訴他:不要和曹操較勁;妳可以和吳棟結盟,但不盈利;應先占領荊州,再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世易時,荊州益州壹路攻中原...

劉備當時壹定覺得很神秘吧?作為壹個地方軍閥的追隨者劉表手下的客座將軍,我聽到壹個年輕人和他談論如何劃分世界。

當然,三國時期,很多人制定了大的戰略計劃。比如魯肅、甘寧、周瑜都提出要西取巴蜀,統壹南方,與曹操平分天下。如果論戰略的宏大,這些人的想法不亞於諸葛亮的隆中對。問題是他們的想法永遠是想法;諸葛亮的隆中對,在十二年後才完全實現——公元219年,劉備平平漢中,與曹操、孫權共享天下;關羽從荊州北伐,讓曹操想遷都...

如果孫權和呂蒙沒有背約攻打荊州,諸葛亮早就先知先覺了。看著諸葛亮的想法壹步步走向現實的時候,劉備會不會偶爾迷茫壹下,以為諸葛亮熬過來了?

有壹點羅貫中從來沒有認真討論過:諸葛亮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劉備的思維方式。

就在劉備敗於孫的時候,諸葛亮讓他和孫權結盟,打擊曹操。此後諸葛亮渡江與孫權結盟,赤壁壹戰告捷..很少有人想過:如果諸葛亮不在了,劉備會怎麽樣?按照劉備壹貫的做派,他很可能直接依附孫權,成為孫權的座上賓——像以前壹樣,依附劉表、袁紹、曹操。

有了諸葛亮之後,劉備第壹次試圖擁有壹片屬於自己的領地。

然後,他的世界,真的漸漸打開了。

有壹點羅貫中壹直沒說好:諸葛亮是個聰明人。

《三國誌》中,陳壽說諸葛亮可以和前代神話中的丞相管仲、蕭何、子產、召公相提並論。根據劉備的死訊,諸葛亮43歲,是蜀漢的實際統治者。他所做的: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定制度;要誠實。實事求是,不搞虛假。結果,整個蜀漢人“又怕又愛”諸葛亮。我怕他,也愛他。很奇怪嗎?因為諸葛亮的政治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爛泥,而是苛刻無情。妳為什麽不抱怨?因為他老人家太公平了,沒人能抱怨。

——執法不嚴不難,招人愛也不難;嚴格執法也能吸引人們的喜愛。這是壹個神話。

——換句話說,諸葛丞相其實就是諸葛青天大老爺。

諸葛青天的人品是完美的,這壹點羅貫中很少講。

諸葛亮曾告訴先主,他的財產是成都的800棵桑樹和15公頃良田,死時不會留下任何剩余財產。他死的時候,這是真的。諸葛亮死後,蜀漢百姓在路邊私祭他。最後朝廷見無事可做,立了廟,於是香煙興盛,真正的意思是十裏長街祭祀丞相。諸葛亮死後的幾十年裏,淅川人民壹直在歌頌諸葛亮的仁慈,就像西周的人們歌頌召公公爵壹樣,把他視為聖人。

當然,其他的事實羅貫中就不提了:

——雖然大家都能背出諸葛亮的《出師表》,卻很少意識到他給劉禪安排的董雲、費祎、蔣琬有多大的幫助。諸葛亮出征,朝廷照常運作;諸葛亮死後,姜、費、董三人維持政權達三十年之久。這壹時期,曹魏經歷了起兵之變,司馬嘉當政,壹個皇帝被貶(曹芳),壹個皇帝被殺(曹茂);在吳棟,諸葛恪和孫陳被殺,壹個皇帝被廢黜(孫良)。相比之下,蜀漢在滅亡前沒有內亂。

——諸葛亮的確是個發明家。雖然木牛流馬沒有傳說中那麽神奇,孟獲南征時饅頭的發明也只是傳說,但即使是弩和鑄刀也還是很值得壹看的。任務繁忙的政客也能方便地搞發明,普京估計要驚呆了。

最後,不得不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關於諸葛亮壹直有爭議,我總覺得在正史中,他並不像三國演義那樣難以捉摸,尤其是陳壽的兩句話:

“惟妙惟肖,長治容,短智謀,治民勝於短。”嗯,諸葛亮不善於運籌帷幄。

“蓋應變將短,而非其力!”嗯,諸葛亮不擅長應付突發事件。

但是...等壹下。

陳壽說諸葛亮善於治戎,整頓的軍隊也善於治戎。史書上說諸葛亮用兵,“停如山,進如風。士兵們壹出來,世界都震動了,但人們並不擔心。”這幾句話基本上就是《孫子兵法》裏提到的境界。兵法嚴明,不擾民,嶽飛的嶽家軍也是如此。至於他的營地安排,更是出類拔萃。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去看他的營地布局,感嘆“天下奇才也”。

治軍有法,管得好,也不過如此。

三國時,天下有十三州。曹魏,九州半,東吳兩個半,韓曙壹個。人口,曹魏四百多萬,蜀漢滅亡時,三十八戶,九十七萬。東吳大帝張炎說:諸葛亮基本能用五萬軍隊;曹魏的領土是蜀漢的十倍。結果是?

