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祖先是在關外遊牧的女真人。為了便於管理國家和發展教育文化,金太祖洪雁完顏阿骨打模仿漢字和契丹文字發明了女真文字,即“老滿文”。後來蒙古軍隊橫掃晉國,消滅了晉國政權。很少有人知道金太祖創建的“老滿族”。直到公元17世紀,女真族才出了壹個囂張的人物努爾哈赤。此人憑借膽識和謀略,壹舉統壹了女真族的部落,再次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權,也許是為了紀念過去建立晉國的祖先,努爾哈赤將國號定位為後晉,也就是大清的前身。
由於金太祖在創建滿語時借用了漢字和契丹文字,這很復雜,然後金國被摧毀了,在漫長的歲月中,舊滿語變得特別混亂,來自兩個不同地方的人甚至無法交流。鑒於此,努爾哈赤統壹了滿清制度。經過30多年的不斷完善和調整,改革後的滿語更加規範和方便,在後金國家廣泛傳播,成為滿族交流的主要語言,被稱為“新滿語”。
那麽,既然“新滿文”已經在滿族人中廣泛發展,而且本身相對規範,那麽清軍在統治中國近300年的時間裏,為什麽沒有大力推廣自己發明的滿文,而是接受漢字為官方文字呢?
事實上,順治皇帝進京後,也曾推廣滿語,希望所有漢人都學會使用滿語。然而,學習壹種新的語言並不像剃光頭留辮子那樣簡單,尤其是在古代落後的教育水平和技術手段下,這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最終,滿語沒有得到普及的原因有兩個:第壹,滿語不能普及;其次,我不想。
要說不是,我們先來看壹組數據:據估計,明朝末年,中國漢族總人口約為7000萬至8000萬,這與剛剛超過30萬的滿族人口形成了巨大反差。由於總人口的懸殊,滿族人對推廣滿語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或者說根本沒有足夠的滿族人來教漢族人學習滿語。更何況創辦學校的費用也很昂貴,這對於剛剛建立的清朝來說是難以支撐的。此外,當時清政權尚未穩固,各地仍有反清勢力。清廷不敢強迫漢人學習滿語。本來就激烈的社會矛盾壹旦爆發,就成了賠本買賣。
據說清朝入關後為了推廣滿文,規定科舉考試也要用滿文。結果漢族人聽到後直接放棄了參加考試的資格,根本不予理會。這讓清政府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統治者壹怒之下逮捕了許多人,但這引起了更激烈的反對。壹方面,古代文人非常註重品格,心中有強烈的中原情懷和偉人情懷,看不起少數民族創造的滿族。另壹方面,儒家思想容易使人變得迂腐和固執,不願意接受外來的新事物。畢竟漢字已經廣為流傳了幾千年,各種史書典籍也都是以漢字為基礎的,而滿文僅限於少數地區,並沒有什麽作品。因此,最終清廷別無選擇,只能放棄推廣滿文,改用漢字。
其次,說到不想,並不是普通人說不想就不能推廣,而是清朝的最高領導人皇帝不願意。古代皇帝雖然下令天下風光無限,但其實他們也很辛苦,每天都要處理各種國家大事。為了做出正確的決定,他們需要學習很多知識。雖然他們從小就學習漢語和滿語,但直到他們長大後才發現,基本上所有的古籍和經典都是用漢字記錄的,而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的滿語基本上毫無用處。而且皇帝和王子的講師大多是知識淵博的漢人,他們不習慣使用滿語,因此皇帝逐漸不太重視滿語。既然連皇帝都不喜歡滿語,朝廷就更不可能推廣滿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