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梅氏的起源是什麽?

梅氏的起源是什麽?

壹、姓氏的起源

梅姓有兩個來源:

1,來自兒子的姓氏,是王堂的後裔。據《氏族簡史》和《唐代宰相族譜壹覽》記載,商朝時,泰定王封其弟虞美(今安徽亳州東南)為伯爵,世稱美伯。到了商周,美國君主美伯被紂王所取,後世子孫以這座封建城市為姓。

2.它被其他人改變了。據舒威說,漢代南蠻有阿美姓。據《舊唐書》記載,北首領姓梅;清代滿族姓氏,居住沈陽;此外,清代滿族八旗改姓賈梅;清代貴州貴陽開州土司姓梅;今天滿族、土家族、彜族、蒙古族、黎族、東鄉族、錫伯族等民族都有這個姓氏。

★★★始祖:梅伯。商朝末年,紂王在商朝為官。他誠實坦率。見紂王荒淫無情,他幾次提出抗議,但紂王拒絕了。有時候,我勸他忠言逆耳,以免被殺。然而,梅伯卻慷慨陳詞:“如果人人都不敢發聲,朝廷還要我們這些大臣幹什麽?”他保持不變。每當紂王別無選擇時,他在法庭上指出紂王無法忍受,所以他殺了梅波,並殘忍地將梅波的屍體剁成肉醬。梅布爾因直言不諱而死,並保持忠誠和不屈。武王滅商後,梅伯的後裔在黃梅被封為忠侯,他的後代以祖先的封建城市為姓,取名梅。他們尊梅波為他們的祖先。

第二,移民分布

梅氏起源於今天的湖北黃梅,後來因為壹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大量遷入河南汝南。根據《姓氏考》的記載,早期的梅姓主要活躍在今汝南縣壹帶。先秦以後,姓梅的人散見於史書。秦代丹陽(今安徽宣城)有壹個梅姑,漢初宜陽(今湖南)有壹個梅姑,西漢中期南陽(今河南)有壹個梅面,辛莽壽春九江(今安徽壽縣)有壹個梅福。這些史實表明,秦漢時期,梅姓大多遷往相對富庶的中原地區,而其他梅姓則以黃梅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擴散。魏晉南北朝時期,梅姓在汝南縣尤為興盛,成為梅姓歷史上最重要的壹個縣——汝南縣。這個時候,名垂青史的姓梅的人還是不多的。除上述汝南縣梅、父子外,還有(今浙江)梅重兒。由此可見,隋唐以前,梅氏已分布於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等長江以南廣大地區。隋末農民起義軍四起,窮兵黷武,中原空虛,汝南梅姓難逃滅亡之命運,南遷勢在必行,其中壹支遷往四川。唐朝中後期,安史之亂增設藩鎮割據,閹割官吏,唐朝請求的援軍燒殺搶掠回鶻。黃巢起義隨之而來,社會戲劇動蕩不安。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廣,現在廣東也有梅姓人居住。宋元時期,梅姓在江南各省盛極壹時,尤以安徽宣城為盛。可以說人丁興旺,名人輩出,而此時梅氏已經定居甘肅。明初,梅作為明代遷居山西洪洞大槐樹的人的姓氏之壹,先後遷居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明末清初,大量川梅家族成員在土川避難。清朝以後,梅氏在全國的分布更加廣泛,也有人漂洋過海來到臺灣,生活在海外。今天,梅姓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分布,特別是在雲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蘇和河南。這六個省的梅姓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74%。梅是中國第136個姓氏,人口眾多,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1%。

第三,歷史名人

尋梅:宣城人,宋代官員。少時勤奮好學,能說會道,進士紀,官至許州。

梅清:安徽宣城人,清代畫家、詩人。順治時期的舉人。筆法優美,墨色淡濁,畫工松散。他的兒子魏(音)是傳家寶,也是壹名兼職工人。

耿梅:梅清是清代的畫家和詩人。康熙年間舉人,官至泰順知縣。書擅八分,畫山水,畫花卉,脫格調,不居壹家,有壹種高雅的風韻。梅清和石濤都是黃山畫派的著名畫家。龔氏,有《天壹閣集》。

梅城:梅文鼎孫,清代大臣、天文數學家。康熙五十三年,中秀才,授編修,官赴左都諫言尚書。參與數學本質的修訂、歷考等。還有“赤水非遺”等等。

嶽梅:明代學者。嘉靖至嘉靖間,任川南道賢的副手。壹生鞠躬謙卑,被稱為長者。民間流傳著梅花和月亮都是清的說法。

梅興嗣:五代時期南唐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人,官宦畫家。他壹直在等待翰林的來信,擅長畫人物、馬和牛。他以寫雞最好而聞名,世界數是梅家雞,他寫鬥雞最好。