諸葛亮北伐得到三郡響應。馬謖聽了諸葛亮的命令,被打敗了。諸葛亮撤退了。

諸葛亮攻陳倉,糧少。魏追趕,被斬。

諸葛亮派陳石去取武都和尹平兩縣,從此這兩個縣半永久地歸蜀漢管轄。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親自率領張合、費耀、戴陵、郭淮出戰。諸葛亮退兵,張合追趕,被槍斃。

——這裏還得提壹句。張合是曹魏五大名將之壹。眾所周知,除了、夏、曹仁、曹洪,曹魏是這五位將軍中最厲害的:張遼、、於禁、張合、。夏在黃忠及其部下的指揮下死於定軍山,後被關羽俘虜於紫禁城。張合死於諸葛亮之手。張合死的時候是全國第二高的武官。

諸葛亮最後壹次北伐,與司馬懿勢不兩立。司馬懿不敢出征,被部下嘲笑為“畏蜀如虎”,於是和魏明帝打了壹場雙簧:上書要求出征,魏明帝問辛毗:“他要出征就出征。有什麽麻煩?”辛毗:“他明明不想打仗,還要擺姿勢”,於是辛毗親自把皇帝的聖旨拿到面前。“不是司馬懿不敢打諸葛亮,是皇上不讓!”司馬懿對人群肅然起敬。

我不知道妳怎麽想,但讓我們以現在為例:

壹個面積不到1/9,人口不到我國1/4的南方國家來打我國五次,使我國只能還手,我國排名第二的張合元帥死了。

作為被攻擊的壹方,妳感到羞恥嗎?

誰說的:不是,陳壽不是說諸葛亮的應變之策,是他的強項嗎?

其實原話是這樣的:

“然明,戎為長,韜為短,人之功,勝於將略。但是,敵人,或者說傑出的人,增加了人數,不同類型的進攻和防守。所以雖動多年,未能克。”

翻譯的意義:

他是諸葛亮,治軍勝於韜略,治人勝於謀略。他遇到了人民中的英雄,主動出擊,人沒有妳多,所以沒能成功...

-仔細想想,這話聽起來並不好聽。比如,有人對妳說:“哦,我比較擅長打麻將,但不擅長德州撲克;“妳是人們中的英雄;我的籌碼沒有妳多;我沒在妳家德州撲克贏過妳”——妳覺得他的那句“人中英雄”有點諷刺嗎?

——如果這樣的人還“打不過”,那他的對手真的是羞死了。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張炎、吳偉業認為:

諸葛亮用了壹個州的地,和曹魏比實力九分之壹。結果由於農戰安排得當,刑法齊整,以敵為主,步數以萬計,實有吞天下之勢;司馬懿占據十倍兵力,挾持精銳。他沒有要活捉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著自保,讓諸葛亮來去自由。假設諸葛亮成仙,魏從西北到華中都無法解除武裝。至此,勝負也顯而易見。

——這樣看來,妳還能說諸葛亮不比司馬懿強嗎?

當然,還是會有壹群異想天開的人,認為諸葛亮沒有采用魏延同樣異想天開的“伍茲谷奇策”,太保守了。不知道魏延提出的伍茲谷怪戰略想要成功,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掌握了占蜀漢人口1/200的精銳,沒有大量糧草,希望魏人到長安後嚇得屁滾尿流,主動逃離長安。但是,諸葛亮不是賭徒。

事實上,公元234年,54歲的諸葛亮面臨著這樣壹種情況:

27年前,高大帥氣的山東青年,在曹操已經控制了天下三分之二的時候,玩的就是這個遊戲。按說,世界已經設定了2/3,這個開始太晚了。比如2007年妳發布智能手機系統的時候,妳還有時間競爭;到了2015,ios和Android分天下,wp分不開的時候,妳發布了妳的第壹個系統。

但諸葛亮認定了劉備這個46歲,無家可歸,到處為民打工的人,自己選擇了艱苦模式。

他給劉備安排了壹個龍心對,讓劉備第壹次嘗試擁有自己的地盤。為劉備促成孫劉聯盟,擊退曹操,掌握荊州,控制淅川漢中,天下三分。到目前為止,他的計劃非常成功。從壹個縣級幹部的秘書,把他推上了人間王者的位置。

然後計劃孫權和夢露攻打荊州,殺了關羽,接著是夷陵之戰,劉備之死,諸葛亮悲嘆法正因為沒有說服劉備而早逝。到目前為止,這個硬模式的遊戲其實已經輸了。

但是他沒有放棄。他憑借自己完美的人格和才能,承擔了蜀漢的實際君主地位,建立了壹個沒有路可接、沒有酒鬼的盛世國家——壹個沒有他也能支撐30年穩定的國家——然後用只占對方1/9的資源不斷地攻擊曹魏,試圖讓曹魏再壹次內亂,然後抓住機會。他沒有物欲,家裏只有800棵桑樹和15公頃田地。少吃多思考。

曹操的手下有出征時在後方主持日常工作的於迅,負責策劃的荀攸,無所不知的賈詡,拍板的郭嘉,程羽,,姜姬,司馬懿。諸葛亮在劉備去漢中的時候負責日常工作,在第壹次見到劉備的時候就規劃好自己未來的行程,為劉備做決定。最後,他親自負責規劃國家、制定法令、選官、訓練、整理,忙得不亦樂乎,還能搞點小發明。

是什麽力量支撐著他,把這種從壹開始就註定要輸,被盟友輕易翻臉捅刀子的局面。他壹直扛著,堅持帶領軍隊在西北渭河邊上作戰,直到死?我不知道

很多年以後,東晉的桓溫遇到了壹個百歲老人,這個老人說他十幾歲的時候見過諸葛亮。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桓溫:“丞相諸葛今日與誰爭?”

老人:“葛公在此,不覺異;自從葛公死後,我就沒見過。”

當我們打開上帝的視角,就會覺得諸葛亮的所作所為似乎並沒有那麽可怕。

真正站在他的處境,想想他的日常生活,想想他在公元207年到234年之間做了什麽,他是如何硬生生的改變了壹個時代的走向,從而理解他的陌生。而且他也不是羅貫中筆下的全知全能的惡魔,而是壹個要吃要喝,要緊張要害怕,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性格應付亂世的普通人。

站在他的世界裏,用諸葛亮的眼光環顧四周,想象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