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筆筒:圓筒→可高低握持,隨意旋轉。
2.筆觸:動物毛發,錐形→剛柔結合,柔韌有彈性,筆尖可開合,聚散,靈敏,能寫出不同形狀和質量的點畫和線條,準確傳達心和手的活動。萬能書寫功能:八面,升降自如,使之靈動→筆跡:豐富多變,沈穩飛揚,有剛有澀有抑揚頓挫。
二、筆的意義
1.用筆的含義:廣義上包括寫字和提筆。狹義上是指寫作。通常所謂的筆,主要是指鋼筆,因為鋼筆最終會落實在壹排書寫中,落實在具體的書寫動作中。運筆:書寫過程中手腕對筆尖的控制和運用。寫作的前提是寫對。古人所謂幾分鐘用筆的度量,與舉的力度和幅度有關,也屬於用筆的內容。
2.用筆貴:筆法的核心是手勢。學書,首要任務是用筆蓄勢。不能遞筆
結構和構圖給人印象深刻,但就是花架子。不善於用作者為筆。善用筆(勝在氣勢,勝在用筆):掌握用筆特點,因勢利導,發筆細致,指揮自如。好筆法。米芾的“拿筆”與“不寫”觀。
3.筆和手腕:寫字時,握筆的手指基本不動,而動手腕。“指死腕。”用筆寫字主要靠手腕的力量,禁止用手指用筆寫字。指主握,腕主運。指死腕功。大字擡腕,小字輔指。懸腕提筆,擺動幅度大,氣勢有效。寫字時要能保證手指和手腕靈活,全身充滿力量。手指和手腕不能僵硬。不允許枕腕。
4.《雍子》九法:我主要講筆勢,這樣才能寫出生動有力的點畫。
第三,用正面
1的重要性。~:用筆的關鍵是用鋒和調鋒(筆鋒的調整)。筆觸是傳達氣與力、形與體的關鍵。技巧是基於正面的運用,跟點畫的形狀和質感(效果)有關。其實書法就是在符合筆尖特性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筆尖的操作。
2.~:前/中、側、推、絆、順、藏、轉、拉、散、聚、搶、縮、蹲、扭、八面鋒等技能及效果。
3.~
4.調鋒/換筆心:要點是通過轉動手腕(幅度小時可附手指)調整筆尖反向,使之與畫筆前進方向相反。
第四,寫作的基本功。
1.開始和結束:開始和結束,結束和返回是有區別的。起筆的壹般規律:橫畫直下,橫畫直下。收筆的總原則是:“不下垂,不縮水,不收筆”。整個擊球(包括截擊動作)壹般是S形或蛇形,而不是簡單的直線。S形只是筆的軌跡的壹個大概描述,所以練習的時候只需要記住筆的規律就可以了,不用去想S形;而且就古人的作品來說,S形是多種多樣的,說明毛筆的規則體現在實際應用中,有各種變化的形式。新手要盡量遵守規則,註意各種變化。
關於起筆,發帖時要特別註意壹點:觀察原物上的起筆點的形狀(雕版大多掩蓋了用筆的真相),想象並努力把握筆尖落紙前、中、後三個連續的環節。在紙落下之前,壹般要取空中之勢,對著前方落筆。此外,筆下還涉及方圓、臧祿等。見下文。
收筆的方法,要麽順勢彈出(出鋒,露鋒),要麽留下來反向回收(背鋒,隱鋒)。啟閉動作要幹脆利落,註意與前後動作或筆畫的呼應。從本質上來說,線條和草書的筆畫首尾所附的鉤或線是快速壹致的筆畫的結果,而不是額外的裝飾。保重,不要拖拖拉拉,也不要回復太多,以免喧賓奪主。
2.藏露:筆開始對著前方後,轉筆時筆尖隱藏,或合筆時筆尖隱藏在畫中,即成為隱鋒。筆鋒不藏的地方,就會露出來。藏鋒以掩其氣,露鋒以縱其氣。藏鋒不可遲緩模糊,露鋒要強(發)避帶虛尖。如果筆轉正面時入紙力過重,或者筆轉正面時筆猶豫不決,藏鋒容易滯後模糊;開始寫的時候不果斷,或者收筆的時候無力,很容易出現虛尖。收筆的時候要彈出來或者發出來,會盡力畫出結尾。筆尖可能還會露在外面,但不壹定會導致隱鋒,行草中很常見。太多的藏鋒會缺乏精神,而太多的露鋒會失去輕盈。各種書法風格中,線條、草露較多,宜藏露結合。
