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他信息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他信息

字典中的“小手圖”主要暗示:

1.前綴部分的提示重點是音、形、義容易混淆和出錯的地方。

2.發音提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普通話異讀字讀音表中規定的統壹讀音提示為“統壹讀音×”。

2)對於容易被誤讀的單詞,提示是“不要讀×”。

3)如果多音字容易混淆,則提示“此處不要讀x”。

3.入門部分的提示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異形字的規範提出建議;

2)指出單詞發音或書寫時應註意的地方;

3)指出用詞時應註意的要點;

4)對壹些易混淆的同義詞和近義詞的用法進行了簡要比較。我國的姓氏文化悠久而豐富。為了幫助讀者對中國現代常見姓氏有壹個整體的了解,我們將中國現代常見姓氏列為表格,並在詞典正文後附上附錄。為節省篇幅,本詞典正文中姓氏不再列在前綴之下(正文中只應列姓氏前綴)。因此,當妳在文中找不到妳要找的姓氏的含義時,妳可以在附錄500個中國常見姓氏中查找。例如,當妳讀dān或shàn時,單詞“Shan”並不只有壹個姓氏含義,因此妳應該在該附錄中檢查其姓氏含義。據調查,當“丹”用作姓氏時,既有讀dān的人,也有讀shàn的人,但“這兩個音來自兩個不同的姓氏,如今shàn姓氏占大多數”。

本附錄中每個姓氏前面的序號按其現代使用頻率由高到低排列,即序號的數值越小,使用頻率越高。詳見姓氏表前面的解釋。例如,“肖”排在第62位,“肖”排在第75位。本頁註②介紹了“肖”作為姓氏有兩個讀音,並介紹了“肖”與“肖”作為姓氏的關系。只要妳留心,就不會鬧出“不姓‘蕭’”的笑話。

有些姓氏的讀音、與其他姓氏的關系、簡體字與繁體字的對應關系都很復雜。對於這樣的姓氏,附錄中有註釋供讀者理解。比如排名83的嚴和排名118的嚴是兩個不同的姓氏,不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對應關系。因此,在顏氏上加了壹條註釋:“顏不能簡化為顏,顏是另壹個姓。”再比如,排在第285位的“申”被註釋為:“與屠同姓”。《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自2004年2月6日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有讀者指出了應該改進的地方,也有讀者對這本詞典中壹些問題的處理提出了質疑(質疑本身也是壹種鼓勵)。我們珍惜鼓勵,改進不足,現將讀者提出的壹些問題答復如下,並歡迎讀者繼續指出我們的不足之處,提出需要回答的問題。

壹、《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規範”壹詞的含義

我們從不認為書名中沒有“標準”二字的詞典是不標準的詞典,也從不認為有“標準”二字的詞典是標準詞典。本詞典書名中的“規範”壹詞是指反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壹切現行語言文字規範和標準,即本詞典旨在全面、嚴格執行這些規範和標準。這個意思在本詞典的三個序言和前言中已有解釋。

第二,前綴和詞條中壹些問題的處理

1.關於“肖”姓的處理,本詞典正文中未在前綴下列出姓氏的含義(除姓氏的含義外),但以附錄的形式在正文後列出了常見的姓氏。根據使用頻率,“肖”姓在《附錄500個中國常見姓氏》中排名第75位,並附有說明:“歷史上曾有壹個姓肖。如今‘肖’多以‘肖’姓俗體書寫,讀作xi ā o .註意‘肖’不是‘肖’的簡化字,最好不要隨便寫肖姓。”因此,沒有必要對“不讓人家姓肖”產生懷疑。

2.關於異體字“苗”中國人民、文化部和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的第壹個異體字清單1955將“苗”確定為“苗”的變體,我們自然要按照異體字來處理。

3.關於“音”的讀音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視部1985聯合發布的《普通話異讀字讀音表》將“音”修改為“yìn”,並規定“樹~”和“林~路”應為“樹陰”和“林陰道”。本標準第10項“說明”已明確:“除原表中已涉及的少數條目外,以後將重試對不同讀數的名稱和地名的修訂”。因此,像“柳蔭街”這樣的“陰影”只能“為了未來”而解決。作為全面執行國家現行語言文字規範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並未自行制定規範。

4.關於“國際公制”,這是壹個內涵和外延都很明確的特殊概念。它主要規定長度單位、質量單位和容量單位,而不是所有的計量單位。因此,國務院2月27日發布的命令1984規定:“我國所有計量單位均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而不是將其簡化為國際公制。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不僅包括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和國際單位制中具有特殊名稱的衍生單位,還包括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基於此,《關於“國際公制”的解釋》中寫明:“中國政府規定國際公制是中國的基本計量制度”。

5.關於“* * *學生”這是壹個百科全書式的詞條。因為它已進入社會語言生活並被頻繁使用,我們已將該詞條納入。它包括* * *棲息地和寄生,這是我們在解釋中指出的。其中,“寄生”不壹定對被寄生體(宿主)有害。例如,根瘤菌對豆科植物無害(見《辭海》中的“根瘤菌、根瘤菌劑”條目)。另壹個例子是人類皮膚表面有保護性菌群。

6.關於“又紅又濕”的註音,《例三》第壹篇。本詞典中的“註音”規定:“所有前綴和詞條都應按照漢語拼音方案的規定用漢語拼音進行註音,共有四聲。不用註意變調和變調,必要時用詞。”因此,“紅、濕”是標簽的基調。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ɡ通》中的“童童”在普通話口語中的出現頻率明顯更高,因此我們應該補充壹個提示:“在普通話口語中,‘童童’讀作t not n t not n”;然而,普通話口語中“濕”中的“陸璐”被改成“尹平”的頻率很低,所以沒有這種暗示。

7.此外,本詞典的首席顧問是按照工作時間排列的,這壹點在本書的作者頁中已有說明。這三位先生在不同時期擔任首席顧問。其中,兩位老先生呂叔湘和李榕去世了,我們將永遠懷念這兩位致力於現代漢語規範化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