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的這壹特點和藝術性吸引了許多書法愛好者,他們認為學習行書相對容易,掌握速度快,並能發揮自己的個性。於是我復制了幾天模型帖子,在沒有紮實基本功的情況下,我開始創建運行腳本。這樣寫出來的作品自然不符合規範,更談不上藝術性。他們只是塗鴉,自以為是,沒有風格和魅力。有些人只專心臨摹模帖,態度也很認真,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由於他們不知道行書創作的規則,他們在創作時可能有點像模型帖子,但他們無法使用他們所學的傳統技法知識創作出具有個性和藝術性的作品。這都是因為理解和方法不對,越寫越麻煩,誤入歧途。
《宣和書譜·行徐庶論》說:“自移法掃地,實為滯留之事,草為釋放之事,中間有兩處,行書有章法。”故真者謂之真,草者謂之行書。”也就是說,隸書成為古文字後,隸書過時了,楷書太生硬了,草書太奔放了,於是在兩者之間就產生了行書。楷書行書稱為行書,草書行書稱為行書或草書。可見,行書是吸收楷書和草書而形成的壹種書體,或者說介於兩者之間的壹種書體稱為行書。這種寫作風格沒有嚴格的固定結構。雖然含有楷書元素,但結構更為省略簡潔,書寫方法也更為簡單。它吸收了草書的簡單結構和以字連詞的書寫方法。如果楷書中的元素很多,接近楷書的稱為楷書;接近草書,草書被稱為草書。這種行書的出現最初是出於現實需要。實用的地方不壹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寫法。在嚴肅的地方,自然要用當時的真書(楷書)。在日常不經意的場合,為了省時省力,有必要簡單快速地書寫它們,這似乎是壹種合理的自然現象。行書從實用性開始,後來發現這種書寫方式不僅方便實用,而且很有藝術性,所以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寫它。既然行書是這樣壹種風格,其結構和筆法自然會形成自己的壹套規則。有接近楷書的行書,如歐陽詢的千字文(圖1,局部)。雖然結構是楷書,但屬於行書筆。與楷書法不同的是,它不會對著筆鋒停頓,筆鋒頓挫。相反,它沿著筆進入,筆被連接。雖然它會暫停,但它會迅速合上筆或轉動筆。這就是行書的特點。有的接近草書,草書成分多,楷書成分少,即草書。比如在顏真卿的《河外帖》中,帖中說:“湖州是河外最不起眼的地方。這壹年,所有的州在這個州聯合起來,進入太湖。多虧了劉尚書和鄭聲,田渺沒有被淹死,這使人們感到不安。否則,就是不聽。真的很白。”(圖2)另壹個例子是宋代米芾的《張繼明帖》。帖中有雲:“我收集了張繼明的帖,秋(氣)未深,無法判斷強弱,乃天下第壹帖。其次,我祝賀八個帖子,我不是壹本書。”這兩帖都是草書,很多字都是草書。比如《江外帖》中的“醉、念、著、周、和、本、疏、信、然、安、爾、真清”等字都是草書和草書。米芾的《張繼明帖》(圖3)筆畫連續,線條連貫,壹筆壹劃,堪稱“壹筆”。都是草書筆法,但結構基本保持楷書。還有壹種行書,主要是行書,偶爾滲透到草書中,形成行書草書的明顯變化,這種變化經常出現在早期的行書中,如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行書。王羲之的《孔子帖》和《悼亡帖》就是如此,“無奈”和“不知”(圖4)都屬於草書。又如《孔子帖》中的“復問”二字(圖5),也是純草書。這種行書形式與草書交替出現,形成鮮明的對比,有輕重節奏的變化。還有壹種是行書,在書架上有草書結構和書寫方法,如王羲之《蘭亭集序》字體中的聯筆和省筆書寫方法(圖6)。這可以說是壹個相對標準的行書。因此,盡管行書有其自身的規則和特點,但對於每壹位書法家來說,它都有自己的書寫風格,或以楷書或以草書書寫,或以楷書和草書兼而有之,或以更標準的行書書寫。行書具體書寫方法的這種變化,與每個時代的風尚、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對行書的理解以及在書法藝術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劉熙載的《藝綱》說;“知真草者行。如果妳想畫綠色的東西,妳只需要滿足綠色和黃色,沒有必要設置綠色材料。”劉熙載這段話的意思是,真、草、線的關系就像繪畫中的綠松石。只要青色和黃色結合就會出現綠松石,不需要設置特殊的綠色顏料。換句話說,劉熙載認為寫行書只要精通楷書和草書就可以成為行書,不需要專門學習行書。這種說法在理論上是自然合理的。但在實踐中,兩者的結合還需要壹個過程。畢竟楷書和行書在結構和用筆上是不同的,是需要改變的。它們不能機械地結合在壹起,所以學習行書需要在結構和用筆方面進行獨立的練習和研究才能寫好。當然,如果妳學好了楷書和草書,妳學習行書的速度會快得多。在談及《六體書論》中的真、行、草書的不同特點和趣味時,張淮說:“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行,妙趣橫生。”真正的書是楷書,壹本正經,壹成不變。草書的話,速度比較快,處於動態。運行腳本是昂貴的,但運行不同於站立和行走。與走的速度不同,走得慢,即筆始終處於動作狀態,起筆和收筆時沒有長時間的停頓,這意味著立即移動,或聯合移動,或拿起筆,即上壹筆和下壹筆之間有或明或暗、或實或虛的聯系。同時具有草書的簡單結構,省去了楷書中的重復筆畫,通過關節變形的方式加快書寫速度,從而產生了行書的特點。“及時出書很重要。“它既有利於實用性,又可用於藝術中去意,動靜結合,虛實變化,形成韻律魅力。“真理近於真理而垂直於真理,草近於草而聚於草。”比楷書更放縱,比草書更收斂,靜與動,繁與簡,趣無窮。行書的結構及其關聯筆畫使線條形成各種藝術形式,是壹種便於藝術創作的書法。充分認識和理解行書的特點是我們寫行書的首要任務。只有充分認識和理解行書,才能在書寫時掌握其結構和筆法的特點以及創作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