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國第壹部植物學詞典是什麽?

中國第壹部植物學詞典是什麽?

方泉貝族

它是宋代花譜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著名學者吳德鐸先生首先稱贊它為“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學詞典”。陳勇(1035-1112),本名景宜,人稱費盾,又有“傻子”之稱。他原名叫吳,是天臺坪鎮(今浙江省天臺縣)三宅人。我很聰明,反應很快,而且我讀了很多書。20歲時,他出國留學,先在浙西任教,後在開封、蘇州、南京等地任教。從教後,我對植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孜孜不倦地閱讀古籍和雜書。收集了400多種植物的起源、種植軼事以及相關的詩歌和散文,並將其匯編成壹部完整的書籍,因此被稱為“方泉北祖”,並匯編成初稿。(據天臺吳氏族譜記載,吳用於九月二十日卒於政和壬辰(1112),葬於南園。景宜自己也有這樣的履歷:“虞書發喜歡雕刻昆蟲,但不擅長出國旅行。他在浙西開辦了自己的博物館,隨後在景堯、姑蘇、金陵和淮北開辦了鄉村學校,並孜孜不倦地閱讀《晨窗夜燈》,做筆記並提及其要點,編造詞語並捕捉其奧秘。他在花卉、水果和植物方面獨壹無二,有400多扇門。”吳用之子吳多珠繼承父親未竟事業,在三宅正屋北面建花園,題寫“古園”,灌溉花園,種植蔬菜,結合文獻的收集和實際驗證,撰寫了《古園新稿》,整理了父親的手稿。他的後代中有壹部分因避災遷居黃巖,後轉向景嶴(今溫嶺金嶴)改姓陳。我帶來的《方泉碑祖》手稿經過豐富和整理,於南宋寶祐癸醜至丙辰年間(1253-1256)交由朱穆校訂,韓晶作序。所以這本書實際上是基於吳邁,他的後代的續集。)

根據韓晶的序言和編者的序言,盡管陳靜儀早年就著手編纂《方泉碑祖》,但幾經努力,估計手稿是在李宗登基前後發表的(1225)。當時,作者大約30歲,所以他自稱是“青少年的書”。交貨期約為從寶友貴州到陳冰(1253-1256)。

這本書被稱為“方”,因為它提供了有關植物(尤其是栽培植物)的特殊信息。據序:“花、果、草、木各具特色,特別全面而有備”,“有藏品四百余件”,故稱“方泉”;它被稱為“準備祖先”,因為它涉及每種植物的“事實、頌和音樂”。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該書內容的梗概和命名的大致思路。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壹套27卷是花卉部,記錄了各種花卉。比如卷壹是梅花,卷二是牡丹,卷三是牡丹等。大約有120種。集31卷後,分為七編,其中果類九卷、花類三卷、草類壹卷、木類六卷、農桑類三卷、蔬菜類五卷、醫藥類四卷。記錄的植物種類超過150種。

在各種植物下,分為三個部分:壹個是“事實的祖先”,分為三個部分:破誌、紀要和雜書,以記錄古今書籍中看到的各種文件和資料;壹種是《祖先頌》,分為五言散句、七言散註、五言散聯、七言散聯、五言古詩、五言八句、七言絕句、七言絕句。它收集了與文人有關的詩、詞、歌和詩。壹個是“福祖”,其中包括相關的詞,並標有警句。

從篇幅來看,本書雖然重在修辭,但也有探討種植原理的意圖。在序言中,作者說:“品嘗天地萬物和關註它們的起源有什麽不同?竹子為什麽是空的?為什麽木頭是真實的?很難知道現在是春天還是秋天,或者它是否會不時地改變葉儀。而桃子和李子產自玉衡的民宿,杏子則是東方壽星的精華。任何人有花可賞,有真正的食物可吃,都應該記錄下來,不允許它們被後來居上。”

書中非常註意每種植物在每個部分的順序,如花部分的牡丹、果部分的荔枝、花部分的芝和木部分的松。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這是時尚的反映。音樂和唱片的主要特點之壹是它們以觀賞為導向。對於觀看服務來說,有必要對他們觀看的對象進行評估。因此,定級和分級就成了音樂和唱片書籍的主要內容。方泉北祖作為音樂和唱片作品的結合體,自然不屬於這種模式。

作為壹部完整而精心準備的植物學著作,書中有許多罕見或不為人知的寶藏。這也是這本書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

盡管《方泉北祖》是基於前人的作品,但它也有所創新,使用“宸妃知止”或“宸妃雲芝”等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與明代徐光啟編著《農政全書》時“胡璇先生說”的方式相似。例如,該書以“宸妃雲芝”的方式,補充了蔡襄《荔枝書》中提到的33種荔枝,共有24個品種。再比如,韓彥直在《橘子誌》中列出了27個品種,而在這27個品種中,牛奶橙是第壹名,這被稱為真橙,這意味著所有其他的都是假冒偽劣的,而產自牡丹山的牛奶橙是第壹名。方泉北祖抄下《橘錄》後說:“以上都是韓彥直的記載。韓丹知道牛奶橙來自泥巴山,但他不知道它來自天臺上的黃巖。出泥山者亦奇,出黃巖者亦奇於世。”並註明“宸妃·知止”字樣。

《方泉碑祖》第壹版共八卷,印數很少。傳到日本,藏於宮城省圖書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在兩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日本學者天野之介的斡旋和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贊助下,壹份《方泉北祖》影印本於1979+00年6月運抵北京。農業出版社以此為底本,國內抄書為輔,首次將整本書影印出版,列為“中國農業善本叢書”第壹種。這部失傳了700多年的植物學巨著再次流傳於世。

參考資料:

/question/20540171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