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有這種意思的古詩

有這種意思的古詩

思鄉懷古明月多情——論唐詩中的月亮意象

想家又想家,月明又多情。

——論唐詩中的月亮意象

湖南省華容縣教研室謝

在中國文學藝術的寶庫中,唐詩猶如壹顆耀眼的明珠。唐詩在藝術表現力和生命的廣度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精彩的篇章和雋永的意境,猶如壹壺香醇濃郁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終身享受。明月意象在唐詩中屢見不鮮,描寫也各不相同。《明月》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漫長的悲傷和深刻的情感悲傷,使明月成為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寄托。當明月的意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時,人們的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從而形成了中國民族文學中相對穩定而鮮明的審美情感和審美心理。

首先,鄉愁是深深的思念。

正如愛情是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壹樣,鄉愁也是唐詩中的壹個重要主題。李白的《靜夜思》是最典型的壹首。“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難道已經結霜了嗎?。擡起頭來看,我發現是月光,又沈了下去,我突然想到了家。秋天的月亮特別明亮,但是很冷。對於孤獨而遙遠的旅行者來說,最容易觸動他們對秋天的想法,使人感到客情蕭條,歲月易逝。凝視月亮也是最容易讓人遐想的方式,想起家鄉的壹切,想起家裏的親人。鄉愁只是白天的時間問題,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難免會有波瀾,更不用說月夜了,更不用說霜秋夜了!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奇的想象,也沒有精巧華麗的辭藻,只用敘事的口吻和明月意象來寫遠方客人的思鄉之情,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再比如“壹棵梨樹,壹條小溪和壹個月亮,我不知道今晚它屬於誰。”(佚名《雜詩》)。那是我家鄉的風景,我家鄉的梨花。在皎潔的月光下,伴著潺潺的溪水,那棵梨樹像仙女壹樣可愛,它的鄉愁溢於言表。錢起《歸雁》中有“二十五弦奏夜月,卻不能洗清冤屈而飛。”總之,詩人通過描寫充滿客憂的遊鵝,表達了在另壹個國家的官方旅行的思想。湘江女神在腋下彈奏豎琴(25弦)。豎琴的聲音聽起來悲傷而憂傷,大雁在飛回北方之前再也不忍心聽下去了。在杜甫的《江漢》詩中,“天高雲遠,月夜孤。”詩人從地平線上漂浮的壹片雲彩和明月上懸掛的孤獨的夜晚中,將自己與《客人》中的事件聯系在壹起,仿佛他像雲和月亮壹樣孤獨。從表面上看,詩人寫的是壹個孤獨的月亮,但實際上他寫的是自己:雖然他很遠,但他的忠誠像孤獨的月亮壹樣明亮。在李白的《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月下尋味久,目中自古少有。”詩人站在月下沈思良久。那句“他知道今晚的露珠將是霜,家裏的月光是多麽明亮啊!”在杜甫的《月夜憶兄弟》中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明明是天下明月,沒什麽區別。立誌說家鄉的月亮最亮。在張繼的《楓橋夜泊》中,“寒夜與江楓愁眠。”寫深夜月落,霜暗,詩人停留在蘇州城外的楓橋上,江南秋夜的美景吸引著這個有著旅行煩惱的旅人,寫出了旅人的孤獨之感。孟浩然《寄桐廬壹泊揚州壹友》中的“兩岸壹葉風,明月橫我孤帆”這句話是在月光下體現的,但滄江之壹的葉家洲是不言而喻的。在王建的詩《十五夜望明月》中,“不知道秋思會是誰的家?”總之,詩人沒有直接傾訴自己的向往,而是用壹種委婉的詢問語氣:無邊的秋思會落在誰的壹邊?很明顯他想家了,但他只是說“秋思是誰的家?”,這使詩人對嶽懷遠的感情和對離別和重逢的感情顯得深刻而委婉。在白居易的詩中“自河南之亂以來,兄弟們餓了,走散了,他們都在壹個地方。因為看月亮的感覺,我談到了我的書。我派我的大哥付亮,我的七弟於謙,我的十五弟吳江,我的弟弟麗芙和我的弟妹來見妳。* * *當妳看著明亮的月亮時,妳應該哭,因為五個地方的心都因壹個願望而生病。孤獨的詩人半夜睡不著覺,仰望夜空中獨自高懸的明月,不禁想起身邊飄蕩的兄弟姐妹。如果每個人都在仰望這壹輪誘惑無限鄉愁的明月,他們也會和自己壹樣淚流滿面!恐怕在這個夜晚,五顆深深思念家鄉的心也會如此。詩人以其真摯的詩情畫意,構建了壹幅五地望月引發的思鄉畫面,營造了壹個淳樸、淳樸、有魅力的藝術境界。張九齡的詩《望月思之壹遠》也是壹首典型的思鄉詩。“望海上明月,天涯* * *此時。”沒有壹個奇怪的詞,沒有壹絲色彩,它脫口而出,但自然有壹種高級而和諧的氣氛,月夜思念者的意願在紙上突出。