梅:宣州宣城人,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北宋作家。鑒於進士的背景,他直接為國子監說話,並搬到尚書做了外交大臣,被稱為世界上的梅都官。他的詩平實樸實,含蓄深刻,反映現實生活和民生問題,從而糾正了宋初空靈秀麗的詩風。因為和蘇舜欽同名,他被稱為“蘇梅”。有《萬靈先生文集》。

梅鼎祚: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作曲家。他以古學為己任,詩歌自由散漫,王世貞稱其詩為當世之最。拒絕仕途,大量寫作。有才鬼傳說、藍泥蓮、史記、古樂苑、完顏等。

:梅鼎祚孫,清代詩人、書法家,擅長書畫,擅長詩文,被譽為“天下三絕”。這裏有藏書和花園。

梅文鼎:宣城人,清代天文數學家。他系統考察了古今中外的歷法,介紹了歐洲數學,全面研究了中西歷法,對後世影響很大。他壹生有80多種作品,充滿了科學價值。有《梅歷書》、《古今歷法通考》等。》,後被後人輯成《梅叢書》。他的兩個弟弟也擅長天文和數學。

梅增亮:江蘇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代文學家。道光進士,為官兼戶部大夫。專攻古漢語,名聲很好。詩也清秀。有《白劍山房文集》。

梅貽琦:天津人,現代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校長自1931,並於1949年赴美。1957清華大學原子能研究所在臺灣省新竹成立。

梅蘭芳:江蘇泰州人,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世界著名京劇藝術家。他出生於京劇世家,十壹歲登臺,在青衣工作,還演奏京劇藍調,開創了梅派藝術。他們與尚小雲、程、荀慧生並稱為四大名人。解放後,他擔任北京京劇院院長。60多歲的他還能穿著BLACKPINK出鏡。他還從事書法工作,擅長畫花卉和寫壹手漂亮的鋼筆。代表作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1961去世,享年67歲。有梅蘭芳文集。

此外,主要的梅姓名人有:漢代有著名學者梅馥的梅,東晉有儒生梅桓,宋代有三法官,明代有學者梅娥和戲劇家梅鼎祚,清代有畫家和古代文學家梅增亮。

第四,縣廳編號

王俊1

汝南縣:漢高帝定時治平輿,故城在河南平輿北部。相當於河南省中部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北。

2.大廳號

萬靈堂:宋代梅州宣城(原名萬靈)人梅,世稱萬靈先生,曾任尚書。歐陽修的詩友龔氏寫了《萬紀靈》。

此外,梅氏的主要堂名為“汝南堂”、“華娥堂”和“姬”。

====================================================================

梅氏宗祠總楹聯

《梅氏宗祠四字萬聯》

中後苗族;

汝南名門望族。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全聯殿是指梅氏的起源和郡望。

醫生的三大奇跡;

嶽梅·青兒。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是指清代詩人兼畫家梅朗中。梅朗中,出生於宣城,出生於崀山。好的詩詞書畫被稱為“三絕”。有壹批帶有花園的繪畫。第二副對聯指的是明代學者嶽梅。嶽梅來自普定。嘉靖至嘉靖年間,李灌為川南獻縣副職。他壹生謙遜鞠躬,被稱為行者。民間流傳著“梅花香月清”的說法。

賢隱武氏;

詩為官。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第壹副對聯指的是西漢壽春人梅馥,其字為真。他少年時在長安讀書,熟讀《尚書》和《樞紐梁春秋》,後來成為南昌魏國的官員。不久,他棄官回到家鄉。當他成為皇帝並為皇帝哀悼時,他寫了很多封信。元朝時,王莽當政,他離家去了九江。根據傳說,他後來成了神仙。有人曾在會稽見過他;還說他改姓埋名去吳市當門童了。第二副對聯寫的是北宋詩人梅,宣州宣城人。當他十幾歲時,他是壹名學者,他在每個縣都擔任官員。中年後,他被授予學者背景,並被任命為國子監直言官員。論詩歌註重政治內容,表達對宋初壹些作家華麗文風的不滿;寫作技巧上註重細節和深度,認為要“寫出難以下筆的場景,如眼前,意義無窮,言外可見”;其作品致力於反映社會矛盾,風格質樸,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受到陸遊、劉克莊等人的推崇。有《萬靈先生文集》。

滿袖芬芳;