3.方圓:正方形和圓形的筆畫主要在起點、終點和拐角處。方筆用折,圓筆用轉,所以有方折圓轉之說。參考:下面的“轉折點”。篆書用筆以圓為主,隸書多面。在除篆書以外的所有形式中,大字是圓的,小字是多樣的。壹支圓筆隱藏了前面,而方筆更多地暴露了前面。圓筆滿筋,方筆瘦骨嶙峋。圓筆源於篆書,方筆源於隸書。壹支圓筆向外伸出,方筆卻在內心掙紮。
4.中間側:中心(正鋒)是指主鋒在書寫過程中保持在點畫中間運行,雖然不壹定絕對居中,但也不至於太偏向點畫側。中心筆畫可以使點畫蒼勁、圓潤、飽滿,這是建立在正確、熟練的書寫和手腕動作的基礎上的,特別要避免斜寫或手指筆畫。使用中心時,在提壓交替、轉動筆尖時要註意伸直前方,以免使筆尖側向、扭結或麻痹。在劃中心的過程中,筆尖的反方向總是與畫筆的方向相反。側前是前尖偏向(不完全向後)點畫的壹側(橫時向上,橫時向左),但不允許作為側前拖。書法以中心為主,中間和側面都用。草書、草書中,側攻多因邊管借勢,或用筆太快調鋒,旨在借勢造險,而純用中則過於單調。邊鋒用得恰當,不是為了病筆。在連續的轉彎中,更容易看到中間側交替的跡象,而連續側的筆畫則是平而弱的。邊鋒的使用要果斷冷靜,切忌猶豫或急躁,否則臺詞會崩,字會浮。
5.提壓:指操作時刷子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根據嚴重程度,按壓的範圍壹般不要超過毛刷的彈性極限。提筆指的是在壹個筆畫結束時的收回或在壹個筆畫內被按下後筆的前進。寫細筆的時候,擡筆還是要有輕觸,否則容易虛浮;寫,接,或者把領帶和鉤子拿出來,只接不壓。壓完了還要提壹下,擡壓之間的過渡和變化要自然連貫,避免突兀和脫節。刷子的運行過程是提壓的漸進過程。線條和草書豐富多樣,漸變過程特別迅速。在按壓或擡起的過程中,毛刷仍在運轉,不能停滯,也不能晃動擡起。從筆畫粗細變化和轉折處很容易看出提壓的漸變和對比。提壓的漸變是形成節奏感的重要因素之壹。
6.轉折:指筆尖在操作中的圓轉和方折,用來指出中間的轉折或開頭和結尾的轉折。寫字的時候,翻到前面開始寫。當妳落筆時,妳會立即轉向。轉了就開始寫,然後就往前走了。寫完轉到前面收筆,畫未停轉到前面收;寫字轉畫時,筆畫前後連貫,停不下來(壹呆就滯了,還不晚)。壹般妳會在拐角處稍微擡起調整壹下車頭。寫的時候把前面折起來,開始寫(也就是方筆開始寫)。毛筆斜著切入紙張後,稍作停留就會翻轉調整正面,然後開始書寫;寫折紙畫時,壹般會停頓壹會兒(停留有力),然後翻面調鋒,使筆改變方向繼續前進,折紙多為方形。線多,草彎,褶皺。在轉彎過程中,要及時調整車頭,轉彎時要連續跑。提壓和轉身過程中的突然變化是節奏美的重要表現。
7.牽引力:指鋼筆運輸過程中的垂直和水平牽引力。牽引帶動筆尖在平面上向四面八方運動,與提、轉配合使用,保證筆鋒起伏流暢,動靜結合,以控靜、逸,使筆鋒流暢。重要的是以情提筆,以細筆取墨。確保點畫間距合適,起伏協調,松緊適度,直度和諧。最禁止放松筆勢,不能拉,或筆尖平躺,橫拖豎擦。練習畫畫,要從宏觀上把握手勢和節奏,做到意圖第壹。