第二,留下悲傷,唱出友誼。

由於交通不便、道路不暢等社會條件的限制,古人非常重視離別。“那些狂喜的人正在離開。“在唐詩中,用明月的意象和離別後的悲傷來寫離別的場景也很常見。比如王昌齡的詩《送柴入宮闕》中說:“細水長流過浪遇武岡,送別不是痛。青山同雲雨,明月曾兩鄉。”王昌齡是壹位非常重視友誼的詩人。他的詩,如《送別》和《留下許多其他人》充滿了愛情和散文,具有自己的特色。這首詩當然不同於“今朝送君須醉,明朝路漫漫相憶”,也不像“莫愁前路茫茫,天下人皆知君”那樣慷慨自由。它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各種形象,把“遠”變成“近”,把“兩鄉”變成“壹鄉”。它所包含的,是相隔兩地、心有靈犀的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夜晚,人們甚至會想念他們的朋友。所以最後兩句壹方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壹方面也在字裏行間滲透了深厚的情誼和離別的思念。王昌齡《看見薇兒》“我記得瀟湘明月裏的君瑤,聽說夢裏的猿猴在成長,我很難過。”詩人用“記憶”二字勾畫,為行人創造了壹種境界:不久的將來,友人夜宿瀟湘,風散雨收,孤月高照。環境如此淒涼,行人可能無法入睡。即使他暫時睡著了,海峽兩岸的猿猴也會壹個接壹個地闖入夢境,使他焦躁不安,因此他無法擺脫夢中的憂郁。通過疆域的創造,“易道的旅行狀況只是悲傷和孤獨的,告別的感覺是自成壹體的”(敖英評論《唐詩精選》)。孟郊的《送別古怨》是壹首描寫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詩。“呢喃秋風生,人愁離別”,首先我們用環境來渲染離別。最後兩句,“不要以為只有以後,眼界才是光明的。”從這張公開的照片中,人們可以看到離開的人是如何在月光下思念彼此的,並想到“祝人長久,千裏之外。”