從自己的成就中學習。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第壹副對聯寫的是尋梅,北宋宣城人。傳說,梅的叔叔出身秀才,曾任真宗吏部第三司按察使。後來,他以學士學位擔任徐州法官。他喜歡燒香。每天早上,他必須點燃兩爐香,用官服蓋住它們,直到裝滿兩個袖子,坐下後打開它們,這樣整個房子都聞起來很香。人們稱他們為“向梅”。第二副對聯是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梅文鼎的作品,他的名字叫九,又叫蔔安。他出生於安徽宣城。他壹生從事學習和研究,從未做過官。* * *藏書80余種,梅藏書中收錄的30余種可算是代表。在天文學方面,主要介紹了《崇禎歷書》的部分內容,解釋了宏大的歷法。數學上主要介紹中國古代數學和當時流傳的西方算法,並加以補充和發展。康熙皇帝曾送給他四個字:“學有所成(管理知識,了解微妙意圖)”。

汝南石澤;

雙清家族的聲音。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中華全國文聯法典》指出,對壹生謙遜有禮的嶽梅尊稱為長者,民間有“嶽梅雙清”的傳言。

滿袖芬芳;

從自己的成就中學習。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對聯指的是宋梅·荀,他樂於祭祀和焚香。他穿著公共衣服出來,坐下來把它拿出來,房間裏充滿了香味,人們稱之為“向梅”。第二副對聯指的是梅清·文鼎,他研究精確的歷法,由清朝的聖人以“從成就中學習”壹詞贈送。

宣城易雲;

吳市的微風。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第壹副對聯指的是宋梅調查的編年史。第二副對聯指的是《韓梅福年譜》。

-

【梅氏宗祠五言全聯】

榕樹的聲音飄向遠方;

石氣是寒雲。

——耿梅為梅氏宗祠題寫總聯

這幅對聯是為清代詩人兼畫家耿梅題寫的。耿梅,字夫婦長,號,安徽宣城人。康熙舉人,官至泰順知縣。擅長寫八本書,畫得寬敞雅致。龔氏,有《天壹閣集》。

-

【梅氏宗祠六字萬聯】

詞人說話長,知識淵博;

詩人少的時候很窮。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對聯指宋代第三科的法官尋梅,他不太好學,有壹個詞的爭論,是壹個學者和壹個學者。第二副對聯寫的是北宋文學家梅。

-

【梅氏宗祠七言聯】

書香詩意遠;

廣播受益長度是通過星歷表計算的。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第壹副對聯是清代天文數學家(1633-1721),字九,武安人,宣城人。為康熙鑒賞知識。他系統考察了古今中外的歷法,指出《明史誌》初稿中有50多處謬誤。還介紹了歐洲數學,全面研究了中西歷法,對後世影響很大。他壹生有80多種作品,充滿了科學價值。還有《嵇詩話》。第二副對聯是指清代天文學家梅文鼎和他的兩個兄弟(文鼎和文鼐)都研究歷法。晚上,妳可以看看它,白天,妳可以計劃和推動它。考據前史,包括《中西經典異同考辨》。

三十擔又清又重的竹絲;

生命中燦爛的壹天勝過梅花。

——王大仁撰寫《梅氏宗祠總聯》

這幅對聯是為的萬寫的。梅貽琦(1889-1962),天津市人。清華大學校長自1931,並於1949年赴美。1957清華大學原子能研究所在臺灣省新竹成立。參見《中國楹聯大辭典》。

野人睡在岸邊,有閑暇;

老樹有花,沒有醜陋的樹枝。

——梅為梅氏宗祠題寫總聯

此聯為北宋文學家梅(1002-1060)所作的東溪詩聯。梅出生於宣城。鑒於進士的背景,他直接為國子監說話,並遷《尚書》為官。在擔任河南省主簿時,他和歐陽修是同事,壹起學習詩歌,推動古文運動。仁宗曾參與編纂《新唐書》。他的詩樸實無華,卻寓意深刻。他和蘇舜欽壹起被稱為“蘇梅”。有《萬靈先生文集》。

香煙封鎖了安全屋;

蠟燭開出濃郁的花朵。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此聯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長樂鎮梅屋村梅氏宗祠的堂聯。據梅屋村梅氏族譜記載,梅氏先祖祖籍廣東順德龍山。他們在清朝嘉慶年間來到合浦長樂鎮經商,後在此定居繁衍。這是壹代歌後香港著名影星梅艷芳的祖廟。1993第壹屆國際珍珠節在北海舉辦時,梅艷芳受邀到北海演出。在臺上表演時,他交代自己的祖籍是北海市合浦縣長樂鎮梅塢村。梅家住在磚墻瓦頂的房子裏,門上掛著“春風”三個大字。宗祠內的神龕上,香火旺盛,中間有壹個青銅色的“神”字。“神”字的兩邊是這副對聯,而“余慶堂”是橫批的。在祠堂裏,張貼著梅家祖先的畫像。老家人說逢年過節,梅家的每個人都會到祠堂祭祖。梅家的每個人都知道梅艷芳是香港天後和著名影星。她很有愛心,口碑很好。她還聽說她從65438到0999參加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每個人都為梅家有這麽好的後代而深感自豪。不幸的是,她不幸得了宮頸癌。她於2003年2月30日淩晨去世,65438+,她對她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

