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雞年丁酉將至。天文專家說,今年從2017,65438+10月28日開始,到2018,15結束,長達384天,會出現我國傳統歷法中的“壹年兩春”現象。
為什麽雞年19天比2017天長?
農歷怎麽算?65438年10月26日,中國農歷官方出版機構紫金山天文臺歷法室傅,講解中國傳統歷法和中國農歷幕後“推手”的秘密。但是,關於“現代秦”這個名詞,傅說:“我們和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僅編纂歷書,還預測大行星的軌道。
“日歷室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壹個部門,成立很早。目前有工作人員10人。準備農歷其實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壹部分。”傅說,在計算農歷之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壹臺精密的計算機必不可少。
“現在是用計算機模型來計算陰歷。例如,計算天體的位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標準模型。用模型算陰歷,速度很快。”他表示,目前的計算方法比較準確,仍然存在誤差,需要不斷完善模型。
很多人以為農歷就是陰歷,其實不是。傅介紹,農歷又稱中歷、夏歷、國歷,是中國的傳統歷法,實際上屬於陰陽歷。傅說,農歷之所以是“陰”和“陽”,與中國古代人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可以說,農歷是隨著農業生產實踐的積累而發展起來的。中國古籍中有“敬天教人”的記載,說明古人通過觀察天象來洞察自然現象,從而發現規律,編制歷法,指導農業活動。
“農歷也有年、月、日,但它們的算法更復雜。不像陽歷每年固定,陰歷每年都算,每年都變。”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