唐詩中也有壹些明月意象,用來抒發離別後的寂寞,抒發胸中的心事。趙薇《江邊樓感懷舊》“獨思江邊樓模糊,月色如水。”壹起來看月亮的人在哪裏?景色依稀像去年。“在壹個月光如水的涼爽寧靜的夜晚,詩人獨自登上了河邊的小樓。去年也是壹個如此美好的夜晚。詩人們壹起來遊泳,倚著欄桿欣賞河面上的明月。多麽愉快啊!從前,人們很困惑,從前的夥伴不知道他漂到了哪裏,但詩人只有轉身獨自來到江樓。面對著依稀可辨的風景,他在默默地啃噬著詩人孤獨的心。孟郊《秋槐》的第二部分是“秋月之色為冰,故人之誌單壹。“古人生活在異鄉,壹輪明月往往是傾訴思鄉之情的好朋友,“無意猜度”。此時此刻,詩人感到連秋月都是冰冷冰冷的,與月亮相伴的“老客”詩人自己也耗盡了壹生的抱負,處境極其不堪。揭示了孤獨的處境和客人恐懼的無限感受。”我聽到黑暗中傳來號角孤獨的聲音,月亮掛在天空中,但沒有人與我分享?“在杜甫的腐乳裏。漫漫長夜中的喇叭聲是如此悲傷!但只是自言自語地談論亂世的悲傷,沒有人聽;天上的明月,多美啊!但是盡管如此美麗,誰會在漫漫長夜中註視她呢?詩人就這樣把百煉鋼廠變成了柔軟的手指,用失意的句法和吞吐的語氣,生動地表現了壹個望月聽角,徹夜不眠的人物,正好表現了無人言語和抑郁的復雜心情。杜甫的詩《倦夜》表達了作者同樣的感受。”竹涼侵寢,野月滿庭。“這壹夜,從月亮升起到月亮落下,詩人從不睡覺!完全不眠不休,他該有多累啊!為什麽詩人在如此寧靜涼爽的秋夜不能酣睡?他在煩惱什麽?原來,詩人深切關註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全詩抒發了詩人無限的感情和憂慮。李白《古浪月行》“我小的時候不知道月亮,所以叫它白玉盤。“在詩中,先寫孩子對月亮童心的理解,再寫他們內心的矛盾和焦慮。在徐寧的《憶揚州》中:“人間有月夜,壹個無賴是揚州。“句,作者擡頭見月,偏偏這個月是揚州拍人走的月,更添愁恨。雖然時間沖淡了壹天的苦澀,卻斬斷了揮之不去的思念。這種無法解決的心境,與明月無關。然而,它以前會讓人哭,這似乎是有感情的,但今晚似乎是冷漠和惡心的。”哦,讓壹個有勇氣的人去他喜歡的地方冒險吧,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著對著月亮!在李白的《將進酒》中,它似乎在宣揚吃喝玩樂的思想,但這只是壹種現象。在這裏,我寫出了自己的沮喪和憤慨,從看似消極的現象中,我揭示了壹種深藏不露、渴望用世的積極本質內容。”直到李白《獨酌明月》中的“舉杯邀明月,共我影三人”。詩人寂寞到邀月影,這還不夠。即使在未來的歲月裏,他也永遠找不到可以壹起喝酒的人,所以他只能永遠與月光的身影做朋友,並在遙遠的天堂再次相遇。表面上看,詩人可以自得其樂,但背面卻有無限的憂傷和悲傷。