-

【梅氏宗祠七言以上總聯】

祖先留下了壹份遺產,壹本散文集和壹份余省的詩歌手稿;

家裏什麽都沒有,壹個詞匯和九個系列就誕生了。

——佚名撰梅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是安徽省宣州市莆田村梅氏宗祠。

-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梅生平簡介

少將梅升偉

梅升偉(1914-2001),原名梅升偉,湖北省陽新縣龍港鎮人。1930年4月,他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 * *制作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中國工農紅軍政治部宣傳員、文印處處長、共青團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天全獨立團團長、第80團政治部主任, 後方縱隊司令部通信處處長、紅四方面軍司令部參謀、政治部保衛部秘書。 參加過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印刷印刷股股長、129師1團二營政治指導員、師政治部總務處副處長、直供部政委、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第34團政委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第24旅71團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第2團副政委、合江軍區第5支隊副政委、獨立團團長、興山警備區司令員、合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東北軍區政治部幹部科科長等職。

建國後歷任沈陽軍區防空兵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員等職。他在1950組建了東北防空部隊,並擔任東北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在1950,11上,高炮團壹舉擊落了4架F。在這個月裏,高射炮部隊與敵人作戰168次,擊落敵機11架,擊傷69架。空軍和防空部隊合並後,歷任沈陽空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軍、第2軍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政治部主任、黨組成員。他於1995年8月退休。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2001 4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少將梅嘉生。

梅家聲(1913-1993),江蘇省丹陽縣人。1926年,我隨生母去上海讀書。小學畢業後,我在壹家中藥店當學徒。當學徒後,我在父親的藥店當服務員。工作後,我去夜校學習英語,不久我被華夏大學附屬中學錄取。日軍占領東北後,他們前往南京報考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學習裝甲兵課程。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 * *制作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家聲回到家鄉,組織抗日武裝,與鄰村的關取得聯系,組織了農民自衛軍。陳毅率領新四軍1支隊北上時,隸屬於新四軍。歷任丹陽遊擊縱隊第3旅隊長、新四軍先遣縱隊第3團、蘇皖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教導總隊中層幹部隊隊長、新四軍第1師第3旅參謀長、蘇中軍區第2軍分區副司令員、蘇中民眾教育主任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蘇中軍區副參謀長、1軍委副司令員、新四軍1師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四縱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三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等職。他經歷了“紫應時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4月,中央軍委下令: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各派壹個師的全套幹部參加越南軍事顧問團,同時,第三野戰軍動員幹部組成顧問團,第四野戰軍派壹個軍事學校的班子到越南軍事學校擔任顧問。赴越軍事顧問團團長魏國慶與粟裕商量。當時設在南京的華東軍政大學第三兵團團長組成顧問團,團長梅家聲擔任魏國清的主要助手,並擔任赴越軍事顧問團參謀長兼第壹副團長。他曾為越南軍隊主持起草“戰鬥條令”、“隊列條令”和“內務條令”。1952年,越南人民軍發起西北戰役,負責編制戰役計劃,協助越軍總部組織戰場偵察,並與武元甲進行了為期8天的沙盤推演。西北戰役初期,梅家聲隨越南軍隊行動,兩次遇險。有壹次他差點被定時炸彈炸了,還有壹次他被法國飛機炸了。警衛把他壓在身下。西北戰役結束後,我和武元甲趕赴越老邊境,會見了老撾營營長蘇法諾豐親王,討論了桑努戰役的組織事宜。1953年,魏國慶、梅家聲隨越南軍隊進入老撾邊境地區。參加上遼戰役。越南軍隊取得了上寮戰役的勝利,胡誌明設宴款待了韋國清、梅家聲和鄧逸凡。胡誌明在梅家聲的碗裏放了壹只雞腿,說:妳為越南救國染上了嚴重的關節炎。拿著這個,盡快康復!魏國慶、梅家聲、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冬季和1954春季作戰計劃。魏國清、梅家聲和武元甲還制定了迪恩邊府的作戰計劃。1954 65438+10月,魏國慶和梅家聲前往奠邊府前線,梅家聲也前往前線觀察法軍陣地。回國後歷任1955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某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華東軍區戰史編輯室主任、1964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7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等職。

1955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壹級解放勛章。榮獲越南民主二級軍功章。198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被中央軍委授予獨立功勛榮譽獎章。1993於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