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過程中,但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卻出現了奇跡般的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前景光明。在經濟危機爆發前,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模式曾是發展中國家效仿的模式。東南亞國家對各自的國民經濟都非常樂觀。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伐,他們放松了金融管制,實行金融自由化,以期成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然而,在經濟繁榮的光環下,東南亞國家忽略了壹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主要依靠對外投資的增加。在此基礎上,放松金融管制無異於在沙灘上蓋高樓,將各自的貨幣暴露在國際熱錢面前,沒有任何保護,極易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國際熱錢的沖擊。此外,由於經濟增長過快,東南亞國家普遍出現了房地產過度投機、高估企業規模和市場需求的現象,經濟危機的危險逐漸加大。
東南亞這麽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過索羅斯的眼睛。他壹直在等待壹個有利時機,希望再打壹場英國式的戰鬥。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國家經濟過熱的跡象更加突出。世界各國央行都采用不斷提高銀行利率的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率,但這種方法也為投機提供了很多機會。甚至銀行業本身也在借美元、日元、馬克等外幣,炒外幣,加入投機者的行列。這樣,嚴重的後果就是各國銀行短期外債的劇增。壹旦國外熱錢迅速流走,各國金融市場將會出現痛苦而巨大的震蕩。雖然東南亞國家的中央銀行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但是面對開放自由化的市場,他們似乎無能為力。其中,泰國的問題最為嚴重。因為當時泰國是東南亞國家金融市場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泰銖與美元掛鉤,資本可以自由進出。泰國經濟的“泡沫”最多。泰國銀行業將大量的外幣貸款轉移到房地產行業,導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導致銀行業出現大量壞賬和壞賬,資產質量嚴重惡化。到1997年上半年,泰國銀行壞賬估計高達8000億到9000億泰銖(約合310億到1350億美元)。此外,不合理的貸款結構也讓泰國銀行業雪上加霜。泰國銀行的海外貸款95%屬於壹年以下的短期貸款。
正是因為索羅斯看到了東南亞資本市場的這個最薄弱的環節,所以決定先大規模出擊泰銖,然後席卷整個東南亞國家的資本市場。
1997年3月,當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金融公司和1住房和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低下和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時,索羅斯認為黃金機會已經到來,索羅斯和其他套利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銖,泰國外匯市場立即變得波濤洶湧,動蕩不安。秦銖壹路下跌,5月最低跌至1美元兌26.70泰銖。泰國央行在關鍵時刻采取了各種緊急措施,如動用6543.8+02億美元外匯買入泰銖,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國內銀行的放貸行為等。這些強有力的措施讓索羅斯的交易成本飆升,壹下子損失了3億美元。不過,索羅斯對自己的原創理論很有信心,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3億美元的損失根本嚇不倒索羅斯。他認為泰國就算拼盡全力也抵擋不了他的沖擊,他誌在必得。
1997的6月下旬,索羅斯籌集了更多的巨額資金,再次對泰銖發起猛烈的攻擊。各大交易所壹片混亂,泰銖暴跌,交易員瘋狂拋售泰銖。泰國政府動用300億美元外匯儲備和6543.8+05億美元國際貸款,試圖力挽狂瀾。然而,與天文數字的國際熱錢相比,這區區450億美元猶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7月2日,由於泰國政府無法再與索羅斯抗衡,不得不改變已經維持了13年的貨幣聯系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跌幅更大。7月24日,泰銖已經跌至1美元兌32.63泰銖的最低水平。泰國政府被國際炒家卷走了40億美元,很多泰國人的口袋被剝光了。索羅斯首戰告捷並不滿足於此。他決定橫掃東南亞,再次盈利。索羅斯颶風迅速席卷印尼、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印尼盾、菲律賓比索、緬甸元、馬來西亞林吉特大幅貶值,導致工廠倒閉、銀行倒閉、物價上漲等可怕局面。這場席卷東南亞的索羅斯颶風,壹舉卷走了數十億美元的財富,讓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