第三,情感悲傷深刻地表達了情歌。

張的《春江花月夜》是用明月意象書寫男女離別之相思的最典型的佳作。這首詩中幾乎每壹句都是關於月亮的。《海上明月生在潮中》《江邊何處無明月》《相思月塔在何處》《可憐人月上樓上徘徊》《不知多少人將月歸》《落月搖滿江樹》。寫離人鄉愁時,詩人並不直接談論鄉愁的悲傷和淚水,而是用“月亮”來襯托她的鄉愁,悲傷和淚水就出來了。全詩以月亮為主體。“月亮”在詩中是景與景的混合。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它就像是全詩中的生命紐帶。它貫穿起起落落,觸及地方,詩意隨著月亮的生與落而波動。在月光下,河流、沙灘、天空、袁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小船、高樓、鏡臺、飛著砧石的大雁、潛水的魚龍、不眠的思考女性和漂泊的遊子構成了壹個完整的詩意意象,展現了壹幅充滿哲理和生活情趣的畫面。在張九齡的《我賦君》中,“我想妳如月圓,夜夜生輝”,直接描述了壹個有思想的女人的瘦弱形象。她日夜思念妳,面容憔悴。就像滿月壹樣,它正在逐漸減弱其亮度,並逐漸成為缺月。比喻奇妙而令人欣慰,想象新穎獨特,給人以鮮明的美感。杜甫在他的詩《月夜》中寫道:“遠在福州的她在看月光,獨自從她的房間窗戶看著月光”。“她那渾濁的頭發帶著霧氣變得甜美,她那玉肩在月光下變得冰冷“。作者擔心的不是他失去自由和不確定的處境,而是他的妻子對他的處境有多擔心。現在我被困在亂軍之中,我的妻子獨自觀看“漳州的月亮”並記住了長安。那段“記憶”不僅充滿辛酸,還夾雜著焦慮和恐慌。霧濕陰,月寒玉臂。它描述了他的妻子獨自看月亮的形象。她看月亮的時間越長,對月亮的記憶就越深刻,甚至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她怎麽能不流淚呢?當他的妻子擔心和夜不能寐時,她會忍不住哭。這首詩通過望月來表達離別之情,這不是壹般情侶之間的離別之情。“壹個人看”的眼淚浸透了世界被分離的悲傷。在沈荃的《孤獨的看》中,“誰說妳不能獨自看,只能看到她紡織機上的黃絲波浪上的月光!”那惱人的明月透過窗紗明亮地照耀著人們的眼睛並增加了他們的擔憂。女主角的獨白太悲傷了,以至於她很擔心,於是她在明月上發泄了出來。借助“明月照黃”的景色,“我不能單獨見妳”的感傷話語顯得回味無窮。李白的玉家人,在她緊閉的窗扉後,為什麽她還在等待,透過水晶玻璃觀看秋月的光芒?。深夜落幕後,我不忍讓月亮寂寞。像月亮憐憫人,像人憐憫月亮;如果妳不陪月亮,妳能陪什麽?月無聲,人無言。此時人憂思深,讀者知人有無限言,月亦解此無限言,而寫作不過是壹味望月,使詩無限遠,無限深。文聽雲《瑤塞芬》“雁聲遠超瀟湘,十二樓明月自言。”面對明月的孤獨的人會喚起分離的感覺和團聚的期望,但月亮是無情的,仍然照耀著高樓。“玉簾不能卷,故衣碎鉆還。”詩人只寫了沈浸在月光中的高樓大廈,但女主人公的孤獨和怨恨似乎融化在這如水的月光中,給這壹幕增添了悠閑的回味。王維《益州歌》“清風明月苦相思,我從軍十余載。”這兩句表達了壹個女人在秋夜中對遠征丈夫的渴望。壹個美麗的秋夜,壹個“清風明月”的夜晚,但“壹個非常好的月,不按人的圈子”,給孤獨的人增加了更多的辛酸。“苦相思”這個詞。有不同的求俗具體內容,耐人發揮。沈如雲的《永遠在我心裏》也是壹部典型的寫感情的作品。“鵝很難送書,但它們不能有太多夢想。我希望跟隨孤獨的月亮,照耀富博營地。”這是壹個明亮的夜晚。丈夫鎮守南疆,妻子獨守閨閣。我想象著借助鵝的腳給她寄壹封深情的信。然而,春夜深寂,鵝都回老家了,也沒有人來送書。這種情況增加了人們的悲傷。所以女主人公希望她能像月光壹樣灑向她在富博營地的親人。明月可以跨越時空隔離,人可以穿越千裏。我願意跟隨孤獨的月亮,照耀我所愛的人,並寫下她希望擺脫她的悲傷和怨恨,表明她對感情非常真誠。

唐詩中有很多描寫月亮或月夜的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也不全是以上這些,範圍極其廣泛。比如“大漠黃沙如雪,燕山明月如鉤。”(李賀《二十三馬詩第五首》)。“沒有風暴,夜月不會入關”(杜甫《欽州雜詩之七》)。“可憐九月初三夜,露如真珠月如弓”(白居易《木江吟》)。“人魚在月亮般碧綠的大海上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李商隱《錦瑟》)。王維《答張副使》:“松風吹我帶,琵琶明似山月。”“明月不歸藍海,白雲滿愁”(李白《哭朝慶恒》)。“明月幾時來,無人倚玉”(崔恕《華清宮三首》)。“星星從空曠的地方俯下,月亮從河上奔來”(杜甫《在國外的壹夜》)。“世界有多寬,樹木離天堂有多近,月亮離水面有多近!”(孟浩然《建德江夜泊》)。“薄雲宿巖間,孤月波翻”(杜甫《蘇邊江歌》)。“當夜晚潮水退去,月亮上的河流傾斜時,有兩顆衛星,火星和瓜洲”(胡璋在南京渡口)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明月的意象在唐詩中隨處可見,而描寫明月的詩歌大多以表達離別和思鄉之情為主題,這種主題在唐代以後仍然隨處可見,如“明月幾時有?向天求酒”(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今夜何處酒醒,楊柳岸,清風明月幾時盡”(柳永《林玉令》)。“二十四橋還在,冷月無聲”(《周揚慢》姜夔)等等。可以說,唐詩中的明月意象滲透了古人的鄉愁和鄉愁。由於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傳承,這種審美意識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仍然得以保留和發展,從而逐漸形成了中國民族文學中相對穩定和鮮明的審美情感和審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