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書法的產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書法的產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的出現是社會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先秦時期的文字。為了記錄史實,用小刀在甲骨上刻下長字,保存下來。壹塊甲骨上刻著許多字,大大小小,錯落有致,不僅能看到和理解字的意思,還能看到字的排列組合之美,這就是書法藝術的萌芽階段,書法藝術把書寫納入審美範疇,不局限於文字的實用性,還追求書寫的審美。

比甲骨文更晚出現的是金文,又名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時代,以鼎為代表的禮器,以鈴為代表的樂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青銅器上的銘文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與甲骨文的纖細相比,青銅器上的銘文略顯厚重、樸素,充滿了石頭精神。然後是石鼓文。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在世界上被稱為“石雕之祖”。字多了,造字的原則和風格更加壹致,文筆也更加美觀,逐漸形成了大篆的風格。秦朝時,秦始皇統壹了文字,改進了大篆,統壹為小篆。後來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肯定和贊賞,被廣泛采用。

漢代是隸書興盛的時代,也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壹代。漢朝四百多年,社會安定繁榮,文化藝術空前發展。因此,漢代成為書法史上的壹個關鍵時期,朝著使用簡單、字體美觀的方向發展,書法的流派和風格多種多樣。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出現了分隸變化,發展為曹彰、行書、真跡。三國時期,隸書並存。魏晉時期,楷、行、曹三書盛行,奠定了現代書法的格局。晉代以後書法理論得到發展,促進了書法藝術水平的提高。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是魏晉書法家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完善了楷書、行書、曹的現代書法,被譽為歷代楷書的典範,“天下第壹書”。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帖》。王羲之的書法,當時是很珍惜的。晉書王羲之傳上傳。壹天,王羲之在茅山遇到壹個賣六角扇的老婆婆。他在老婦人的每把扇子上寫了五個字,但那是王羲之寫的,她得到了100元。老太太順著她的話,壹會兒大家都搶著買。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和他的父親壹樣,後來都成了著名的書法家,被稱為歷史上的“二王”。

唐朝建立後,社會安定繁榮了壹百多年。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備至,稱贊其書法“爐火純青”,“古今第壹”。唐太宗用重金從民間購買了3600幅王羲之的書法,設置了“書法”,成為科舉考試的科目之壹。

唐代也是書法空前發展的時期。當時的代表人物歐陽詢,因擅長楷書,被譽為“書法之冠”。他在書法和草書風格上也很有成就。他借鑒王羲之的各種字體,創造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其代表作以楷書《九成宮醴泉銘》、行書《夢迪恩帖》、《漢斯張鐵》最為著名。

中唐時期,書法發展達到高潮。以顏真卿、劉公權為代表的書法家,開創了莊重、飽滿、宏大的新局面。

顏真卿的書法被評為“新意中取古法,古意外創新法”,開創了壹種新的文風,被稱為“美顏畫風”。安史之亂時,顏氏壹家30多人被殺。他為年輕的侄子紀明寫了壹首《侄子的犧牲》,他在淚水中悲慘地死去。他神采飛揚,筆法雄渾,體態自然奇妙,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劉公權受顏真卿書法風格的影響很大。他的筆法充滿了精神,他的文字充滿了骨氣。後人把“劉燕”並列提及,並稱“燕顧”。這兩種風格也成為了初學者的風格。劉公權的書法以點畫見長,設色謹慎,法度嚴整。歷代書評家對劉體評價很高,稱其為“廟堂盛唐之氣象”。劉傳世的書很多,如《送梨簽題跋》、《金剛經碑》、《玄塔碑》等。

在宋代,宋太祖並不十分重視書法藝術。宋太宗即位後,購買了前朝皇帝和名臣的墨帖,編輯印刷,送給大臣們。編輯拓片的質量不高,宋代學書法的水平更低。再加上科舉制度興盛,書寫均衡工整,書法藝術的個性被淹沒。直到宋仁宗到宋神宗時期(1021-1070),出現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位書法家。他們提出了“六朝上學,不拘泥於唐代格局”的主張,主張擺脫書法,從而形成了宋代“尊意”的獨特風格。

宋代著名學者嶽飛雖然生活動蕩,但他文武雙全,擅長詩詞歌賦,書法的特點是線條如草,暢快淋漓,活潑婉約,章法嚴謹,態度嚴謹,精神旺盛,剛柔並濟。宋紹興八年(1138)八月,攻打金兵的嶽飛路過南陽,參觀武侯祠。"以防下雨,他呆在廟裏。"因睡得更深,嶽飛舉燭“細看墻內前賢所贊文詞、詩詞、賦先生”,深受感動。當他看到諸葛亮的《出師表》時,為之動容,“感淚如雨”。對牛臯曰:“主公出祁山,屢戰屢捷,先主懿旨,錯失良機。豈不是千古遺憾!”道士拿了紙筆,讓嶽飛寫壹首詩。他說:“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於是他抄了“模型”,邊哭邊寫。寫完後,他寫了四個大字:“還我河山。”他的書法氣勢磅礴,氣勢磅礴,充分顯示了他的忠誠正直。

經過多年戰亂,六朝書法藝術日漸衰落。在這個政權更叠的時期,著名書法家趙萌誕生了。#92;。趙翼改變了宋代的書法風格,堅持嚴守古法,工筆細致,推動了復古之風,使沈澱已久的書法藝術世界重新煥發生機。所以有人把他比作晉代的王羲之,唐代的顏真卿。代表作有《錢文子》、《洛神賦》等。但獨木難成林,當時的書法藝術最終也難以成氣候。元代的書法藝術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

明朝皇帝酷愛書法,規定所有詔令都要由擅長書法的人抄寫,能為朝廷書寫內外文書的人才能獲得官職。當時流行於亭臺樓閣、科舉考場的“亭體”,方方正正,明快明快,但生硬刻板,壹定程度上限制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清代學帖之風依然盛行,書法處於停滯狀態。到了清代中後期,很多書法家大興碑學,用自己的想法寫出了自己的風格。篆書、隸書、行書、楷書等書法藝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書法藝術緊密結合的篆刻也得到了發展。壹幅書法作品,有開篇章,末有名章,黑色書法有紅色印章點綴,更為美觀,這也是書法藝術的特殊成就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