橫掃東南亞之後,索羅斯的無形之手開始悄然伸向剛剛回歸祖國的東方明珠香港。
7月中旬,1997,港元遭遇大量投機性拋售,港元匯率受到沖擊,壹路跌至1美元兌7.7500港元的心理關口。香港金融市場壹片混亂,各大銀行的前門都擠滿了擠兌的人群,於是港元多年來第壹次開始告急。香港貨幣當局隨即入市,強行幹預市場,大量買入港元,使港元兌美元匯率保持在7.7500港元的心理關口上方。
第壹周,確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很快,港元兌美元匯率跌破7.7500關口。香港金管局再次動用外匯儲備全面幹預市場,將港元匯率再次提升至7.7500港元以上,顯示了其雄厚的資金實力。索羅斯的第壹次試探性進攻在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的強力防守下失敗了。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索羅斯絕不是那種願意輕易放棄的人。他開始大量買入港幣,準備重現當年英格蘭和東南亞戰役的輝煌。但這壹次,索羅斯的決定並不明智,因為他可能忘了考慮港背後的中國大陸。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高達2000多億美元,如此雄厚的實力不是英國、泰國等國家可比的。打贏這場狙擊港元的勝算微乎其微。
對香港來說,維持固定匯率制度是維持人們信心的保證。壹旦固定匯率制度在以索羅斯等人為首的國際熱錢沖擊下倒下,人們就會對香港失去信心,從而破壞香港的繁榮。因此,捍衛香港貨幣穩定註定是壹場生死戰。香港政府將不惜壹切代價反擊對港元的任何挑戰。
1997 7月21日,索羅斯開始發起新壹輪進攻。當日,美元兌港元3個月遠期升水上漲250點,3個月港元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從5.575%升至7.06%。第二天,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策劃了反擊。香港政府通過大量發行政府債券提高了港元利率,進而推動港元對美元匯率大幅上升。同時,香港金管局對兩家涉嫌炒港幣的銀行給予口頭警告,讓壹些港幣投機者戰戰兢兢,最終選擇退出港幣投機隊伍,這無疑會削弱索羅斯的投機力量。當投機性拋售港元開始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大幅上調短期利率,導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飆升。壹系列的反擊,讓索羅斯的香港戰役沒能撈到任何便宜,據說此舉讓索羅斯損失慘重。
中國政府多次強調,將全力支持香港政府維護港元穩定,中國銀行將在必要時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聯手打擊索羅斯的投機行為。這對香港來說無疑是壹劑強心劑,但對索羅斯來說絕對是個壞消息。索羅斯聽到的“壞消息”遠不止這些。1997年7月25日,包括中國、澳大利亞、香港特別行政區、日本和東盟國家在內的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會議發表聲明: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良好,必須加強相互合作,打擊貨幣投機。這讓索羅斯覺得炒港幣賺大錢的希望落空了,只好憤然離場。
這次攻擊港幣的失敗也給了索羅斯壹個教訓。不要高估自己控制市場的力量,否則市場有時候會給妳壹個驚嚇,讓妳吃苦頭。
索羅斯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頭號投資者。自從他進入國際金融領域以來,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幾乎無人能及。也許有些投資者會在壹兩年內取得驚人的成就,但像索羅斯這樣幾十年都很傑出的是非常罕見的。雖然經歷過痛苦的失敗,但他總能戰勝失敗,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他會變得更堅強。他就像金融市場上的壹棵“常青樹”,吸引了眾多渴望成功的淘金者。
也有人稱索羅斯為“金融殺手”、“魔鬼”。他所領導的投機基金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卷走了許多國家的財富,掏空了成千上萬人的口袋,使他們壹夜之間變得貧窮,因此他成為眾矢之的。他曾為自己辯護說,他投機賺錢只是為了賺錢。在交易中,有人得,有人失,這是很正常的。他沒有傷害任何人。他不會對任何在交易中遭受損失的人感到內疚,因為他也可能遭受損失,這可能清楚地表明他的猶太血統。
不管世人怎麽說,索羅斯的金融能力是公認的。他的資產至少高於聯合國42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他的財富堪比42個國家。這是對他經濟能力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