8.許繼:指後期的寫作速度及其協調性。如果非要按,轉,逃,自然就有麻煩了。只有速度對了,速度和速度結合了,起伏好了,擒縱對了,節奏就出來了。線和草節奏感很強。因為人因時而異,重要的是遲到重而不失氣,快而快而不失情。
9.音高:指向下和向上的筆畫(趨勢)。橫筆畫是最突出的。如果寫橫畫,整個筆畫壹般都是弧形,或顯或隱。弧背朝下,筆畫呈舉逸傾向者為“背”;反之則是“俯臥”。如果橫畫比較直(轉裏常見),視覺上多是向上的。壹筆之內有音高(起伏,起伏);逐字逐句,筆間也有音高。有音準就有變化,有對比,有呼應,於是藝術性就凸顯出來了。
10.背對背:投球和背對背包括用筆把身體的兩端綁起來。音高主要指幾個橫筆畫之間的形勢關系,背主要指幾個豎筆畫之間的形勢關系。筆畫有間距和後向,可以加強點畫之間的相互照應和變化。俯仰和向後指的是筆畫內部的動勢,而不是筆畫的表面形狀。必然有有形的,有形的未必有力。除非用筆,否則不能真正用作者。
孫的《書譜》論述了握、作、轉、用的方法,是對筆法的概括描述,強調重點筆法。執指的是文筆的“高低深淺”;Make,即“縱橫拉之類”(壹般來說就是快速筆畫的方法);轉,即“勾滾”(筆鋒轉換懸停法簡介);用,也就是“指後面之類”(壹般來說是指回聲的趨勢)。
五、鋼筆教學註意事項
1.充分理解用筆的重要性:“用筆最好”。結構和構圖是以用筆為基礎的,墨法屬於用筆。字的形狀是用筆自然生成的,沒有筆,形狀就無法存在。只有掌握了筆,才能掌握造型,而不是相反。每壹種書寫風格和每壹個書法家都有他自己獨特的筆。用筆,結構是分不開的,壹個變了,另壹個也跟著變。
2.先重復使用筆。首先要抓筆。結構不夠準確也沒關系。後來自然就好了,漸漸就好了。先教簡單點畫,反復演示,讓學生反復練習。抓住要點後,就不必苛求了。可以學習寫簡單的字,以便加深鞏固,學以致用,靈活運用。拿到基礎之後,按照這個方法學習其他點畫。逐個擊破。練筆畫會涉及到壹個完整的“字”。壹開始不用強調字體的準確性,重點是用筆。當然,結構要領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建議,但不苛求。練習用筆時,只對學生容易做到的結構特征進行適當提示。結構問題以後可以專門訓練。
3.抓住動作要領。用筆是壹個行動的過程。“雲”筆。訓練培養筆力。註意書寫的方法和書寫的動作,看能不能抓住基本要領和關鍵環節。引導學生讀帖,看到筆畫就想到用筆,寫字時註意再現用筆的過程。讀後感:看到點畫就想到用筆,可以推測筆法、筆觸、筆觸意圖與前後筆觸的關系。從“靜態”的筆跡中讀出“活潑”的姿態。看這墨跡。雕版中的點畫多被刀身遮擋,只能推斷。
4.註意使用正面和調整正面。筆尖的位置和反向。居中(向前)
5.避免畫畫。試著寫壹筆,壹次性完成壹個點畫。剛開始很難,但是很快就會好的。正確的出發點和良好的習慣。註意用鋒和調鋒,避免畫工,培養筆法。畫畫對筆有損傷,無法培養筆的靈活生動。
6.鼓勵適當的放手。在嚴謹的前提下適當放開,避免抑制個性和活力,避免生硬和停滯。關系到生動性、靈活性和未來發展。
7.更多示範(示範)。演示如何使用鋼筆,並讓學生模仿動作。
開毛筆是最基本的技能,對於初學者,尤其是西方人來說,往往很難。現在人們日常寫字已經不需要毛筆了,所以在學習書本的時候重復使用壹支筆就顯得尤為重要。用筆是有規律可循的。法律可以學,但匠心獨運。掌握技巧的目的是靈活運用技巧。
臨摹是學習技法的必經之路,但壹定要練到壹定程度才能寫出仿制品,也就是創作仿制品,反復練習臨摹和創作,直到可以運用自如。